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闻日报】美的集团首个绿色循环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开工

7月11日

星期五


美的集团首个绿色循环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开工

近日,美的集团首个绿色循环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开工。据了解,美的绿色循环产业园打造集绿色循环、智能制造、智慧物流三大板块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集群。项目规划建设周期为12个月,预计于2026年6月底交付使用。美的绿色循环产业园主要包含绿色循环、智能制造、成品智能物流三大核心板块。

其中,绿色循环板块配有1.7万平方米循环行业最大的一体式智能立体库,实现行业首创0形立体智能物流闭环。智能制造板块,新建11.4万平方米生产车间,用于新品类产品的生产制造,通过自研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毫厘级智能识别与自动化分类,并使用光伏发电系统,智能微电网,集成光伏、储能和余热回收系统,实现绿色制造,打造碳中和工厂。成品智能物流板块,打造行业单体最大家电成品智能立体仓库,整体占地面积达1.7万平方米,应用数字化物流技术提升整体运营效率,通过全链路自动化升级,大幅缩短产品交付周期。


AI桌面人形机器人研发成功

7月10日,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青年企业家肖乔威带领团队研发的AI桌面人形机器人正式亮相。这款机器人突破传统技术壁垒,创新性地将3D打印与通用电子元件结合,让普通用户仅需30分钟即可完成个性化组装,真正实现了“人人可造机器人”的愿景。该机器人不仅具备AI视觉系统支持的拟人化语音与动作交互能力,更深度融合情感陪伴、具身智能、智能家居等多元场景,成为综合性AI服务平台。目前,这款机器人已形成持续创新的活力闭环,为智能家居、教育科技等领域注入全新动能。


中国科学家建成纳米级“双光子工厂”:

量子纠缠光源保真度达99.4%

近日,中山大学王雪华、刘进教授团队提出腔诱导自发双光子辐射方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与单光子辐射强度相当的双光子辐射,成功研发出保真度高达99.4%的按需触发式微纳量子纠缠光源。研究团队基于固态“人造原子”结构,设计超高品质光学微腔,通过微纳尺度光子调控技术,将双光子辐射效率从传统小于0.1%提升至约50%,突破“二阶量子过程远弱于一阶”的固有认知。该技术使纠缠光子对自诞生即具备“量子羁绊”,为新一代量子精密测量和光量子信息处理芯片提供了关键支撑,在提升量子通信安全性、计算可靠性及计量精度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


首个基于纯电架构的豪华电混平台发布

近日,极氪发布全球首个纯电架构打造的豪华电混专属架构——浩瀚—S,以技术突破重构混动体验。针对纯电续航短、充电慢、低电量性能衰减等混动领域核心痛点,极氪凭借全栈900V高压混动架构、1030千瓦三电机电驱系统、2.0T超级电混专用发动机及900V混动专属电池,实现满电与馈电状态下3秒级百公里加速、380公里纯电续航与超1000公里综合续航,全方位满足用户多元需求。安全性能上,极氪9X以91%高强钢与铝合金车身、41600牛·米/度扭转刚度、“八横九纵十宫格”车侧结构及纯电级电池保护方案,构建全域安全防护;智能安全领域则通过5激光雷达、43个感知硬件与全链路8大冗余设计,实现360°无盲区感知,配合浩瀚AI数字底盘与闭式双腔空气悬架,大幅提升行车稳定性与舒适性,重新定义混动安全标准。


全球最大零碳氢氨项目在赤峰投产

近日,远景科技集团全球首个百万吨级零碳氢氨项目——远景零碳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正式宣告建成投产。远景赤峰零碳氢能产业园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绿色氢氨项目,也是全球首个商业化运营的绿色氢氨工程。该项目核心在于构建一条完整的“绿电-绿氢-绿氨”零碳工业链条,通过创新工艺与全链条绿能驱动,彻底摒弃了传统合成氨生产对化石能源的深度依赖,项目自建的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站产生绿色电力;绿电驱动先进的电解水制氢设备,大规模制备高纯度绿氢;绿氢再与氮气在新型合成塔内催化反应,最终产出零碳的“绿氨”。绿氨是重要的零碳工业原料和极具潜力的清洁能源载体,为钢铁、化工等难以减排的行业提供了突破性的脱碳解决方案。


上海累计82款大模型通过备案

近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表示,上海着力打造赋能百业的垂类应用示范地。实施“模塑申城”工程,聚焦“5+6”重点领域,深化“人工智能+”行动。垂类模型加快落地,建设制造、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国家AI示范应用基地,累计82款大模型通过备案。科学智能深化布局,实施“百团百项”,加速AI4S创新成果落地,“伏羲”气象大模型、“启明星”蛋白质设计模型等行业领先。具身智能加快量产,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源公版机“青龙”,发布全球首个具身运动大模型“龙跃”,赋能工业制造、物流运输等场景。


浙大发布高精准基因组设计AI模型

近日,浙江大学郭国骥教授团队在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开发的深度学习AI模型“女娲CE”能以超90%的准确率预测基因组调控区域突变引发的表型变化,并精准设计疾病治疗位点。该模型基于团队自主研发的超高通量单核染色质测序技术,构建了涵盖小鼠、鸡、守宫等五种脊椎动物的全组织调控元件图谱,形成海量优质数据库。通过多任务深度学习框架,“女娲CE”首次实现了从基因组序列到细胞表型的直接预测,在预测精度与泛化能力上显著超越现有同类模型。实验验证显示,该模型预测的镰刀型贫血症治疗位点经修改后,可使胎儿血红蛋白表达量显著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3

标签:科技   产业园   智能   日报   模型   光子   量子   机器人   碳氢   基因组   赤峰   保真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