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牛街,初冬的寒风中,等待购买奶皮子糖葫芦的队伍蜿蜒百米,有人已瑟瑟发抖了三小时。上海长宁,一家店铺将奶皮子糖葫芦卖到98元一串,依然一盒难求。
与此同时,内蒙古的奶皮子工厂电话响个不停,产能全开也难以满足突如其来的巨大需求。

这只是冬日网红食物狂欢的一个缩影。从去年的冻梨刺身,到前年的草莓塔,再到曾经的热奶宝、热红酒,每年冬天,总有一种食物会携带着社交媒体的巨大声量,引发消费奇观。
仿佛已成规律,每年冬天,总有一种食物会成为流量的宠儿。今年冬天的主角是奶皮子糖葫芦,一种将内蒙古奶皮子与冰糖葫芦结合的新型小吃。去年冬天,冻梨以“冻梨刺身”“冻梨摆盘”的形式爆红网络。“南方人开冻梨盲盒”的惊讶表情成为传播热点。再往前,2023年冬天的舞台属于造型炫目的草莓塔和朴实温暖的热奶宝。



这些冬日爆款食物的背后,隐藏着成熟的制造逻辑。
社交媒体是这些爆款的第一助推器。短视频平台上,关于“奶皮子糖葫芦”的话题播放量数以亿计。这些话题的成功,在于精准抓住了年轻群体的情绪诉求。
冻梨的黝黑外形与清甜汁水形成的反差感,奶皮子糖葫芦的“跨界”创意,草莓塔直接拉满的节日氛围……它们都超越了食物本身,成了社交传播的绝佳素材,承载着年轻人追求新奇、渴望分享、连接彼此的情感需要。
然而,网红食物的狂欢背后,暗藏诸多隐忧。
价格虚高是普遍现象。普通糖葫芦单价约10元,而奶皮子款可能跃至数十元,加上代购费与跑腿费,价格更是惊人。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消费者陷入了一种“为打卡而消费”的疲惫状态——再美味的糖葫芦,也难以抵消排队数小时的体力消耗与溢价带来的心理落差。

当消费行为脱离了自身真实的需求与愉悦,仅仅是为了在社交圈里“不落伍”时,这份冬日限定的快乐,就容易变质为一种社交压力下的负担。
面对年复一年的网红食物狂潮,我们或许无需全然批判,也不必盲目跟风。关键在于回归消费的本质:它是否真正为你带来了愉悦?
在分析了所有的社交噱头与商业套路之后,我们应当扪心自问:购买它,是因为它真的看起来很好吃,能满足我的味蕾与好奇心,还是仅仅因为“别人都有”?
如果答案是前者,那么在这寒冷的冬天,花上一点钱(在理智预算内),用一份新奇或甜蜜的食物犒劳自己,换取一份简单、直接的快乐,这本身无可厚非。这份花费,与你买一束花装点房间、看一场电影放松心情一样,都是对平凡生活的一种犒赏。
真正的理性消费,并非扼杀所有心血来潮的乐趣,而是清晰地知道:我买这件东西,最终是为了取悦自己,而非证明给世界看。
壹点号 梦想成为露易丝莱恩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更新时间:2025-11-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