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7月3日这一天可真热闹,美商务部直接连发两道政令:解除对中国卖芯片设计软件、恢复对华乙烷的出口。
这其中最让人觉得好笑的,就是美国政府在短短三个月,在乙烷出口问题上的态度来了个180°大转弯。
刚开始时,美国高调宣布限制向中国出口乙烷,摆出一副要卡中国工业脖子的姿态,结果没过多久,又悄悄把限制政策给撤了下来。
事情的原因其实挺简单,美国看中国对稀土管控越来越严格,心里发慌,毕竟稀土是作为芯片、电动机、军用雷达等关键设备的核心原材料,同时也是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牢牢把控的一环。
在面对这道关卡的时候,“傲慢”的美国肯定不甘心处于被动,于是开始翻箱倒柜地寻找反制的“筹码”,他们最终盯上了乙烷。
一开始时,我并不了解乙烷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直到搜了资料后才发现,乙烷是一种广泛用于制造乙烯的原材料。
乍一看,乙烷的确像个好选择,毕竟中国工业对乙烯的需求极高,从塑料制品到高端材料,处处都用得上。
而美国呢,作为全球最大的乙烷出口国,技术成熟,成本低廉,曾一度是中国的主要供应方。
所以当美国限制出口乙烷这一禁令,看似就像是拧紧了一个能够牵动中国产业神经的阀门,实际上美国政府也确实动手了,他们把国内两家能源巨头对中国出口乙烷的许可叫停,并公开宣称,这是为了回应“中国在稀土上的不合作”。
可让美国没想到的是,当他们的这场操作刚一落地,情况就有点不对劲了。
原本美国预期中国会在稀土问题上做出让步,甚至给出一些出口放松的信号,但没想到中国并没有按照他们心里的剧本来。
中国的反应,既不是大张旗鼓地抗议,也不是被动应对,而是悄无声息地完成了一次技术与供应链的重构。
正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中方先是将进口结构做了一次调整,随后又加大了从中东地区的乙烷采购力度,特别是与沙特的合作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在福建漳州,中沙联合打造的超大型乙烯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核心设备成功吊装,标志着中国的乙烯生产能力正从“依赖进口”向“自主掌控”跃迁。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替代动作,沙特本身就是能源输出大国,乙烷产能充足,而中国在工业规模和市场需求上的优势,可以把这场合作做成双赢。
在福建的项目里,仅裂解气压缩机组的单件重量就超过600吨,核心零部件数量超过5000个,对装配精度的要求达到0.005毫米,这已经不是一个“买设备、搞加工”的项目,而是对整个产业链的精细化重构。
这也由此可以看出,美国设下的乙烷限制根本就没有卡住中国的脖子,反倒把中方逼出了一套更可持续、更自主的解决方案。
等到美国意识到这一点后,才发现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那为了不让中方对自己的出口限制,美国的政策方向又开始转向。
6月底,美政府突然宣布解禁对中国乙烷的出口限制,声称是:中美贸易战休战信号。
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打了自己脸的操作。
他们原本是想用乙烷换稀土,结果稀土没换到,乙烷的市场也快被别人占了,等他们回过头来重新放开的时候,却发现眼前的局势早已变了样。
中国对乙烷的态度早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凭借着沙特乙烯项目的推进、国内裂解技术的突破,再加上西部地区天然气提乙烷项目逐步上线,让中国的乙烷自给率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高。
美国想打的乙烷牌,不仅打得太慢,还打错了方向。
而且美国政府对稀土问题的态度也越来越焦急。
自最新一次中美会谈之后,美国财长贝森特公开表示,希望中国能“尽快恢复”对美稀土出口,并声称“中方应当履行协议精神”。
这美财长说的话听上去就跟催债一样。
不过也难怪,毕竟他们在稀土供应这件事上实在是捉襟见肘,不少依赖稀土磁体的美国企业已经开始叫苦连天,敦促政府尽快解决问题。
但中国的态度依旧冷静明确,稀土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国家战略资源。
中方也早已表面其态度,那就是要想获得,首先要走程序,其次得守规矩,任何试图用施压换通道的做法,都只能适得其反。
美国显然明白这一点,只是他们在战略层面依旧抱有幻想,他们试图通过“缓解芯片出口限制”、“解除能源管控”、“计划高层互访”来一步步重新靠近中国,获取一些外交上的“筹码”。
就比如特朗普团队最近就放风,说在考虑安排他本人访华,希望通过“面对面”达成更多经济和政治共识。
而乙烷限制的解除,很可能就是这一系列动作中的一环,试想一下,特朗普要访华,总不能两手空空地来吧?
美国政府撤掉乙烷限制,看似是恢复正常贸易,实则是希望递出一份“见面礼”,换来中国在稀土问题上的合作。
但问题在于,国际关系的游戏规则从来不是“你让一步,我就退一步”这么简单,特别是中美之间的博弈,更多的是结构性矛盾,而不是某一个产业链条的松紧程度就能缓和的。
从芯片EDA软件的出口限制到现在的乙烷管控,美国一系列的“试探性放松”已经释放出明显信号:他们希望重新恢复对中国的技术与资源影响力,但时代已经变了。
中国的技术生态逐步成熟,像华大九天这样的国产EDA企业,正在把美国此前掌握的话语权一点点夺回来。
在资源端,中国在稀土、锂、钴等战略资源的全球布局也在不断扩张,不再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出口依赖过深。
更何况在新兴产业链条上,中国已经从“制造中心”向“技术源头”跃迁,部分领域甚至开始反向对欧美形成技术输出。
所以美国试图通过乙烷换稀土的做法,本质上是一种路径依赖下的惯性思维,他们仍然在用过去那套“高技术+能源压制”的逻辑应对中国,却没意识到,中国早已在悄然改写规则。
这一次的乙烷风波,只是一个缩影,未来,在每一次出口管制、技术博弈、甚至外交访谈的背后,都将是一次对中美之间话语权的重新分配。
特朗普想通过访华来争取中方释放信号,但这个信号是否愿意被释放,完全取决于中国手里握着多少主动权。
很明显,在乙烷这张牌上,中国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需要被动应对的买方了。
当美方的筹码变成了中国不再需要的东西,他们该怎么重新制定这场博弈的规则,恐怕得好好想想了。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点赞评论+关注,方便您及时观看最新内容,您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非常感谢!
文章信源:
观察者网2025-07-02:关于“美财长想得挺美:中国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4月以前”的报道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7-02:关于“中沙古雷乙烯项目核心设备安装就位 预计明年建成投用”的报道
财联社2025-07-03:关于“美国取消对中国芯片设计软件的出口限制?德国西门子回应”的报道
企业观察报2025-06-05:关于“能源转移公司称美国政府要求向中国出口乙烷需获得许可证”的报道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