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老梨认真思考的第 2 篇”
引言
前几天看一视频,说前女友在分手前,建议他购买一家叫海康威视的上市公司,结果持有了4年,成功从100万变成了50万。我看了看海康威视的表现,确实挺“废废”的。其实,十年前,我就看过这家公司,这家公司给我的印象就是,我每次看,都觉得“废废”,每次都把我的脸打的啪啪响。当然,你要说现在怎么看海康威视,我也觉得废废,但之后,我的脸可能也被打的啪啪的。
人都说不要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做分析,流量不佳。我就不信这个邪,我就喜欢被打脸,所以,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海康威视和他的未来。
大家可能觉得海康就是卖摄像头的?
对,也不全对。
停车场扫你车牌的摄像头、马路上拍你违章的摄像头,是它的产品。但摄像头只是海康威视的产品,并不是海康威视的全部业务。
海康威视自己的说法是:
图例1:海康威视2024年年报
最终的核心都落在这几个字上,解决方案提供商。
那什么是解决方案提供商呢?
一般来说,作为消费者,我们购买的都是产品,比如摄像头,但是海康威视的客户主要是交通部门、公安部门、大中小企业,它们通常采购的不只是一个摄像头,而是包含摄像头在内的一整套产品的集合,比如交通系统查你违章,它可能在不同的路口有不同规格、性能、作用的摄像头,在后端有各种监测你违章的分析软件工具。这种以查你违章作为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使用到的各种各样的硬件、软件等乱七八糟的产品,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套解决方案。
当然哈,往往这种解决方案是2B的,2B不是二逼,是“to business”,也就是卖给政府或者企业的。
正是因为海康威视是做解决方案的,就导致了海康威视在生意模式上就有几个非常典型的特点。
特点1:落地本事要硬(工程化能力)
咱们刚才说,海康威视是为不同的企业或者政府部门提供整套解决方案,但是不同的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就是不同的。比如有的企业,装摄像头是为了监控用的,有的企业装摄像头是做产品品质检测用的。像我,我现在要装摄像头,我就想拿这个摄像头去照知了猴。但是哈,知了幼虫都是晚上爬出来的,所以,我装的摄像头就和其他企业不一样,可能得配个灯,或者是带夜视功能的摄像头。
因为不同的客户它们解决的问题不同,哪怕解决的问题相似,企业所处的环境也不一样。对于海康威视提供的软件、算法、硬件啊,要求自然也不同,这就需要海康威视要有很多个产品,要有很多个落地方案,所以,对于方案商,工程化落地的能力非常重要。
比如,在大A科创板上有一家上市公司,叫格灵深瞳,做AI视觉的,它的生意模式就和海康威视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当年,那在视觉算法上的表现应该也是极好的,可能在AI视觉的研发上比海康威视还早。以前还被知名风投认为应该价值几千亿美金,但你看现在的市值哈,只有几十亿人民币。
为啥干不过海康?为什么市值缩水这么大呢?生意模式和海康威视类似,缺的就是这“接地气”的落地本事!
其实哈,很多2B类的公司,工程化能力往往是都是很重要,比如动力电池吧,往前推个五六七八年,可能技术最强的并不是宁德时代,但是其他公司或许技术上先进,但工程化能力大概率是不如宁德时代。
但我车快上市了你电池配套跟不上?你说,我要不要换个供应商呢?
所以,生意模式决定了,海康威视,这样的方案商,必须要具备工程化的能力。
特点2:规模小了活不了(规模效应)
当然,也是因为客户的定制化的需求,导致这个生意,规模非常重要,因为没有规模都活不下去。为啥?你想啊,客户(尤其政府、大企业)买了你一套复杂系统,出问题了找不到人解决?下次还找你不?所以,就算一个地方客户不多,销售、技术客服团队你也得也得供着——成本就在那摆着,跑不了!
就说杭州安防三巨头,宇视比海康赚得少,不是毛利率不行,是销售和管理费拖后腿。宇视规模小,但这些费用没比海康少多少,占比一高,净利润就瘦成闪电了。
这事儿不难理解,就像我打车想找个人工客服,入口比找对象还难 —— 谁让咱是小透明呢?但客户要是用你的方案卡壳了,打电话找不着你,那你基本就被拉黑名单了。所以不管你在某区域客户多寡,必有的销售、技术人员,一个都不能少。
好多 2B 公司都有这个生意特征。大 A 里的 IT 软件公司,比如给医院做系统的创业惠康、卫宁健康,利润结构跟宇视似的,销售管理费占比高得吓人。规模上不去,利润表就没法看。
十几年前,一级市场信息化项目多,大家都催着它们赶紧 IPO—— 不然规模小的,很容易利润原地踏步,想上市?门儿都没有。
所以,对于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来说,除了要具备工程化的能力,规模同样很重要。
那理解了海康威视做什么的,以及它做的这个生意有什么特点,就很容易看出来,海康威视这个生意的竞争壁垒和优势。
先说竞争壁垒,说白了就是规模。规模小的时候,服务团队相关的销售和管理费用开支都覆盖不了。能别谈盈利了。
就像现在炒得火热的大模型,那确实是机会,但是市场不大的话,AI在行业中的应用就挣不到钱。感兴趣的可以去查前几年在香港上市的医渡科技利润表。
为什么不挣钱,销售管理费是刚性的,但是市场规模着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现在爆火的机器人也一样,大多数做的还不错的机器人最终,应用的场景可能就是给B端做定制化解决方案,比如刚刚在香港发行的极智嘉,在它的利润表构成中,销售管理依然是刚性的,我猜它上市融到的钱,就是想办法扩大规模,覆盖掉这部分刚性支出。
不过壁垒≠优势,毕竟能把规模做起来的不止一家。就像视频解决方案,海康威视在做,大华股份也在做,人家规模也不小。那竞争优势又是啥呢?
