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邯郸冀南新区源远流长的历史中
无数文人志士在此留下足迹
他们或在此出生、发迹
广施仁政
或在此归隐终老
留下一段段动人故事
翻开《古韵新声看冀南》,岳飞、蔺相如、范成大等一个个名字浮现眼前,串联起属于邯郸冀南新区的千古文脉。
岳飞在绍兴六年(1136年)第二次北伐中,因孤军深入、缺乏援军和粮草被迫撤退至鄂州。在此期间,他壮志未酬,于镇守鄂州时创作了《满江红》。
岳飞,字鹏举,南宋抗金名将,20岁时,母亲姚氏在其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成为其一生信条。参军后屡战奇功,其组建的岳家军,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成为南宋抗金核心力量。1142年1月27日,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被诬陷杀害于风波亭。宋孝宗时平反,追谥武穆、忠武,封鄂王。其“精忠报国”精神成为后世忠义典范,诗词代表作《满江红》被广为传颂。岳飞一生以忠诚和武勇捍卫国家,虽壮志未酬,但永远铭刻于中华民族历史长河。
在时光流转中
蔺相如的“和”文化、
胡万春的“武魁门第”
都成为塑造新区文化的注脚
蔺相如
蔺相如,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原为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后因机智勇敢被赵惠文王重用,官至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
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索和氏璧,蔺相如带璧入秦,当廷力争,完璧归赵,后因功任上卿。其后蔺相如随赵王与秦昭王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相会,他怒斥欲羞辱赵王的秦昭王,令赵王安然而退。蔺相如被封为上卿后,廉颇不服挑衅,却因蔺相如的大度而与之相交。
晚年为避秦祸,带亲信家人告别邯郸,来到距都城三十多里地羌村东南侧荒林中,节草过夜,随后隐姓埋名,最终葬于羌村。
蔺相如不仅有着过人智慧和勇气,更难得的是,他有容人之量,以大局为重,“先国家而后私仇”,是一位胸怀广阔的政治家,以国家利益为重,善于协调内部矛盾,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事迹成为后世传颂的典范,被司马迁《史记》详细记载。
胡万春
出生于邯郸冀南新新区马头镇的胡万春,是清光绪帝的五品御前侍卫。在清末马头众多状元与进士中,胡万春以其独特的身份——在今新区区境内出生、成长、并最终归葬故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第一人”。
清光绪7年(1881)正月十六日,光绪帝南巡,驻跸磁州,后移驾之州演武厅。见大院习武场上有一武生与众不同,遂命近身侍卫与其比试过式三十余招,不分胜负。帝又命一侍卫上场比试,又过三十余招,仍不分伯仲。后传旨,示生近前问话,问其姓氏籍贯。生答曰:名叫胡万春家住本州琉璃镇(今马头镇)。又问:可愿随朕左右?胡生喜答:谢主龙恩帝当即赐他为侍卫,赏五品顶戴花翎,行走于帝左右。所以,马头当地人称胡万春为御前侍卫。
胡万春在跟随光绪帝的岁月里,很受光绪帝的赏识,对他有很多赏赐,又赐与府地。其后,把所赐得到的府地建在自己的家乡琉璃镇,盖起冀南一带最有气派的“九门相照”大庭院,占地六亩,坐北朝南四进院落,百十间房屋。门楣上悬挂横光绪帝亲笔为他题写的“武魁门第”。
如今,在邯郸冀南新区仍能寻到历史人物的遗迹:点将台,台城乡的官路荷风、画师湖,蔺相如祠等。
它们如同历史的烙印,依旧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与变迁。他们赋予新区特有的文化基因,也在传承和发扬。
编辑:卢梦南
初审:韩海军 魏荣悦
终审:钱 磊
邮箱:jnxqrmt@163.com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