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拒绝归还,安世中国:恢复供货有一个条件

#上头条 聊热点#

安世半导体被荷兰政府强制接管这件事不已经不只是中荷两方的博弈了,随着事态的逐渐发酵,欧盟也逐渐牵涉到了其中,更是在不断施加压力,而欧洲民众因此更是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问题不大,中国的回击只是面子问题,另一派则认为是荷兰闯下了大祸,美国正在扼杀欧洲的的产业,欧洲本土的意见为什么如此分裂?安世半导体最终结局是怎样的?

中国对荷反击,欧洲慌了

在安世事件出现以后,中国立刻就开展了反击。

先是安世半导体对的母公司闻泰科技宣布位于东莞的半导体工厂禁止出口荷兰安世半导体及其分包商出口特定的部件和子组件。

中国政府则宣布加强对稀土的出口管制,收紧对荷兰的制裁,面对中国的强硬制裁荷兰安世直接宣布不再采购中国生产线的芯片。

荷兰安世的宣布直接引起欧洲汽车产业的震动,安世半导体是汽车芯片的主要提供者占据份额高达15%到20%。

而短期内欧洲车企根本寻找不到替代的芯片,最近的生产线的重启也要高达数月,但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警示,目前安世芯片的库存“预计普遍仅能维持数周”。

欧洲车企已经纷纷向荷兰政府施压,尤其是德国车企巨头大众麾下的经典车型高尔夫车面临芯片供应不足停产。

整条产业线已经停止生产,数千工人面临失业风险,这把火不仅烧到了欧洲多家车企,连带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已发出了警告;已收到荷兰芯片厂商无法保证芯片交付的相关通知。

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称

员包括大家熟知的丰田、本田、马自达、三菱、日产、斯巴鲁的日系生产车商,他们也将面临一款或多款车型停产的风险。

安世的芯片停产迅速引起了欧洲民众的讨论,荷兰网民的发言认为这件事并不严重,只是认为中国觉得丢面子了,这件事才会如此激烈,这件事并不严重。

而更多却更为理智认为荷兰这次的行为给公然践踏了国际商业规则,对本就严苛的经济环境添加了重重的砝码。

有的更为深刻的见识到这件事跟德国管道事件没有区别,都是美国在推动,并且认为美国正一步步的将欧洲经济推向毁灭的地步。

面对汹涌的舆论,荷兰官方只是发出跟中国磋商的请求,并未拿出有效的挽救措施更像是在拖延时间。

欧盟对华制裁

荷兰的反应以及本土民众的反应都在表达一件事,那就是欧洲各国的傲慢。他们轻蔑的认为这件事对中国来说不严重,只是面子问题情绪激烈了而已。

背后所代表的是欧洲忽视了背后代表中国的民族尊严,和国家地位主权的象征。

利用这套方式欧洲擅长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来占据道德的制高点,本质上是美西方强盛时代对东方地位的俯视。

欧盟的表现也在证明着这一点,在中欧双方高层通话,商谈安世半导体、稀土管制措施、电动汽车出口问题,一天后欧盟就地中国实施了制裁。

很难说不是在施加压力,根据欧盟轮值主席国丹麦宣布,欧盟各成员国已批准对俄罗斯实施第19轮制裁,但在名单中不只有俄罗斯的石油公司,还有4家中国石油企业。

同时,欧盟还在讨论对华贸易选项清单,并研究用“反胁迫”这项贸易核选项手段作为对中方措施的回应。

德国媒体更是警告中国:欧洲人的忍耐已经到了极点,如果中国再不放松稀土出口管制,那就是在逼欧盟对华实施制裁。

看看欧盟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荷兰哪来的勇气对华进行攻击了,荷兰只是欧洲“双标”的缩影,欧洲这些国家还活在他们的黄金时代。

认为所有的国家都要接受他们的掠夺和欺压,但时代变了中国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打醒这些列强了。

中国还坚定不移的推进应对手段,先是将荷兰列入"不诚信贸易伙伴"观察名单,以后的欧洲贸易将排除荷兰加入。

第二中国提出可以向众多车企供应芯片,但必须用人民币结算,这一招更狠直接将以前的客户拉到中国旗下,还保障了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

荷兰只能说抢了个寂寞,实际对中国的损失并不大,但荷兰正在吞下自己酿造的苦果。

#MCN双量进阶计划##芯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7

标签:科技   荷兰   中国   条件   欧洲   欧盟   芯片   半导体   德国   稀土   美国   管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