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国会费没交齐,联合国缺钱了,被迫裁员2600人,减15%经费

前言

就在古特雷斯不得不给各成员国写求救信的时候,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现实摆在眼前:全球最重要的国际组织竟然穷到要靠裁员过日子

5亿美元的预算窟窿,2681个工作岗位说没就没。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那个拖欠15亿美元、特朗普上台后一分钱都不给的国家,依然我行我素。

这场危机的背后究竟是谁在搞鬼?为什么按时缴费的反而要承担更多?

编辑:CY

15亿美元的窟窿,是谁挖的?

说起这事,真是让人无语。美国一年的军费开支超过9000亿美元,政府财政赤字高达1.8万亿美元

相比之下,区区十几亿的联合国会费,对它来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就像一个月入百万的富豪拒绝付几十块的水电费。可这个世界霸主偏偏就是不给钱。

从里根时代开始,美国就学会了用"钱袋子"来拿捏联合国。当联合国的决议符合美国利益时,它就积极缴费;一旦联合国做出了违背其意愿的决策,美国立刻翻脸。

这套把戏玩了几十年,美国玩得炉火纯青——通过拖欠、断缴会费的方式,干扰联合国的正常运转,逼迫这个国际组织就范。截至今年1月底,美国拖欠的会费已超过12.5亿美元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更是一分钱都没交。按照联合国的分摊比例,美国应该承担22%的会费份额,这是最大的一笔。可现在看来,美国是想把联合国变成自家的"一言堂",一个可以随意操控的工具。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表现。没错,截至9月中旬,中国的会费确实也还没交齐,但这与美国的恶意拖欠完全是两码事。

回顾往年记录,中国虽然有时缴费时间会相对靠后,比如2024年的4.8亿美元会费是在当年12月底才缴清的。

但每年都毫无例外地足额缴纳了所有款项,这种时间上的延迟,更多是出于国家财政划拨周期的需要。一个按时还钱的老实人,和一个死活不还钱的老赖,能是一回事吗?

有钱的越来越少缴,没钱的越来越多付

这场危机背后,还有一个更扎心的现实。按照联合国"支付能力"原则,经济发达的国家理应承担更多的会费。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简直颠倒黑白。

近年来,美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费分摊比例在持续下降。而包括中国在内的77国集团等发展中国家,其会费比例却在不断攀升。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承担的会费比例已高达15.25%,仅次于美国的22%。但更让人感到不公的是权利与义务的严重不对等现象。

中国作为第二大会费贡献国,其在联合国系统内的雇员占比却仅有2.3%,全球排名第17位。而美国,一边是最大的欠费国,一边却享受着最多的联合国雇员名额,占比高达9.4%

这种现象深刻地揭示了当前国际秩序中的不平等现实。在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代表戴兵掷地有声地指出了问题的核心。当前联合国会费的分摊比例,已经"既不公平、又不合理"。

这种背离支付能力原则的做法,无异于让本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去为富裕国家的"减负"买单。俄罗斯的情况也很有意思。

虽然受到西方制裁影响了其支付能力和意愿,但俄罗斯仍坚持履行财政义务,缴纳比例为2.094%同时也表达了推动国际金融体系"去美元化"的意向。

这种做法既体现了责任担当,又表明了对现有体系的不满。说白了,现在的局面就是:最有钱的耍赖不给,相对没钱的却要多掏。这样的游戏规则,能长久下去吗?

75年的老规矩,还能再撑多久?

面对这种局面,改革已经成了不得不面对的选择。古特雷斯不仅宣布了削减开支,还提到了联合国改革的必要性。他呼吁摒弃安理会1945年的旧格局,认为现在的组成已经和现代世界格局脱节了。

英国和法国提出的"限制否决权提案"成了焦点。这个提案的主要内容就是限制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手中的否决权。

主张在发生大规模暴行时,如种族灭绝、战争罪、反人类罪和侵略罪,常任理事国自动克制不使用否决权。此外,在五常使用否决权之后的10个工作日内,联大也应该召开会议进行辩论和审查。

对于这个提案,各国的态度截然不同。美方表示支持,还成了共同提案国之一。但其战略目的很明显,更多的是针对其战略竞争对手俄罗斯,不愿意让其频繁使用否决权。

俄罗斯对此坚决反对,认为这是企图对五常施加压力的工具。破坏了联合国当初创立时确立的"大国一致"原则和权力划分。中方对此则持谨慎态度,这种谨慎背后有着深层的考虑。

中方一直强调,安理会改革的核心目标应该是让联合国更公平、更高效。对于提案中"联大自动审查否决权"的条款,中方的顾虑很实际。

担心这套机制在实际运行中会乱套,比如联大频繁召开审查会议,可能会和安理会的职责产生重叠。一个问题两个机构管,反而拖慢决策效率,最后达不到改革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始终认为,安理会改革必须优先解决发展中国家代表性不足的问题。比如给非洲、拉美等地区增加更多席位,让这些国家能真正参与到全球治理决策中。

而不是只盯着限制否决权这一件事。

联合国的明天,藏在今天的选择里

对于联合国来说,未来改革就如同重生。如果各大议题能顺利推进,安理会可能会变得更公平、更高效。既能让大国继续发挥稳定器作用,又能让中小国家有更多话语权。

但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改革迟迟无法落地,联合国将可能进一步失去权威。古特雷斯被迫削减5亿美元预算、裁员2681人的窘境,只是一个开始。

如果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这种财政危机还会反复上演。国际法专家普遍认为,大国拖欠会费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精神。呼吁建立强制执行机制,但现实是,谁能强制执行对超级大国的制裁?

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智库分析认为,如不改革,联合国可能在5年内失去40%的核心功能。多边主义体系面临重构,这不是危言耸听。

联合国纽约总部多个部门的员工已收到裁员通知,部分维和任务可能受到影响。这些具体的人和事,让宏大的国际政治变得触手可及。

从日内瓦、纽约这些高成本城市,搬迁到内罗毕等低成本地区,这种成本控制策略虽然务实,但也折射出无奈。中国已经用行动和言语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我们愿意承担与自身国力相符的责任,但绝不接受任何不公平的摊派。更不会为别人的"赖账"行为买单。解决联合国财政危机的根本办法,绝不是继续向发展中国家"开刀"。

而是应该直面问题的根源:一是敦促像美国这样的会费大国,履行其应尽的国际责任。补齐长期拖欠的巨额费用;二是对现行不公平的会费分摊制度进行改革,真正体现各国支付能力。

联合国要想走出当前的困境,唯一的出路就是进行深刻的自我改革。并拿出勇气向那个最大的"老赖"追讨欠款。否则,裁员2600人、削减15%经费,恐怕还只是一个开始。

结语

说到底,联合国的这场财政危机就像一面照妖镜,把国际关系中的真实嘴脸都照了出来:有权的任性妄为,有责的默默承担。这场变局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不管主动改革还是被动重构,国际治理的游戏规则都在重新洗牌。面对这样的现实,你觉得公平还会回来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财经   联合国   会费   美国   中国   经费   否决权   安理会   美元   提案   俄罗斯   现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