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发现:过午不食可改善血糖,以后可以不用吃晚饭了吗?

傍晚6点多,62岁的王大爷正悠闲地在小区花园散步,听到楼下广场舞队正聊得热火。有人说:“最近流行‘过午不食’啊,听说不用吃晚饭,血糖还能变好,这靠谱吗?”老王回家路上越想越心动,晚饭也没吃,早早就上床休息。可没几天,他突然觉得头晕出汗、心慌无力,一查才发现血糖竟然低到了危险线。

其实,像老王这样抱着健康期待而尝试“过午不食”的人还真不少。网络上、朋友圈里,把“不吃晚饭”吹成万能灵药的人更是大有人在,仿佛只要舍弃那一顿饭,健康与苗条就能轻松兼得。那么,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究竟是怎么说的?不吃晚饭真的对血糖有帮助吗?要不要以后干脆和晚饭说再见?

过午不食,真能改善血糖?协和研究这样说

“过午不食”其实就是古人所谓的 中午以后不再进食 ,也可看作近年流行的“轻断食”或“间歇性禁食”理念的一种变式。 北京协和医院曾就这一饮食法做过公开研究 ,有数据显示, 健康受试者严格执行“早段进食法”(每天6:00~15:00进餐,之后禁食) ,5周后在 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敏感性方面确实有积极变化:

胰岛素抵抗下降 ,新发糖尿病的几率降低; 空腹血糖平均下降约8% ,体重减轻明显;睡眠质量和饥饿感无明显恶化。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对照组还包括了标准饮食和“晚段进食组”,数据显示 早食组在改善血糖和炎症指标方面最优 ,晚餐提前且精简确实利于代谢。

原理很简单, 人体夜间内分泌和能量消耗降低,晚间进餐过量易代谢紊乱 。提前停止进食,可以缩短一天中胰岛素高峰的持续时长,有助于细胞修复和血糖稳定。

但别急,这种做法为何不适合所有人?危险在哪里?

人人都能“过午不食”?你可能低估了风险

很多尝试“过午不食”的人,初期觉得 体重减轻了,血糖也平稳了 ,于是信心大增。但别忘了,北京协和团队同时也指出: 长期不吃晚饭、主食摄入不足,极易带来一系列健康隐患 ,尤其以下几种常见问题被反复提及:

低血糖发作 :如头晕、心悸、冒冷汗等,严重可导致昏迷。

胃肠道损伤 :胃酸持续分泌却没有食物中和,容易 诱发胃黏膜受损、胃溃疡。

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下降 :能量和微量营养素摄入长期不足, 出现脱发、口腔溃疡、月经紊乱甚至早衰。

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升高 :研究显示,晚餐不规律的人群反而 中风、冠心病风险升高。

胆结石风险增加 :晚餐不吃, 胆囊“储存”胆汁过久,易患结石。

反弹性暴饮暴食 :晚餐不进食,导致白天或次日早上摄入超标,反而使 减肥效果事倍功半。

以日本大阪大学在《Nutrients》期刊发表的数据为例, 晚餐进食不规律人群罹患出血性中风的风险提升约19% ,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上升了 17% 左右。长期盲目效仿“过午不食”,很可能带来远比肥胖、血糖更棘手的健康难题。

尤其是老年人、孕产妇、慢性疾病患者、青少年 , 这些群体严格禁食或极端节食都是禁忌 ,“以健康为名,伤身于无形”,得不偿失。

晚饭不吃不可取,健康晚餐这样吃才是正解

那些靠“过午不食”涤荡身体的人,最后大多都因营养透支或低血糖送进了医院。与其盲目效仿,不如科学合理地安排 健康晚餐 ,这样既能控糖控重,又远离风险。

晚餐时间要早不宜晚:

建议在18:00-19:00之间进食,最晚不超过20:00 。晚餐过晚不仅容易升高血糖, 还影响睡眠质量。早吃晚餐,为肠胃消化预留足够时间。

晚餐分量要少、种类要全:

晚餐热量 控制在全日摄入的约30% 即可。蛋白质可选择鱼、蛋、豆制品,主食推荐粗粮、杂粮搭配,不要只吃水果或纯素食。

食材多样性,查缺补漏:

如白天蔬菜吃得少, 晚餐可以多补充两种蔬菜,保证每天10~12种食物摄入 。食材多样,肠道菌群更健康。

清淡少油重养胃:

避免油腻、重口味、辛辣和油炸。可以搭配 蒸菜、炖菜为主 ,既容易消化,也不失美味。

特殊人群一定要个体化调整:

有慢性病、体重过低、孕妇、青少年、“打工人”夜班等,都要听从医生建议,再做饮食策略调整。别盲目“跟风”。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协和研究:过午不食有利代谢!但有一个重要前提》.生命时报.2022-03-15

《北京协和研究发现:过午不食可改善血糖,以后可以不用吃晚饭了?》.今日头条健康.2022-06-2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指南(2022版)》

《轻断食饮食方式及健康效果评价》.中国营养学会.2022

《不吃晚饭对血糖和体重是否有益?专家权威解读》.人民健康网.2023-01-10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养生   血糖   北京   发现   晚餐   健康   晚饭   风险   胰岛素   饮食   低血糖   盲目   体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