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日《羊城晚报》A4版面图
韩江潮涌,奔腾不息;古城风起,气象万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潮州——这座承载着千年文脉与时代梦想的“岭海名邦”,正以牢记殷殷嘱托为强大动力,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击楫中流,将深厚的历史底蕴转化为澎湃的发展优势,书写着一曲古城蝶变与产业振兴交响、绿美生态与侨乡聚力同行的壮丽诗篇。
文脉烟火,古城新生
潮州广济桥
潮州,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岭东首邑”,正以崭新姿态向世人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广济桥、广济楼、牌坊街等历史地标在保护与活化中焕发新生,推动潮州古城申遗脚步行稳致远。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广济桥历经修缮后,重现“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盛景,夜间灯光秀更将古桥装点得如梦如幻,成为潮州文旅的金字招牌。
今年国庆长假,广济桥迎来重修后的首次夜间开放。千年广济桥的灯光在韩江夜色中次第亮起,桥上茶香氤氲、潮乐悠扬,游客漫步于光影交织的古桥,一场“可品、可赏、可玩、可购”的文化盛宴引人入胜。
保护古城就是守护乡愁。潮州古城完整保留了宋代以来的街区格局,唐宋开元寺、明代城墙门楼、清代民居等历史遗存星罗棋布,游览其间,仿佛穿越千年时光。
广济楼等历史地标在保护与活化中焕发新生
近年来,潮州通过“微改造”的“绣花功夫”,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在修复历史建筑的同时,注重保留原有肌理,让古城“活起来、火起来”。如今,古城内不仅是游客纷至沓来的打卡地,更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舞台。潮绣、潮瓷、潮雕等非遗技艺在街边工坊中传承发展,游客可亲手体验手拉朱泥壶的精细、感受工夫茶的文化内涵。
数据显示,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外地来潮人数达341.79万人次。牌坊街人流量达114.32万人次,广济桥景区单日接待游客最高达1.9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据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潮州旅游人次同比增长18.4%,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8.7%。
当前,潮州正通过深化策略研究、强化国际交流、实施文物修缮工程及数字化保护、构建多元宣传体系,全面推进潮州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这座近悦远来的古城,正以昂扬的气势攀登更大的舞台。
科技成金,智造未来
在守护文化根脉的同时,潮州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围绕打造“3+3+2”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突围突破,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贯通起来,着力打造“现代轻工业重镇”,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能。今年上半年,潮州地区生产总值679.74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居全省第4位。
近年来,潮州持续擦亮“世界美食之都”“中国瓷都”“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金字招牌,围绕潮安区“工业强区”、饶平县“临港新城”、湘桥区“中心城区”差异化发展定位,加快建设15个县域特色产业园区。成功打造出广东(潮州)特色食品产业大会、潮安智能卫浴博览会、潮安彩塘不锈钢产业大会等展会名片;沿海投放可回收再利用新型环保网箱超1.8万格、重力式深水网箱538口,花鲈鱼种苗被两度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海洋成为新的增长极……
如今的潮州,科技创新正与传统文化在同一片天地下共舞共生。近年来,围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潮州精准开展“一企一策”服务,助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截至2024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318家,增速位居全省第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增速全省第一。
聚焦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潮州围绕陶瓷、食品等传统产业推进绿色化、智能化升级,并在MLCC粉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新兴领域实现突破。三环公司推进关键材料技术国产化替代,韩江实验室与企业合作项目成效显著。
平台能级不断提升,潮州积极拓展创新空间。通过在深圳设立“潮州-罗湖创享岛”等反向研发飞地,推动形成“创新在深圳、投产在潮州”的产业协作模式,已带动投资超亿元。目前,潮州已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2家,各类孵化载体6家;2020年以来,全市完成科技成果登记20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亿元,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持续提升。
韩水青山,城乡蝶变
潮州的变革不仅体现在产业与文化领域,更渗透到城乡建设的每一个角落。潮州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扎实推进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如何让韩江秀水长清?潮州持续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出台多项市级环保条例,压实各级责任,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落地见效,强化依法治理。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全面落实河长制,建立“五个综合”机制,保障韩江干流潮州段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成功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
为守护“潮州蓝”,潮州系统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扬尘专项整治,创新运用无人机巡查系统严控露天焚烧,深化燃气锅炉和移动源污染治理,构建起大气联防联控的严密网络。在土壤和固废治理方面,潮州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近岸海域治理成效显著,通过规范海水养殖、建设“美丽海湾”等举措,2025年春季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95.6%,创下历史同期最佳。
生态好,最终受益的还是人民。潮州以广东“东大门”提升工程为抓手,完成531公里门户道路的“颜值焕新”与“功能提质”,市区主干道、省际边界村的整治让城乡风貌美起来、绿起来。
漫步韩江中心的仙洲岛,难以想象这里曾存在连片荒地和杂物堆积;如今,这里已变成草绿阴浓、垂柳轻摆的滨水公园,是市民休闲健身的活力空间。岛上另一端的潮人公园,融合了现代气息与潮式古建元素,开创“政府引导、企业捐建、全民共享”的“潮州模式”,在飞檐翘角间展现潮州多彩风貌。
此地的蝶变,正是生态、文化、生活交融,社会协同治理的典范。近年来,全省首条绿美示范带落地潮州、一个个“口袋公园”在房前屋后悄然发芽,“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已成为潮州人民的日常。一幅水清岸绿、古韵新章的潮州画卷,正是生态治理与文化根脉相融共生、惠民福祉与城乡蝶变交相辉映的生动注脚。
潮涌四海,共筑梦想
2025年,一场属于全球潮人的盛会——第二十三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将首次回到潮州这座“家”的古城。这不仅是一场联谊大会,更是一次精神的归航。本届年会,潮州将突出“潮”味道,营造“家”氛围,全力办出一场四海潮人携手共进、潮州文化发扬光大、潮汕地区团结奋进的盛会。
以“家”为名,潮州精心装扮“厅堂院落”:潮州国际会展中心拔地而起,高端酒店相继落成,一系列配套工程加速推进……所有努力都只为以最美的姿态、最浓的乡情,迎接四海亲人。
届时,全球潮人代表将齐聚韩江之畔,共品工夫茶香,共听潮乐悠扬,共商发展大计。这场盛会,必将成为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的里程碑,以侨为“桥”,为中国式现代化潮州篇章注入磅礴的“潮”力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下的潮州,正牢记嘱托、奋楫笃行,以文化为魂、产业为骨、生态为基、侨缘为桥,汇聚起跨越发展的磅礴力量。前路已铺展,未来更可期。这座千年古城,正以自信开放、奋发有为的姿态,拥抱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在连接历史与未来的坐标轴上,刻下属于自己的闪亮印记,迈向更加辽阔深远的辉煌明天!
文|曾柯权
图|宋金峪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