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演唱会耳机“爆音”?这些耳机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10月26日,某歌手在四川峨眉山音乐节演出中遭遇惊险一幕:佩戴的耳返设备突发强烈爆音,导致她当场蜷缩捂耳,眼眶泛红,但她仍强忍疼痛完成演出,并告知观众“设备故障”。次日,其工作室发布声明,确认事故系耳返电源意外中断引发爆音,歌手目前状态稳定,后续工作将结合身体状况调整。

地铁里听耳机的年轻人。新民晚报 图

此次耳机安全事故并非个例,除了演出中的突发爆音,耳机爆炸、起火等更严重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中心副主任技师梁思超指出,耳机及耳返设备出现爆音或安全隐患,主要源于两类问题:

电池电源隐患:部分产品使用未通过IEC 62133-2等专业安全认证的劣质锂电池,在高温、潮湿或碰撞时易发生短路、鼓包;一些廉价耳机为压低成本采用密封性差的电池舱,存在爆燃隐患,安全风险极高。

产品设计缺陷:缺少关键的限幅电路保护。限幅电路可实时监测音频信号,并在超过安全阈值时立即压制。缺乏该保护时,电源接触不良、线缆老化等问题易致设备过载,产生电流突变和啸叫,无法抑制瞬时过高的音频信号,进而产生危险的脉冲噪声(“爆音”)直击耳膜,是演出中突发爆音事故的直接原因。

那么,爆音对听力的伤害到底有多大?梁思超介绍,耳返突然产生高幅度瞬时脉冲,这种突发的高强度声音可能引发急性声损伤。“这种突然的高强度爆音伤害性远超普通噪音。”梁思超解释,人耳的镫骨肌反射保护机制启动需要几十到上百毫秒,而爆音能量在几毫秒内就已冲击内耳,保护机制根本来不及反应。

“爆音如同‘声音海啸’,直接冲击耳蜗内的毛细胞。”梁思超指出,这类损伤可能导致剧烈耳痛、暂时性或永久性听力下降、持续耳鸣,严重时还会引发眩晕、恶心。“轻中度损伤或能在数天内缓解,但反复受损将大幅增加永久性听力损失的风险。”

梁思超透露,临床中类似案例并不少见。有人在地铁里长期大音量听耳机,可导致“噪声性听力损失”;有人直播时因设备啸叫突发急性声损伤,这些都与耳机使用不当或设备故障相关。针对不同人群,梁思超给出了具体防护建议:

对于专业演艺人员,应优先选择内置限幅功能的耳返系统,从源头限制输出声压;额外配置独立限幅器,串联在设备链路中,实现双重防护;选用带限幅模块的数字调音台,至少组合使用两种防护设备,避免单一故障引发风险。

对于普通耳机用户,首先,严守“60-6-60原则”:音量不超过设备最大音量的60%,单次使用不超过60分钟,在不超过60分贝的安静环境中使用;第二,嘈杂环境优先用主动降噪耳机,无需调高音量即可听清内容,减少听力负担;第三,不要用廉价、来源不明的产品,此类设备常缺乏安全保障。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数码   耳机   不容忽视   安全隐患   演唱会   歌手   设备   听力   音量   损伤   演出   人民日报   故障   永久性   防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