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乒超联赛第三阶段的赛场上,一个熟悉又敏感的身影引发了广泛关注——日本乒乓球女队核心主力张本美和正式亮相,代表四川成都高新若水居俱乐部出战。
据悉,此次加盟源于俱乐部开出高达150万元人民币的年薪,诚意十足。而张本美和最终选择四川球队,也与其父母深厚的四川背景密切相关。这份源自故土的认同感,成为她此次“归川”参赛的重要情感纽带。
表面上看,这不过是一次寻常的国际体育人才流动,但在国内舆论场中却激起了不小波澜。争议的焦点,并非单纯的“外援引进”,而在于张本美和特殊的身份背景。
她的父母均为土生土长的四川人,曾是中国专业乒乓球运动员。退役后,二人选择移居日本并加入日籍。尽管我国法律允许公民自愿放弃国籍,但这一行为在许多民众心中,仍难以摆脱“背离故土”的情感质疑。更敏感的是,他们所加入的国家,是与中国有着复杂历史纠葛的日本。这种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的交织,让公众对“张本家族”的选择始终难以释怀。
如今,他们的女儿张本美和,以日本国手身份,被中国俱乐部以百万年薪高调引进,站上了中国顶级联赛的舞台。这不禁令人发问:我们是乒乓球强国,人才济济,为何要将如此高昂的薪酬,付给一位有着中国血统却代表他国出战的运动员?
150万元,足以支持西部地区4000名小学生一年的早餐。这笔钱若用于本土青少年培养,或许能孕育出更多未来的国之栋梁。相比之下,将其用于引进一名“身份特殊”的外援,是否值得?是否合理?公众的质疑,实则源于对资源分配公平性的深切关注。
诚然,引入外援有助于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全球化发展,促进国际交流,提升联赛竞技水平,也能为本土运动员带来更强的竞争压力,倒逼技术革新与实力提升。从体育国际化角度看,此举有其积极意义。 然而,当体育合作与民族情感发生碰撞,我们是否应有所取舍?
我们可以欢迎朝鲜、俄罗斯、德国、美国的运动员来华参赛,欣赏他们带来的技术风格与竞技风采。但对一位“生于中国血脉、长于日本国籍、反戈中国赛场”的运动员给予如此厚待,许多人心里,终究难以平静。
我并不反对体育无国界的理念,也理解职业联赛的市场化运作逻辑。但在这个问题上,若必须在“国际化”与“民族情感”之间做出权衡,我依然想说: 可以开放,但不应无度;可以合作,但需有底线。
张本美和的加盟,或许是一笔精明的商业操作,但从国家荣誉与公众情感的角度审视,这笔“150万”的投资,真的值吗?
更新时间:2025-09-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