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丸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了一味大辛大热的附子。它的核心作用就是 “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相当于给那个熄火的灶台,重新添上耐烧的柴火。
附子理中丸这个药啊,可能很多朋友都用过,但是你肯定不知道,这一个中成药啊,还能对抗5种慢性疾病。

第一个,是慢性胃炎,胃部隐隐作痛、喜温喜按,空腹时加重,进食温热食物后缓解;伴有食欲不振、嗳气、反酸(酸水清冷)、大便稀溏,秋冬季节易复发,畏寒肢冷。
脾胃阳虚,寒凝胃脘,气血运行不畅,胃黏膜失于温养。附子理中丸温中散寒,健脾益气,既能驱散胃寒,又能修复脾胃运化功能,减少炎症反复,缓解胃痛、反酸等症状。

第二个,慢性腹泻,腹泻日久不愈,大便稀溏如水样或夹杂未消化食物,每日 3 次以上,畏寒明显(手脚冰凉、腹部怕冷),伴有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甚至出现轻度水肿。
脾胃虚寒日久累及肾阳(“脾肾阳虚”),肾阳不足则不能温煦脾阳,运化功能进一步衰退。附子既能温脾阳,又能补肾阳,搭配干姜、党参,实现 “脾肾双补”,从根本上解决虚寒腹泻,尤其适合中老年人或长期腹泻者。

再一个,慢性肠炎,腹痛绵绵、便后缓解,大便稀溏不成形,每日 2-3 次,遇冷、吃油腻或生冷食物后加重;伴有腹胀、食欲不振、四肢乏力、面色萎黄。
脾胃虚寒,运化失常,水湿下注肠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方剂中的干姜、附子温化寒湿,党参、白术健脾止泻,从根源改善脾胃运化,减少肠道刺激,逐步恢复大便正常形态。

第四,水肿,中医说啊,脾主运化水液。若脾阳不足,水湿就会内停,泛滥于肌肤,导致身体困重、乏力,甚至出现浮肿。通过温补阳气,增强水液代谢能力,可以帮助消除水湿。这时候也可以用到附子理中丸,温补阳气,阳气一足,水湿也就散了。

最后一个,女性的月经问题,经期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舒,经血量少、色淡质稀,伴有血块;平时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白带清稀量多。
脾胃虚寒,气血生化不足,同时寒邪凝滞胞宫,导致经血运行不畅。“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弱则气血不足,宫寒则痛经加剧。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增强气血生成,同时散寒止痛,间接改善宫寒,缓解痛经(需在经前 1-2 周开始调理,经期根据情况调整)。

附子理中丸药性温热,犹如一团烈火。用对了是良药,用错了是“火上浇油”。
【绝对禁忌与注意事项】:
以上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您都学会了吗?建议点赞收藏,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