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一手策划的 “安世夺权大戏”,如今彻底演变成无法收场的闹剧。
原本想讨好美国的同时抢占核心半导体技术,实现 “一箭双雕” 的完美算盘,没曾想最终只夺走了安世半导体的空壳子。
这波操作不仅让巴西等国汽车产业陷入停摆危机,自己还被推上全球舆论的风口浪尖,遭致 “公开处刑”。
这场精心策划的技术博弈,为何会走向完全失控的局面?荷兰的夺权行动究竟引发了多少连锁反应?

在汽车芯片领域,安世半导体堪称 “隐形巨头”。
它不搞那些高精尖的复杂芯片,专做二极管、晶体管这类汽车电子控制的 “基础命脉”。
没有这些小芯片,哪怕是特斯拉、宝马这样的豪华车企,也得陷入 “有车无芯” 的瘫痪状态。

这家公司的产能更是夸张,每秒能生产 3000 个芯片,一年下来总产量高达 700 亿个,稳稳占据全球汽车基础芯片市场的重要份额。
全球知名车企几乎都是它的客户,从特斯拉、宝马、奥迪,到大众、沃尔沃,每一辆在路上跑的主流汽车,大概率都装着安世的芯片。

安世的前身,是荷兰飞利浦旗下的半导体部门,注册地也一直在荷兰,算得上是 “根正苗红” 的欧洲企业。
但随着全球产业格局调整,2019 年,中国闻泰科技砸下 340 多亿人民币,一举收购了这家行业巨头。

收购后,闻泰科技对安世进行了精准布局。
欧洲保留研发团队,负责技术创新;中国承担 80% 的产能,搭建起完整的生产线和供应链,形成了 “欧洲研发、中国生产” 的高效模式。
短短几年,安世半导体就实现了产能和营收的双增长,成为全球汽车芯片供应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谁也没想到,这家看似 “跨洋合作” 的巨头,会突然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一场针对它的 “夺权风暴” 正在悄然酝酿。

2024 年 12 月,为了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美国再次出手,直接将收购安世的中国闻泰科技列入制裁名单。
更霸道的是,美国不仅限制技术合作,还明确要求安世半导体更换中国籍 CEO 张学政 —— 理由很牵强,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态度。

在美国看来,只要换掉核心管理者、切断中国与安世的联系,就能间接掌控这家关键芯片企业,进一步遏制中国在汽车半导体领域的突破。
而这一要求,很快就得到了荷兰的积极响应。

荷兰的 “夺权” 行动,堪称 “步步为营”,每一步都透着急功近利的算计。
9 月 30 日,荷兰政府突然以 “国家安全” 为借口,依据本国《商品供应法》,直接冻结了安世半导体全球 30 家子公司的资产,瞬间打乱了公司的正常运营。

10 月 7 日,荷兰法院紧接着出手,裁决暂停张学政的董事职务,还强制将他手中 99% 的股份交由外国人托管,相当于直接剥夺了中国方面对安世的控制权。
10 月 16 日,荷兰总部更是做得绝,直接切断了中国区的内部系统权限,甚至停发了中国员工的工资,试图用强硬手段逼迫中国团队妥协。

到了 10 月底,荷兰政府干脆不再掩饰野心,放出风声说要让本土企业 “接手” 安世半导体,妄图彻底将这家巨头据为己有。
荷兰以为,只要掌控了公司的管理层和资产,就能轻松拿到核心技术和产能,却没料到,这一系列操作不仅没达到目的,反而捅了一个天大的窟窿。

面对荷兰的非法操作,中国方面没有丝毫手软,直接亮出 “反制组合拳”。
首先,安世中国区团队迅速发布公开信,态度强硬地宣布独立运作,你冻结资产、切断系统,我就自建体系,绝不被牵着鼻子走。

闻泰科技更是反应迅速,凭借多年搭建的供应链基础,短短几天内就打通了独立的供应链体系,确保中国区的生产不受荷兰总部的干扰。
紧接着,中国商务部出手,直接对安世在华生产的芯片实施出口管制 —— 你想抢公司?那先别想拿到中国生产的核心产品。
这一系列操作,既保住了中国的产能和技术,也直接掐住了全球汽车芯片供应链的 “七寸”,让荷兰的 “夺权” 行动瞬间失去了意义。

荷兰的鲁莽举动,最先遭殃的是依赖安世芯片的全球车企,其中巴西的处境最为尴尬。
巴西汽车行业一直采用 “零库存管理” 模式,芯片储备最多只够维持两三周。
随着中国实施出口管制,巴西的汽车工厂很快就面临 “无芯可用” 的绝境。

10 月 28 日,巴西高官莫雷拉急得公开表态,称国内多家汽车工厂即将停工,整个汽车产业面临瘫痪风险。
关键时刻,巴西没有选择向荷兰求助,毕竟荷兰手里只有安世的空壳,根本解决不了芯片供应问题。
巴西汽车制造商协会直接建议政府,放下顾虑,以最大诚意与中国谈判,寻求芯片供应解决方案。
这一选择,相当于公开对荷兰投了 “不信任票”,也让荷兰的处境变得更加被动。

巴西的 “倒戈” 只是开始,荷兰的鲁莽举动,正在引发全球范围内的连锁反应,其自身也即将迎来 “公开处刑”。
安世半导体的供应链断裂,很快波及全球汽车产业。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总干事第一时间发声,称当前局面 “太让人震惊”,敦促各方尽快解决问题,否则整个欧洲汽车产业都将遭受重创。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更是发出警告,这场芯片危机不仅会影响汽车行业,还会蔓延到发电机、建筑机械等多个领域,最终拖累整个欧洲工业体系。
大众、沃尔沃等欧洲车企纷纷发出停产预警,沃尔沃 CEO 更是直言,安世生产的这类基础芯片,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品,停产几乎已成定局。

远在北美的美国也没能幸免,本田北美工厂因为芯片短缺已经率先停产,其他车企的生产线也面临随时停摆的风险。
全球汽车产业的震荡,让荷兰的 “夺权” 行动遭到了各国的质疑和不满。

一边是全球各国的不满和施压,一边是自己手里的安世空壳毫无价值,荷兰彻底陷入了两难境地。
没有中国的产能和技术支持,安世半导体根本无法正常运转,荷兰想要让本土企业接手的计划,完全成了泡影。
情急之下,荷兰经济部主动找上门,急于通过谈判让中国解除出口限制。
但中国的态度十分明确:想要谈判可以,必须先撤销所有针对安世半导体的非法措施,归还企业的正常治理权,否则一切免谈。

荷兰精心策划的 “一箭双雕”,最终变成了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仅没拿到核心技术,还沦为全球产业界的笑柄,这场闹剧该如何收场,主动权早已不在荷兰手中。
这场事件也给各国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出于政治私利的单边操作,最终只会害人害己。
想要在全球产业链中立足,唯有尊重规则、平等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否则终将自食恶果。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