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的棋盘上,印度正站在十字路口。
一边是合作多年的俄罗斯廉价能源,一边是美国高举的制裁大棒,新德里的决策层如今步履维艰。
2025年10月,美日签署稀土供应链协议的消息再度掀起波澜,而印度在能源与地缘政治夹缝中的挣扎,似乎成了这场暗战中最真实的注脚。

美日稀土协议的背后,是供应链安全与战略围堵的双重布局,10月28日特朗普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东京签署关键矿物合作文件,计划通过资金投入和国际协作,推动稀土市场“多元化”。
表面看是为了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实则将经济工具化为地缘政治武器,例如日本承诺向美投入5500亿美元,合作覆盖能源、液化天然气等领域,而美国则借机施压盟友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纽带。
这种压力直接传导至印度,过去几年,印度长期依赖俄罗斯打折原油,2023年俄油一度占其进口总量的30%以上。
但美国对俄石油巨头实施的制裁不断加码,印度炼油企业如印度石油公司、信实工业等频频收到美方警告,据路透社10月中旬报道,印度国有炼厂已悄悄削减俄油采购,转而向中东和美国寻找替代来源。

但问题在于:美国页岩油运输成本高、到货周期长,价格更是远高于俄油,一名印度官员私下坦言:“放弃俄油意味着每年多支出数十亿美元,这笔账最终只能由国民买单。”
日本的困境恰似印度的镜子,为替代俄能源,日本加速采购美国液化天然气,杰拉公司甚至签下20年供应协议,但萨哈林2号项目提供的天然气价格低廉且运输仅需数日,而美国天然气需跨洋数周,成本陡增。
田中伸男一针见血:“美国能否给出俄方同样的条件?阿拉斯加的天然气能做到吗?”这种质疑同样适用于印度——若强行转向美国能源,其电价、工业成本必将飙升。
更值得玩味的是,美日稀土合作中暗含对新兴市场的排他性,欧盟近期报告显示,美国正联合加拿大、澳大利亚构建“关键矿产俱乐部”,意图将中国、俄罗斯排除在外。
印度若完全倒向西方,不仅丧失能源自主权,更可能在产业链重组中被边缘化,例如,印度虽试图发展本土稀土加工,但技术储备不足,近期与越南的合作项目也因美方干预陷入停滞。

大国博弈从未停歇,而印度的抉择将深刻影响其国运,能源安全与外交平衡如同一场走钢丝,唯有立足实际、拓宽合作路径,方能避免沦为棋子,前路虽挑战重重,但自主与务实终是破局之光。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