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行游影记(27)—关西村关西围(五)

整座围屋不仅具有安全防卫、防风抗震、调节阴阳、冬暖夏凉等功能,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客家人传颂的"九幢十八厅"宫廷式民居在此可得到充分的印证。

围屋里面一个个房间紧紧相连,有些天井地面铺上鹅卵石,整齐而有规律地排列。

围龙屋具有坚固封闭的外围和严密的防御体系,对于天灾、人祸有着极其周密、精细的应对之道和防备手段。关起门来也可以维持相当时日的生存。一个大屋就是自给自足的小社会,不仅保证了他们在深入蛮荒之地后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因其具有封闭性、独立性,较少受到当地社会文化、习俗、语言的影响和同化,因此虽历经沧桑巨变,仍保持了固有的社会生态。

一个人在这片宏大的建筑群中穿堂入室,用不了多久便会感觉置身迷宫,因为这里几乎每一间厅房,每一处院落,每一个天井,每一条巷道都让你觉得似曾相识……我的记忆力有限,真心数不清楚那由9幢连成一体的,拥有18间厅堂,14个天井的建筑群。

客家围屋的美在于围屋与环境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围屋建筑材料多为土、泥、砖、石、木材,墙脚为块石干砌,外墙为夯土墙或泥砖,不管是夯土或预制好的泥砖都在里面掺进纸浆、黄糖、柔杆等,以增强其牵引力。木材多用于屋架门窗,屋顶采用散热快的瓦片在屋顶重叠,以达到遮风挡雨、躲避阳光的功能。

这些材料就地取材,天然、透气性好,对人体和周围环境都不会产生危害,从而创造了与自然融合的原生态环境。

200多年过去了,这座围屋依然有人在此居住着,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郁的烟火气息。房屋若是长时间无人居住,没有了生气,很快就会破败掉。这次探访的几座大型围屋,都有人在里边居住,这让我感到了一丝欣慰。

围屋内的房梁雕饰别具一格,大致利用谐音造型和形象寓意手法,表达多子、多福、富贵、如意、繁衍昌盛一类内容,主要造型有蝙蝠(与福谐音)、龙、凤、石榴(寓意多子)、牡丹(富贵)、桃子(长寿),另有一些房梁上直接写上文字配以纹样,如:百子千孙、平安富贵、财丁兴旺等。色彩多以红色、赭石、黄色为主,给人以富贵堂皇之感。

在从每一装饰的立意取向和造型结构概括中显示出继承中原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对本地文化及异域文化兼容并蓄,其高雅精美,堪称民居建筑的奇观。

在这片宅子的北面,立着一块巨大的照壁。这种在中国民居中广泛运用的建筑,在关西围屋中却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从旁边的小巷绕过照壁,穿过一座月亮门洞进入照壁后的一片建筑群中,这才发现照壁之后竟然设有一座大戏台。

这里便是一座看戏的观戏楼。

戏台依照壁而建,呈凸字形位于院落正中,青砖黛瓦,戏台两侧还有挑檐装饰,那宽大的照壁竟然成为戏台的回音壁了。

戏台的正面是一排两层的观戏楼台,楼台下戏台的周围,则是下人与乡民观戏的所在,有楼梯经回廊通往二楼,二楼正中的位置,自然是供主人和贵宾用的,而其两侧的楼台,则是分别供男宾与女眷观戏,一个大大的戏台,小小的戏楼便已彰显了过去男女之间,尊卑之间的差别。

围屋一般建在依山傍水之地,坐北朝南,冬暖夏凉。围屋屋顶构成的线条与一些现代建筑顶部的流线型有异曲同工之妙。关西新围,是客家围屋的代表之作,被誉为“散落在民间的皇宫”和“东方的古罗马城堡”。

游览完关西新围,雨下的越发大了,此时,我想起了刚才在关西新围遇到的仍在围屋居住的小曾母女,想向她们求助,帮我找一件雨具。或是一顶斗笠,或是一块塑料布遮挡一下雨雪(此时是冬季,天上下的是雨夹雪)。现在的关西新围内也有住户在此居住,小曾母女就一直居住在此,女儿大学在读,寒假回家休假,我回去找她们的时候小曾正在劈柴。这么一个小个子女人,此时正在干着男人的伙计,想必她们还住在围屋也是不得已,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在外盖新房,只能还住在围屋里。现在经济条件好点的村民都在外另盖新屋了,还住在围屋的基本都是条件差的住户了。看着小曾在干着这样的重体力活,真心觉得乡村妇女的生活确实不易。

当我说出我求助的需求时,小曾便停下手里的活,回家去帮我找,找来找去没找到合适的,最后直接把她种菜用的一卷地膜剪了一块给我当了雨披,后面我就披着这块“地膜雨披”完成了今天后边的行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7

标签:旅游   江西   戏台   照壁   富贵   戏楼   天井   建筑   夯土   房梁   雨披   屋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