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一张老照片,定格了时代风采,年轻的李鹏站在发电厂前,目光炯炯,气质不凡,展现出一代人的理想与担当。

1959年,吉林丰满发电厂前,李鹏英俊帅气,眉宇间透着自信与从容,身穿朴素的工作服,却掩盖不住非凡的气质——他就是后来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

这张照片记录下了李鹏在电力基层一线工作的青春年华,作为革命烈士后代,他放弃留在北京的机会,主动选择到艰苦的基层磨练自己,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相连。

李鹏出生于1928年10月20日的上海,祖籍四川成都,他出身革命家庭,父亲李硕勋是著名的革命烈士,母亲赵君陶也是我党早期成员。

李鹏的原名是李远芃,“芃”字有草木旺盛之意,寓意他能够像茂密的树木一样永远扎根于中国的土地上,为人民服务。
然而李鹏的童年充满了艰辛,1931年,李硕勋在海南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英勇就义,年仅28岁,当时李鹏年仅3岁,家庭遭遇重大变故。

父亲牺牲后,母亲赵君陶肩负起了抚养子女和继续革命的双重责任,在母亲的影响下,李鹏从小就树立了坚定的革命信念。
1939年下半年,李鹏进入重庆育才学校社会科学组学习,这所由爱国人士陶行知创办的学校,培养了众多有志青年。

李鹏和邓颖超
1941年3月,李鹏到延安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自然科学院补习班、延安中学、自然科学院本科班学习。
在延安,这个革命的摇篮里,李鹏结识了许多革命前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李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延安时期,李鹏有幸多次与毛主席、周总理等革命领袖接触,他们的教诲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鹏第一次见到周总理是在重庆,当时李鹏才12岁,周总理给他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温文尔雅,说话轻声细语,让李鹏感觉如沐春风,而周总理见到故友的儿子,也非常高兴,拉着李鹏的手舍不得松开。

周总理发现李鹏有些驼背,便把他叫到一旁,跟他说男子汉就要挺胸抬头,这样才有精神,这句话让李鹏一直记在心里。
1942年,14岁的李鹏在延安有一次难忘的经历,一个周六的下午,李鹏去杨家岭看望陈云。

在吃饭时,毛主席和江青走了进来,毛主席看到李鹏有些眼生,便问陈云:“这个娃娃哪里来的?”陈云回答:“他是李硕勋的儿子”。
随后,毛主席与李鹏进行了一场有趣的对话,当毛主席问李鹏最喜欢《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物时,李鹏出人意料地回答“曹操”,毛主席很惊讶,一般年轻人都喜欢刘备或诸葛亮,为什么李鹏会喜欢曹操呢?

李鹏解释道:“因为曹操能团结人,比如官渡之战后,他烧掉了下属私通袁绍的信件,团结了那些人。”
毛主席听后哈哈大笑,对陈云说:“这个娃娃了不起,一定要重点培养,将来一定是个大人才。”

1948年9月,根据党组织安排,李鹏前往苏联留学,在莫斯科动力学院水力发电系学习,并担任中国留苏学生总会主席。

对于选择水电专业的原因,李鹏认为这是自己最大的兴趣所在,早在国内工作期间,李鹏就听说将来国家要在三峡修建水电站,他希望能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鹏同志(后排左)在苏联伊万诺沃动力学院补习数理化及俄文时与同学合影
1955年,李鹏从苏联学成回国,面对工作选择,他展现了难得的远见和务实精神,当时,电力工业部部长刘澜波找他谈话,给他两个选择:留在北京当部长秘书,或者去基层工作,出乎意料的是,李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基层。

事实上,早在准备毕业论文期间,李鹏就坚定了个人想法,要去基层工作,要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跟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李鹏被分配到吉林丰满发电厂担任见习厂长,他到岗后虚心学习,很快熟悉了业务,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仅9个月后,他就被任命为丰满发电厂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