咱们刚才说,如果你是做解决方案的,那你面临的场景就非常的多,非常的细碎。客户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样化的,对产品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就要求公司具备很强的工程化的能力。那如果你能更早拥有更强的工程化的能力,你就能先获得客户。又因为解决方案的定制化诉求高,多数情况下,客户更新换代的时候,不会轻易的改变供应商。就像也是做B端仓储解决方案的极智嘉,在招股书中写道,它们产品的复购率在70%以上。
那方案商的竞争优势就是先发形成的工程化能力,这种先发优势加上定制化的粘性,导致别的公司想进来,就变得很困难。
华为之前也想做过安防这个市场,但现在基本是撤了,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海康威视形成的先发的工程化能力。大华股份上市之后,做了挺多次再融资的,大多数再融资的目的都是为了扩充产品线。
所以,生意模式决定生意特征,生意特征决定竞争壁垒和竞争优势,海康威视的竞争壁垒是规模,竞争优势是工程化能力形成的先发优势。你说现在的海康威视的竞争壁垒和竞争优势有没有改变,至少在最新年报中披露的业务,大体上是没有怎么改变的,安防是,创新业务的机器人等等也是,哪怕是暂时看不到出头之日的场景数字化,大体上也是这个套路。
那竞争壁垒和竞争优势还是比较明显,再去判断企业的价值就变得简单了。
在判断海康威视之前,我想先简单普及一下,我所能讲的一些投资的方法。
一般而言,一家企业的盈利能力变化图里的盈利能力,朋友们可以理解为每股收益,驱动这个盈利能力变化的,主要是市场和竞争。市场空间越大,盈利能力向上的动力也就越大。竞争越激烈,盈利能力向下的动力就越大,所以,你会在这一段,看到两个完全不同的走向。当然,我这张图,太过于平滑了,现实中盈利能力的变化肯定不是线性的,短期的波动性还是比较大的。
图例2:逻辑推演图 仅供参考
那这个盈利能力变化图,基本上就会分为三个阶段,市场未被验证期、成长期和成熟期。比如17年前的新能源汽车就属于市场未被验证期,那时候,很多机构看新能源汽车的项目,还总觉得是骗补的,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呢,属于成长期,但最终,会归于成熟期。所以,简单来看,投资判断主要在两个阶段,一个是成长期,一个是成熟期。当然,在市场未被验证之前,也有投资者专门关注这块,比如你是天使投资人或者风险投资人,如果你是,你可以扣个1。
成长期的投资方法其实就是拐点判断,啥时候到达市场被验证的拐点,啥时候达到天花板。当然,市场表现,肯定是领先于企业盈利能力变化的,所以通常呢,买卖点都会有一个参考指标,比如用渗透率,像渗透率10%,可能说明这个市场被逐渐验证,渗透率超过60%,或者超过50%,会被当做市场快到达天花板的信号。
那成长期投资的核心呢,就是市场和拐点判断,我反倒觉得估值没那么重要。不过,有时候对于市场和拐点的判断是比较难的。
比如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光伏行业的天花板是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70%,还是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30%,你可以选择一下,先留个悬念,回头聊光伏时揭晓答案。
成熟期的投资方法那就是估值,因为没有增长或者增长比较稳定,那算数就比较好算。比如长江电力每年的每股收益变化都是不大,你就可以基于某一年的每股收益除以你要求的回报率,计算出一个估值水平。
对于海康威视也是一样,我觉得海康威视的竞争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那海康威视的盈利变化图可能是这样的,那海康威视未来该怎么玩,就要先判断海康威视现在处于哪个阶段了。
当前,海康威视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块,安防、场景数字化和创新业务。
我先来解释下,场景数字化和创新业务是什么?
