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制造“四分天下”:美国、欧盟各占17%,日韩占8%,中国呢?

全球制造业版图已悄然生变:美国联合北美邻国占 17.74%,欧盟 27 国抱团才达 17.25%,日韩加起来仅 8%。

可谁能想到,有个国家 2021 年制造业产值达 4.87 万亿美元,占全球 30.34%,超美日德三国之和!

40 年前它连拖拉机都难造,如今火箭能上天、高铁奔 350 公里时速。

这悬殊反差背后,全球制造业格局为何会重构?中国又凭什么脱颖而出?

美国:从制造业巅峰到产业空心化

二战后的美国制造业堪称 “独孤求败”:全球汽车产量半壁江山是它的,钢铁产量占 60%,飞机领域更是一家独大,波音飞机几乎垄断国际市场。

可到 80 年代风向变了,美国沉迷金融投机,觉得造东西不如玩资本来钱快,开始把中低端制造业往海外迁。

衰落很快显现:汽车被日本丰田、本田抢了市场,钢铁厂接二连三倒闭,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比从巅峰时的 30% 跌到如今不足 9%。

现在美国也就靠航天、高端芯片(英特尔)撑场面,但中低端产业空心化严重,连口罩、呼吸机等医疗物资都得依赖进口。

然而,美国的退守只是开始,昔日的工业革命发源地欧洲,日子更不好过。

欧洲:从工业革命发源地到抱团发展

欧洲曾是制造业的 “祖师爷”:第一次工业革命靠蒸汽机打响名号,英国纺织品遍布全球;第二次工业革命凭内燃机发力,德国机械、法国奢侈品成品质代名词。

二战后靠马歇尔计划回血,50 年代快速复苏,90 年代德国汽车、法国飞机、意大利机械还迎来 “第二春”。

可 21 世纪的欧洲深陷泥潭:普通工人工资是中国的 10 倍,年轻人不愿进工厂,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短缺。

更糟的是乌克兰危机后,能源价格飙涨,德国施耐德博士集团等百年企业因 “开工即亏损” 破产,高能耗行业产能萎缩近一半。

欧盟 2012 年喊出 “再工业化” 口号,如今制造业占 GDP 比重仍不足 15%。

令人没想到的是,欧洲的困境还在延续,而东边的日本,早已在泥潭里挣扎了三十年。

日本:从辉煌到困境

80 年代的日本制造业何等风光:丰田、日产击败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索尼随身听、松下电视风靡全球,连美国人都抢着买日本货。

可 1985 年《广场协议》成了转折点,日元被迫升值,日本货出口价飙升,竞争力大降。1990 年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制造业就一蹶不振。

现在的日本更是麻烦不断:神户制钢造假、高田气囊缺陷,制造业信誉一落千丈;2025 年 8 月制造业 PMI 仅 49.7,连续两个月萎缩,汽车出口利润骤降 11.5%。

美国新贸易协议还逼着它开放市场、加征关税,本土产能加速外流,想翻身难如登天。

日本的光芒渐暗,同为东亚的韩国却走出了另一条路。

韩国:细分领域的精准突破

韩国没贪多求全,一门心思啃硬骨头:不搞全产业链,只盯着半导体、汽车、造船这几个核心领域死磕。三星、SK 海力士在半导体行业杀出重围,曾占全球存储芯片大半市场;现代起亚跻身全球车企前五;全球 50% 的大船都出自韩国船厂。

可这 “精准突破” 也遇了坎。

中国长江存储技术突飞猛进,三星 DRAM 市场份额从 42.2% 跌到 41.5%;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现代在全球市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体量本就不大的韩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各国在制造业赛道上或退或守时,全球占比 30% 的中国,到底凭什么?

全球制造业占比分析

北美地区(美国 + 加拿大 + 墨西哥)

北美凑齐三国才占全球 17.74%,其中美国单独占 15.29%,产值 2.91 万亿美元。

要知道 30 年前,美国单国制造业占比就接近 30%,如今得拉上邻国才凑够近 18%,昔日霸主光环早已褪色。

靠联合邻国撑场面的北美,并非个例,欧洲的抱团发展同样难掩颓势。

欧洲地区(欧盟 27 国 + 英国)

28 个国家加起来才占 17.25%,平均每个国家仅 0.6%。虽说有德国奔驰、宝马,法国空客,荷兰 ASML 光刻机撑门面,但 ASML 的技术得靠全球协作。

美国的光源、德国的镜头、日本的零件,少一样都玩不转。

欧洲的 “散装” 格局很明显,而日韩的 “精品路线” 也没能撑起更大份额。

日韩地区

日韩合计仅占全球 8%,走的是 “小而精” 路线:日本占 5%-6%,丰田精益生产、发那科机器人还是行业标杆;韩国占 3%,三星半导体曾能抗衡欧洲同行。

可如今日本出口下滑,韩国被中国企业追赶,这 8% 的份额还能不能保住都是问题。

日韩之外的其他国家,更是难以形成气候。

其他国家(印度、巴西、俄罗斯等)

这些国家加起来占 35.23%,看着不少却很分散。印度喊了多年 “印度制造”,可营商环境差留不住外资;巴西支线飞机不错,俄罗斯军工有特色,但都产业链单一,没法和大国抗衡。

真正改写全球格局的,是占比 30% 的中国制造业。

中国制造业的成就与优势

中国制造业的底气首先在规模:2021 年占全球 30.34%,比美欧日韩加起来还多。

更厉害的是门类齐全,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纽扣、拉链到航天器、量子计算机,啥都能造。

500 多种主要工业品里,200 多种产量全球第一。

关键技术更是全面突破。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进军欧洲,逼得大众、宝马紧张兮兮;全球 80% 的光伏组件产自中国,宁德时代的锂电池供着特斯拉;高铁 350 公里时速运营,C919 商业飞行,天宫空间站在太空 “安家”,军工芯片也实现 100% 国产化。

这全产业链优势,没有哪个国家能比。

结语

全球制造业格局早已不是昔日模样:美国空心化、欧洲陷能源危机、日韩后劲不足,而中国从 “造不出拖拉机” 到占全球 30% 份额,靠的是全产业链布局和技术突破。

制造业从来都是强国根基,中国用 40 年证明,踏实造好每一样东西,就能在全球舞台上站稳脚跟。这 30% 的占比,是汗水浇出的成果,更是未来的底气。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8

标签:财经   美国   中国   欧盟   全球   天下   三星   制造业   日本   欧洲   韩国   德国   北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