李鹏同志(前排右四)在丰满发电厂2号机组旁与苏联专家合影。
在东北工作的11年间,李鹏先后在丰满发电厂、东北电业管理局和阜新发电厂担任领导职务,积累了丰富的水电、电网和火电管理经验。
李鹏长期在电力系统工作,是我国电力工业的杰出领导人、核电事业的重要开创者。

李鹏在电力系统的工作经历,为他后来担任国务院总理,领导国家能源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不仅是电力系统的专家,更是国家重点能源战略的制定者和实施者。
即使在离开电力部门后,李鹏仍然关心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他深知电力对于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性。

1957年的一个元旦之夜,吉林市政府邀请苏联专家和有关厂矿负责人举行联欢会,时任丰满发电厂副总工程师的李鹏也应邀参加。
晚会上,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吉林市长张文海讲话时喜欢引用成语、古语,俄文翻译纷纷躲到一边,没人敢上前翻译。

这时,张文海高声问:“小朱来了没有?”在他第二次喊人的时候,朱琳走了出来。
李鹏回忆当时的情景:“第二排走出来一个姑娘,大概20多岁,穿紫红色女式套装,梳了两条辫子,有一双明亮自信的大眼睛,五官端正,举止大方。”朱琳很好地完成了翻译任务,这给精通俄语的李鹏留下了深刻印象。

舞会开始后,李鹏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朱琳,他发现朱琳的舞姿很美、很动人,当音乐再次响起时,李鹏鼓起勇气走到朱琳面前说:“可以请你跳舞吗?”朱琳轻轻点了点头,两人跳起了第一场舞。
在跳舞间隙,他们用俄语互相介绍了自己的基本情况,李鹏得知姑娘名叫朱霁凌(后改名朱琳),在102厂专家翻译室当翻译。

相识一年后,两人于1958年7月10日在北京登记结婚,开始了相伴一生的人生旅程,
李鹏夫妇共育有三个孩子:李小鹏、李小琳和李小勇,孩子出生后,李鹏和朱琳有了专属的爱称:李鹏称朱琳为“大琳”,朱琳称李鹏为“大鹏”,这是为了和女儿李小琳、儿子李小鹏区分开。

这种亲切的称呼,反映了家庭内部的融洽氛围,1983年,当李鹏即将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重要职务时,他特意找来三个子女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并提出了“约法三章”。

在家住要遵守家规,不得夜出不归,每月交10元生活费,不能向他人借钱,不能替人传递信件和接受他人礼品。

李鹏的母亲赵君陶对子孙关怀备至,当李鹏和朱琳的第一个孩子李小鹏出生时,赵君陶每天都从十几里外的北京化工学院赶到协和医院看望照顾,这种家庭的温暖与关爱,成为了李鹏一心为公的强大后盾。

在严格的家庭教育下,李鹏的子女都成长为国家栋梁,在各个领域为国家做出贡献,这反映了李鹏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国家领导人,也是一位成功的父亲。

李鹏全家在中南海探望邓颖超
2014年,李鹏出版了《李鹏回忆录(1928-1983)》,书中详细记录了他在那个时期的人生经历,并配有130多张珍贵照片,大部分是首次公开发布。李鹏夫妇与邓颖超

李鹏夫妇与邓颖超
这本书不仅是他个人的成长史,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缩影,为研究党史、国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价值。

通过回忆录,李鹏向世人展示了国家发展背后的故事,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辛历程。

2019年7月22日23时11分,李鹏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他从一个革命家庭走出,历经风雨,成长为国家的杰出领袖,为中国的独立、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那张1959年在吉林拍摄的照片,不仅记录了一位年轻工程师的英俊形象,更见证了一代人为国家奉献的初心。

李鹏同志的人生轨迹,映照出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的艰辛历程,他亲自参与并见证了祖国电力事业从弱到强,国家从落后到崛起的整个过程。
人民网——李鹏新书回忆爱情:与朱琳互称"大琳""大鹏" 2014年06月30日

中国新闻网——李鹏新书忆爱情婚姻:与朱琳互称"大琳""大鹏"(图)(2) 2014年06月29日
更新时间:2025-11-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