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或收到一笔巨款,特朗普吞进去的万亿关税,可能都得还回来

前言

2025 年 9 月的华盛顿,一场关乎万亿美元的,特朗普和法院的博弈正在上演。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一纸裁决,让特朗普引以为傲的关税政策突然站在了悬崖边缘。

如果最高法院最终维持原判,美国财政部将不得不退还近万亿美元的关税收入,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可能流向中国的出口企业。

这场始于特朗普的全球关税策略,正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迎来转折,曾经被视为打压中国的利器,如今可能变成需要偿还的 "债务"。

特朗普偏爱的关税,可能要结束了

特朗普对关税的偏爱,从他第一任期就已显露无疑。

2017 年上任后不久,他便以 "国家安全" 为由,对钢铁、铝等传统制造业商品加征关税。

当时的策略很明确,通过保护本土产业讨好中西部工人阶层,为选举积累政治资本。

初期确实有部分工厂订单回流,这让特朗普团队迅速将关税政策包装成核心政绩,在竞选舞台上反复宣扬。

真正的扩张发生在 2025 年第二任期。

特朗普将关税变成了无往不利的 "万能工具",适用范围扩大到全球 185 个国家,从高科技产品到日用品无所不包。

针对中国的措施尤其严厉,从第一任期的低附加值产品转向新能源车、光伏组件、稀土材料等产业链关键领域,税率从 10% 飙升至 25%,部分商品叠加其他税费后甚至达到 145%。

这种激进政策不仅引发全球供应链动荡,更将中美经贸关系推向新的紧张局面,好在,中国坚持住了,后面又进行了磋商。

支撑这一切的法律基础,也是特朗普的依仗,是《1977 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

这部法律本是为应对战争等突发国家安全事件设计,却被特朗普用来处理贸易逆差问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曾指出,该法律赋予总统极大自主权,无需严格证明加税必要性,这也是特朗普 "很喜欢" 它的原因。

但问题在于,贸易纠纷本应属于 WTO 等多边机制管辖,将国家安全法律用于经济问题,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法律隐患。

2025 年 8 月 29 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裁决终于到来:7 票对 4 票,认定特朗普援引该法律加征关税的行为超出总统权限,属于违法。

法院明确指出,该法律授权总统应对 "异常和特殊威胁",但不允许采取全面的贸易限制措施。

这一裁决让美国财政部瞬间面临巨大压力,财政部长贝森特坦言,如果最高法院维持判决,政府可能需要退还一半已征收的关税,金额高达 4000 亿至 5000 亿美元,这对财政部来说将是 "灾难性的" 后果。

更棘手的是来自企业的反弹。

特斯拉率先在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裁定对华关税非法并退还已支付税款,其诉讼材料显示,关税导致 Model 3 关键部件成本上升,直接影响盈利能力。

像特斯拉这样的企业并非个例,过去两年已有超过 3400 家美国企业采取法律行动,其中包括福特、通用等车企,以及家得宝等零售商。

这些企业的共同困境是:零部件涨价导致成本上升,却不敢轻易涨价失去客户,只能自己默默承受损失。

而美国农场主的处境更糟,在中国转向巴西采购大豆后,大量美国大豆陷入滞销。

特朗普显然没预料到这样的局面。

他们在 9 月 3 日正式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希望推翻巡回法院的裁决。

但贝森特也承认,若最高法院在 2026 年 6 月才作出判决,届时需退还的关税可能达到 7500 亿至 1 万亿美元,这意味着政府必须重编预算,从基础设施、医保等民生项目中削减支出,民众不满情绪可能因此爆发。

特朗普曾经的政治筹码,正在变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美国影响力变弱后,中国可能成为投资的好地方

当美国国内陷入关税困局时,中国的应对显得格外沉稳。

几个月前,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施压,中国没有选择硬碰硬的对抗,而是默默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在东南亚、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中国企业积极建立替代供应链,2024 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 2.63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8%,海外仓数量超过 2500 个,总面积突破 3000 万平方米。这种市场多元化策略,有效降低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产业链的 "去美化" 进程同样显著。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2025 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正从 "世界工厂" 向 "全球供应链枢纽" 升级,80 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覆盖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物流供应链人工智能渗透率超过 37%,运输优化场景更是高达 78.18%。

在高端芯片、操作系统等 "卡脖子" 领域,通过国产替代和技术研发也取得突破,虽然尚未完全自主,但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体系。

这种韧性让中国在关税战中始终保持主动,没有因压力在其他议题上作出让步。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没能遏制中国发展,反而加速了全球经贸格局的重构。

最明显的变化是去美元化趋势的加剧。

2025 年 5 月,中国人民银行与巴西央行续签 1900 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巴西还与中国达成以人民币和雷亚尔进行贸易结算的协议。

印尼则在矿产领域与中国深化合作,用镍矿资源换取中国的光伏设备和工程机械,华友钴业、中伟股份等企业在印尼的镍矿项目已实现稳定生产。

这些合作都绕开了美元结算,削弱了美国的金融影响力。

美国的盟友同样对关税政策怨声载道,欧盟在 2025 年 3 月宣布对价值 260 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加征反制关税,分为两阶段实施,以回应美国对钢铝产品的不合理征税。

加拿大也明确表示过,若美国加征关税生效,将立即对价值 1550 亿加元的美国商品采取反制措施。

所以,特朗普曾经搬起的石头,现在在砸自己的脚,曾经那些 "以压促谈" 的单边主义做法,虽然短期内带来谈判优势,却严重损害了美国作为规则制定者的形象。

如今法院的裁决更让美国的国际信誉雪上加霜,法院如果裁定特朗普的加税行为违法,等于坐实了特朗普"以权代法" 的指控。

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芙的话颇具代表性,她推动银行在 2026 年前实现 30% 贷款以本币发放,明确表示要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欧洲国家也公开表达要 "强化与中国的供应链合作",这些动向都显示,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正在被自己的政策削弱。

如果最高法院最终维持判决,中国出口企业将根据国际贸易赔偿原则获得部分退税,这无疑是意外收获。

但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规则层面:当美国试图用国内法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时,反而推动了其他国家的合作与自主。

万亿美元的关税退款或许是巨大的财政负担,但美国失去的全球信任和规则话语权,才是更难弥补的损失。

这场由关税引发的博弈证明,在全球化时代,单边主义的 "关税大棒" 最终只会反噬自身,而坚持开放与合作的国家,将在变局中赢得主动。

参考资料:若输了官司要退一半关税?美财长:必须的,2025-09-08 14:38·,人民日报

新开发银行:支持成员国本币投融资,持续扩大“朋友圈”,2023-06-01 10:46·,北京日报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1

标签:财经   巨款   关税   中方   美国   中国   最高法院   法院   美元   全球   本币   政策   法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