中国芯片成功突围,华为传来捷报!美企CEO:特朗普做了错误决策

美国想封锁技术,结果反而帮了中国一把?华为24小时连发多款新芯片又公布未来技术图谱,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而更戏剧化的是,美国芯片巨头的CEO们一个比一个后悔,甚至公开指责特朗普政策“搬起石头砸了自家脚”。

这一切发生在中美芯片战进入白热化的时刻,问题来了:技术封锁,真的是制胜法宝,还是反向催化剂?

芯片战升级

2025年9月17日,英国《金融时报》一则“双重报道”再次点燃中美科技战的火药桶:一边是中国监管部门对英伟达“特供”芯片出手,另一边是中芯国际首次测试国产DUV浸没式光刻机。

这不是巧合,而是信号,明确告诉市场:技术封锁没能拦住中国,反而逼出了“国产替代”的提速按钮。

中美芯片战争的起点并不新鲜,但现在的局面比以往更复杂。美国的设想很简单:通过管制高端设备和软件,掐住中国芯片的“脖子”。特别是7nm以下先进制程领域,中国目前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不到2%,而按照SIA(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预测,2032年前也不会超过这个数字。

但问题是,中国真的甘于被卡住吗?显然不是。

正当英特尔在今年2月高调展示他们的EUV高数值孔径光刻机,也就是ASML最先进的High-NA设备,声称能生产1nm芯片时,中芯国际悄悄测试了首台国产DUV光刻机。

虽然DUV工艺比EUV落后一代,但通过多重曝光,这台设备已经能摸到5nm的门槛。也就是说,在美国封锁EUV的背景下,中国用“曲线救国”的方式,闯出一条不靠人情靠实力的自研之路。

与此同时,美国对华芯片封锁的“代表作”,英伟达的特供款RTX Pro 6000D,也被曝存在25%的性能阉割和“远程关机”模块,令不少国内用户大呼“用得不安心”。

这一切让中国监管层再也坐不住,英伟达的“阉割版”芯片被限制进口,等于宣判了这一政策的失败。

更讽刺的是,美国政府一边口头打压中国科技企业,另一边又从英伟达对华出口中抽成15%的收入,这种“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的操作,让不少美国CEO看不下去了。

华为的破局

就在所有人还在讨论“国产光刻机能不能行”的时候,华为抛出了一记组合拳:在24小时内连续发布昇腾950PR、950DT、960和最新的970芯片,并同步公布了2026-2027年的技术路线图。这不是简单的“秀肌肉”,而是实打实的全链条攻坚成果。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芯片并不是孤立的“样品货”,而是华为在AI计算、数据中心、边缘设备等多个场景下的系统性布局。这背后,是国家政策、市场机会和产业协同的“三重助推”。

首先是政策层面。尽管华为2024年获得的政府补助金额降到57.17亿元,是近年来的最低点,但营收却逆势增长15亿元,说明补贴不再是“输血”,而是“激活”。这也意味着,中国在技术攻坚阶段正尝试通过“少补多引”的方式推动企业自身动力。

其次是市场替代。就在9月15日,国内启动了对英伟达的反垄断调查,某种程度上重演了2018年美光被禁止参与中国关键基建项目的那一幕。


更何况,英伟达的6000D芯片还被质疑存在网络安全隐患,这为华为等国产芯片厂商腾出了实打实的替代空间。

最后是产业协同。以上海宇量昇研发的国产DUV光刻机为例,这台设备并非某个天才工程师的“灵光乍现”,而是沪深国资、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力的成果。

它所代表的,不只是一个设备,而是一种新型的“产业链智力整合”模式。而华为,正是这一模式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换句话说,封锁所带来的,不是“熄火”,而是“自燃”。


商业的理性

就在华为捷报频传之时,美国芯片圈却弥漫着一种“后悔药吃晚了”的情绪。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9月18日公开表示,对美国政府的“出口限制”感到不公,同时也承认中美之间的“宏观风险已经不可回避”。

这种表态虽然看似两头押宝,但实际已经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这场芯片战,美国企业正在承担越来越大的反噬压力。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早前就曾警告,过度的技术封锁只会刺激中国的自主研发。今天看来,这句“预言”正在变成现实。

而企业的不满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还有政治层面的。特朗普政府在重新入主白宫后持续推动“科技脱钩”,但这一系列政策正让硅谷失去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市场。

更麻烦的是,2026年美国中期选举临近,特朗普需要巩固科技领域的支持。不少消息显示,马斯克正牵头一个由硅谷大佬组成的财团,既想保住自己的商业利益,又要在政治上有话语权。这让整个芯片政策面临左右为难的局面。


硅谷的媒体议程也在发生变化。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到福克斯新闻,越来越多的舆论开始质疑“脱钩”的必要性,甚至有人提出“让科技归科技,别让政治搅局”。

而中国外交部则明确表态: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性做法。这种态度既坚定,又克制,在国际社会中反而赢得了更多理解。

尾声:这场芯片战,真的打醒了谁?

回头看这场博弈,最令人意外的不是中国的突围速度,而是美国政策的“反向效果”。技术封锁本意是遏制中国发展,但结果却是刺激了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加速自研,让整个产业链从“被动跟跑”转向“主动突围”。


虽然目前国产芯片还未全面量产,但华为已在技术、市场和政策多方面获得了战略级利好。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黄仁勋的那句“特朗普政策是个错误”,或许比任何技术参数都更具分量。它揭示了一个现实:在全球化时代,科技甩不开政治,但也不会永远被政治牵着走。

至于国产芯片什么时候能正面对抗美国巨头?这或许不是一个准确的时间点,而是一个逐步逼近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已经开始。

我们不妨把这个问题,交给时间,也交给市场来回答。

参考资料:中方已要求终止涉英伟达RTX Pro 6000D芯片订单?外交部回应

2025-09-18 15:42·观察者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科技   华为   捷报   中国   芯片   错误   美国   英伟   光刻   技术   中美   政策   硅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