之前海康威视是把摄像头用在安防上的,现在有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摄像头抓拍的信息能搞出不少花样帮企业降本增效,比如咱们在上一节提到的产品品质检测,海康威视的煤质检测,就是场景数字化业务之一,简单理解,摄像头不用在安防上了,用在别的地方就是海康威视的场景数字化。至于创新业务,我觉得就是场景数字化的升级版,当场景数字化的某一项,业务看起来能做大的时候,单独成立个公司,就变成了创新业务,比如海康机器人。
那判断海康威视处于哪个阶段,得从两个业务上判断,一个是安防,一个是场景数字化。
先看安防,安防的客户大体上分为三类,政府、大企业和中小企业。
近几年,海康威视在这三类的增长情况都不乐观,甚至有的不是增长的,是下滑的。
也好理解,政府咱就不多说了,之前有机构赌化债,海康威视就是一个标的,但很明显,应该是没赌成功。大企业中有一部分,我个人觉得应该是房地产相关业务,那形势也没那么好。当然,海康威视还有海外业务,海外业务在今年超过了国内业务,但安防多多少少涉及点乱七八糟的问题,那指望海外业务能高速增长,想靠海外高速增长也悬。
所以,满打满算,单独看海康威视安防业务的话,应该处于成熟期。
再看场景数字化,整个大框是数字化的市场,数字化的市场非常大。数字化市场横向上,可以分为行业数字化,比如汽车行业、医疗行业、煤炭行业。有的行业,数字化的市场很大,像汽车,要不也不可能出现那么多嗷嗷待哺,急于上市的辅助驾驶方案提供商了。有的行业,数字化的市场可能没有那么大,像煤炭,我在大A上找了几家做智慧煤炭的上市公司,业务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当然,为了严谨起见,我这里说的是可能,万一人家未来比较大呢。数字化的横向上是场景,比如视频为主的场景、音频为主的场景等等。
那海康威视的场景数字化市场是哪些呢?行业解决方案中,视频为核心解决方案的那一些市场。这里有个关键词,视觉为核心,也就是说视觉不能是辅助。
那这样,你就很难判断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所以,单独看场景数字化,应该处于市场未验证期。
如果把这两个揉在一起的话,现在海康威视所处的节点应该有一定的盈利能力,但不太清楚未来盈利能力有没有向上的可能。
那在这个位置,咱们应该怎么做呢?
咱们在之前科普的一些能讲的投资方法中,说过,三个阶段,对应三种方式。那对于海康威视的盈利能力变化图,或许,我们也可以分为两段,前面不考虑新业务的这一段,以及后面考虑新业务的这一段。为了让我说起来方便,这一段就叫做前段,这一段就叫做后段。
如果我们看后段,这不是成长,也不是成熟,而是我们在做一件很酷的事情,我们在做市场没有被验证的风险投资。
我自己对于风险投资的理解是大规模资金的分散投资,以赚赔率为核心,比如我有一笔大钱,我看好某个行业,这个行业里面的优秀企业,我可能都会投一遍,核心不是每个都要成功,只要有一个成功,那我可能能获取很大的收益,比如翻个2000倍,那我整个基金或许就是盈利的。那风险投资的投资核心是钱多、多项目、赌赔率。
所以,如果看后段,这种模式或许并不适合大多数人,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能科创板打新么?不能的扣1。当然,风险投资里,被LP骂,有的时候是因为你不够大胆,就像我每次都觉得海康威视“完犊子”,每次都被打脸,是一个道理,因为我胆小。
如果我们只看前段,这就是成熟期,成熟期策略的核心是估值,估值很低,就是在胜率很高的情况下,未来享受更大的赔率。那只看前段的核心就变成了给海康威视估值。
我不知道估值能不能讲?所以,我简单说一说估值的方式以便于你自己参考,当然你也可以算在弹幕里。
首先,最简单的估值方式就是PE估值法,PE×净利润,PE是市盈率。
通常情况下,PE是个随着市场波动的指标,当然你也可以当做它不波动,比如我们就需要每年的收益有个5%就行,那你给稳定业绩增长企业的PE倍数就是1/5%=20倍,那你每年收益要求10%,那PE就是10倍。
当你确认某家公司在某个业务上是具备竞争优势的,比如海康威视在安防业务上是具备竞争优势的,那短期的业绩波动,大概率不会影响长期的业绩稳定,那你就可以取最近几年的净利润作为一个参考。
放在这个公式上,举个例子好了,我要求的回报率是7%,那我给的PE倍数就是14.3倍,如果我取的利润是150亿的话,那估值就是2142亿。我就打个比方,朋友们自己参考。
刚才咱们讲,风险投资,其实风险投资之后,IPO上市之前,还有一轮是PE轮,这里的PE不是市盈率,是私募股权投资的意思,你可以理解为上市公司上市前最后一轮接盘侠的总称。大多数做PE做久了,都会有一个感悟,买的便宜,才是硬道理,除非可以制度套利。
所以,放在这个估值上也是一样的,越便宜,也就越安全。
结尾
大家看到这呢,也算非常的支持老梨了,那我就偷偷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吧。其实,我本来没想研究海康威视的,毕竟在十数年的历史里,我每次都被海康威视打脸。之所以研究海康威视呢,是因为我在研究机器人,特别是针对于B端应用场景的机器人,但我发现哈,如果要研究机器人,就绕不开对三家公司的深度理解,一家是海康威视,另外两家是宁德时代、三一重工,那可能之后呢,我也会说说宁德时代和三一重工。
现在,你知道我的小秘密了,我求个点赞、收藏、三连什么的,不过分吧。
毕竟你们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我是老梨,咱们下期见咯!
更新时间:2025-07-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