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餐饮集体“交权”?星巴克汉堡王找中国老板,求生密码藏不住

2025年11月这两周,中国餐饮圈算是炸开了锅,星巴克和汉堡王这俩海外餐饮巨头,一前一后官宣把中国业务的多数股权卖给了中国资本,动作快得让人有点猝不及防,先说说星巴克的操作。

11月4号,星巴克跟博裕投资达成了合作,要一起成立合资公司运营中国零售业务。

博裕投资会拿到合资公司大半的股权,星巴克自己留了四成,还继续当品牌和知识产权的所有者,给新公司授权。

博裕这波不是第一次涉足本土餐饮,之前就以4000万美元成了蜜雪冰城的基石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玩法很熟。

一周之后的11月10号,汉堡王也跟上了节奏,CPE源峰宣布和汉堡王品牌战略合作,成立“汉堡王中国”合资企业。

CPE源峰直接砸了3.5亿美元的初始资金,拿到了汉堡王中国八成多的股权,汉堡王的母公司餐饮品牌国际集团,只保留了大约一成七的股权。

更关键的是,汉堡王中国还拿到了为期20年的独家开发权,能在中国随便拓店、搞营销和菜单创新。

有意思的是,CPE源峰之前也投过蜜雪冰城,2020年和高瓴、美团龙珠一起出手,用4.67亿元拿下了蜜雪冰城约2%的股权,对本土快餐的扩张逻辑门儿清。

这俩新老板对未来的规划出奇一致,都是要疯狂开店,博裕投资想把星巴克中国的门店数量涨到2万家,比现在多一倍还多。

CPE源峰接手汉堡王中国后,目标更长远,要到2035年把门店从现在的1250家左右,拓展到4000家以上。

如此看来,中国资本接盘后,最先要做的就是跑马圈地,其实这种外资餐饮找中国资本合作的事儿,十年前就上演过。

当年蚂蚁、中信这些中国资本,就先后入局了肯德基中国母公司百胜和麦当劳中国。

麦当劳中国的运营主体后来还改名叫“金拱门”,现在发展得挺稳,现在星巴克和汉堡王走的路,跟当年的麦当劳、肯德基几乎一模一样。

资本换权不是跟风是外资品牌的求生欲

为啥这些海外餐饮巨头现在扎堆给中国资本“交权”?说白了,不是他们想放权,是在中国市场实在有点撑不住了。

就说星巴克,当年靠着“第三空间”的概念火遍中国,馥郁的咖啡香气、舒缓的音乐、柔和的灯光,加上舒适的座椅,就算点一杯最便宜的咖啡坐一天也没人赶你。

本来想靠这个独特体验一直吃红利,但后来发现,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早就变了,瑞幸用星巴克三分之一的价格卖咖啡,一下子就抢走了不少客源,“第三空间”的光环越来越淡。

汉堡王的处境更尴尬,它进入中国比肯德基、麦当劳晚了快二十年,一直没追上前面俩的脚步。

2024年,汉堡王中国的门店不仅没增加,还少了大概100家,反观它的母公司RBI集团,全球餐厅数量整体还增长了不少,汉堡王中国妥妥的拖了后腿。

无奈之下,RBI集团在2025年2月从原有运营商手里收回了汉堡王中国的股权,直到11月交给CPE源峰接盘。

这期间,汉堡王中国组建了新的管理团队,大多是有多年中国快餐经验的本土高管,很显然,中国消费市场早就不是外资品牌靠“洋标签”就能躺赢的时代了。

现在的消费者更看重性价比,情绪消费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年轻人,不会因为你是海外品牌就愿意多花钱,产品好不好、价格实不实在、能不能戳中他们的喜好,才是关键。

面对这样的市场变化,外资品牌自己的应对其实挺被动。

星巴克2025年6月搞了入华25年来第一次官方降价,星冰乐、冰摇茶这些非咖啡系列的10款产品都降了价,大杯平均降了5块钱,最低23块就能买到一杯冰摇茶。

本来想靠降价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对咖啡不感兴趣或者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

从财报来看,2025财年星巴克中国的收入涨了不少,订单量也增加了,但同店销售额却降了1%,主要就是因为客单价降了5%。

汉堡王的降价力度更猛,2024年推出“招牌汉堡周周9.9元”的活动,连续4周每周一款招牌汉堡卖9.9元。

汉堡王的首席营销官自己都坦言,这个价格近乎“疯狂”,汉堡的成本是咖啡的两三倍,肯定赚不到眼前的钱,就是想趁机会提高汉堡品类在中国的渗透率。

本土化不是降个价得把决策权交给懂行的人

降价只是第一步,真正想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还得靠深度本土化,而本土化的核心,就是把决策权交给懂中国市场的人。

肯德基和麦当劳早就验证过这条路的可行性,进入中国早期,它们也靠标准化生产和新潮生活方式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但很快就遇到了口味适配的问题。

后来麦当劳推出无油煎制的板烧鸡腿堡,破解了中国消费者觉得“油炸食品不健康”的顾虑。

肯德基更直接,推出老北京鸡肉卷,用黄瓜、葱丝和甜面酱做配菜,模仿北京烤鸭的形式,一下子就抓住了中国消费者的胃。

现在星巴克和汉堡王也在往这个方向走,星巴克除了降价,还在拓展新场景,2025年7月在九寨沟、张掖、敦煌这些旅游景区开了门店,想借着文旅市场的热度,让游客在陌生环境里找到熟悉感。

在渠道下沉上,星巴克也下了功夫,截至2025财年末,已经进入了1091个县级市场,门店总数达到8011家,还计划覆盖近3000个县域市场。

汉堡王中国在被CPE源峰接盘前,RBI管理层就表示,未来12个月会关闭一些不盈利的餐厅,还会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口味,设计定制化的新品和营销模式。

这种调整非常有必要,毕竟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和消费习惯,跟海外市场差异太大了,三四线城市和县域市场的消费者,对价格更敏感,也不会为商业空间本身支付溢价。

他们买东西,一方面看价格实不实在,另一方面看能不能满足情绪需求,瑞幸的酱香拿铁能爆卖,就是因为它抓住了这种需求。

平时喝9块9咖啡的消费者,能通过一杯咖啡尝到飞天茅台的味道,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自然愿意买单,对星巴克和汉堡王来说,中国资本的入局不仅能带来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能带来本土化的运营经验和资源。

CPE源峰和博裕投资都投过蜜雪冰城,见证过蜜雪冰城如何靠高性价比和下沉市场策略快速扩张,这些经验都能复制到星巴克和汉堡王的运营中。

毫无疑问,星巴克和汉堡王向中国资本交出决策权,不是放弃中国市场,而是换一种更接地气的方式扎根。

这更像是一场“品牌再造实验”,能不能从纯粹的“外来品牌”变成真正的“本土新星”,关键就看它们能不能彻底摆脱“外来者”的思维,真正读懂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当年的麦当劳变成金拱门后,在中国市场越做越稳,现在星巴克和汉堡王沿着这条路走,未来值得期待。

毕竟中国餐饮市场的潜力摆在这儿,只要找对了方法,外资品牌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而对中国消费者来说,不管是外资品牌还是本土品牌,能提供性价比高、合口味的产品,才是最实在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6

标签:美食   中国   外资   集体   老板   密码   餐饮   麦当劳   品牌   肯德基   中国市场   中国消费者   咖啡   股权   资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