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心脏“最爱”的2个动作,每天早晚做一会,或助你远离心梗

清晨的体检中心里,经常能看到一些看上去挺健康的中老年人,拿到心脏检查结果时却愣住了,心电图显示异常,甚至被医生提醒有心梗风险。

很多人都纳闷,平时也没觉得胸口难受,怎么说有问题就有问题了。专家说,这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隐患。

尤其是在生活方式越来越静态的今天,心脏每天都在负重工作,如果不给它一点“呵护”,出问题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而让心脏安心工作,其实不用什么昂贵的保健品,也不用每天拼命跑步,很多时候,坚持两个简单的动作,每天早晚做一会儿,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心脏轻松不少。

心血管系统和身体其他器官不一样,它不喜欢“极端”。它最怕的是两个极端,一个是“完全不动”,一个是“用力过猛”。

现在的人坐得太久,尤其是退休后的老人,早上起床坐着看新闻,下午坐着聊天打牌,晚上坐着看电视,一天能不动就不动。

结果就是,血液循环变慢,心脏像是被困在一个“高压仓”里,每一次搏动都要更费力。反过来,突然跑去剧烈运动,比如爬山、打球,心脏却还没适应,又被迫承受高强度压力,风险更大。

医生多次强调,心脏喜欢的是“有节奏、适中、可持续”的刺激,这也是为什么轻度有氧运动和呼吸调节一直被视为心脏的“最爱”。

其中第一个动作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有节奏的深呼吸”。听起来像小儿科,但很多人低估了它对心血管的影响。

深呼吸看似小事,其实能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改善心率变异性,让心脏的跳动更有弹性、更有适应力。医学研究显示,心率变异性越高,心脏对压力的适应能力越强,心梗风险也越低

美国心脏协会曾做过一项为期6年的跟踪研究,对1200名中老年人进行心率监测,发现每天坚持早晚深呼吸练习的人群,心梗和心衰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了约38%。

这背后的原理是,深呼吸时,副交感神经活跃,交感神经受到抑制,心率和血压随之下降,心脏的“负荷”自然也就减轻了。

不仅如此,深呼吸还能促进肺循环与心脏泵血的协调。很多老年人夜里容易心悸、胸闷,甚至平躺时呼吸不顺,这些其实和肺循环压力过高、心脏回流负担大有关系。

每天花5到10分钟做深呼吸,尤其是早起和睡前这两个时间点,效果往往比白天随便吸两口气更明显。

因为早晨是交感神经最活跃的时候,这时候通过呼吸让它“降温”,对预防心脏早晨突发事件有帮助。而晚上是身体进入修复阶段的起点,深呼吸能帮助入睡,也让心脏得到一个低负荷的环境。

第二个动作是“轻度步行拉伸结合”。很多人说步行有用,但只是出去走一圈,并没有发挥它的全部价值。

专家建议,把步行和轻度拉伸结合起来,比如早上起床后先在家附近走上15到20分钟,速度不必快,以身体微微发热、还能说话为准;然后配合一些简单的抬臂、扩胸、踮脚、转肩等动作。

这种“动态的温和运动”能加速全身循环,刺激血管内皮释放一氧化氮,帮助血管舒张,降低血压。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的一项研究指出,坚持每天两次20分钟的步行拉伸锻炼,连续三个月后受试者平均收缩压下降约7mmHg,心率变异性提高了15%,血液循环指标也有显著改善。

而且步行和拉伸对心脏的“训练”非常安全,它不像跑步那样对心肌氧需求增加太多,也不会让血压短时间剧烈波动。对有心血管风险的人来说,这种温和的刺激是“可持续”的。

尤其是老年人,很多人因为害怕运动诱发心脏事件而干脆不动,这是一个误区。实际上,正因为心脏有问题,更需要“适度”的刺激,让血管保持弹性、心肌保持活性,否则“闲置”的心脏反而更容易出事。

在这个过程中,时间的选择也很重要。早上的运动最好在早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进行,这样可以避免低血糖或空腹时心率过快。

晚上则建议饭后散步40分钟左右进行,不宜太晚,以免影响睡眠。有人喜欢一早起来就快走,结果头晕胸闷,其实是因为身体还没从夜间的低代谢状态中“切换”过来。

给心脏一个“热身”的机会,它才不会被突如其来的需求吓到。

除了动作本身,频率和坚持才是关键。很多人一开始干劲很足,坚持几天就放弃,觉得没效果。心脏调节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几天就能看到明显变化。

临床数据显示,坚持三个月以上,心率变异性、血压水平、静息心率才会出现明显改善。更重要的是,长期坚持能降低炎症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根本上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而动脉粥样硬化,正是大多数心梗的源头。

出生女性理疗师协助高加索老人在家拉伸阻力带

当然,动作再好,也不是万能的。如果一边做深呼吸和步行,一边天天抽烟喝酒、熬夜、暴饮暴食,那一切努力都会被抵消。心脏最怕的是“生活方式的叛徒”,所以良好的习惯是基础。

这包括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定期体检等。特别是中老年男性,如果腰围超过90厘米、血压长期超过140/90mmHg、空腹血糖超过6.1mmol/L,就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综合调整。

毕竟,心脏病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它是生活方式几十年的账单。

很多人会问,做这些真的能防止心梗吗?答案是,不能百分百保证,但风险会显著下降。芬兰一项长达15年的随访研究显示,每天进行两次深呼吸训练和步行运动的人群,心梗风险比久坐不动组低了约45%。

这意味着,几分钟的小动作,可能决定了几十年后的健康结局。换句话说,这不是“有没有用”的问题,而是“有多大用”的问题。

总的来说,心脏健康从不是靠一招制胜,而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每天早晚做一做这两个动作,让心脏得到规律的刺激、血管保持活性,自主神经保持平衡,就像是给它做一次“日常保养”。

长期坚持下去,你可能不会立刻感受到什么惊人变化,但几年后,当别人在医院里排队做支架,你还在家门口轻松遛弯时,差距就已经显现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艾罗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脏不良反应的诊治进展及管理策略, 中国临床医学, 2020-12-24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4

标签:养生   早晚   心脏   最爱   动作   专家   心率   变异性   血管   风险   交感神经   血压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