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玩伴闰土:57岁病逝后,留下5子,如今后代完成华丽转变

我们每个人小学的时候都学过很多鲁迅先生写的文章,鲁迅先生所写的文章对于小学生而言大多晦涩难懂,但是有这么一篇文章,相信直到现在,都深深地刻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这篇文章便是著名的《少年闰土》。 鲁迅的笔下有很多具有鲜明的人格特色的人物,但若要问在鲁迅先生眼中哪位人物是他最喜欢的,我相信答案一定是闰土。

闰土第一次进城,便是跟着父亲一同到的周家。尽管和鲁迅少爷身份地位悬殊,但在孩童的眼中,并没有那么多的等级观念。乡下长大的闰土,生活经验丰富,憨厚活泼,会给鲁迅少爷讲很多乡下发生的趣事

这对于从小就在城中长大的鲁迅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因此,鲁迅也没有主人的架子,而是亲切地叫他闰土哥。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就这样哥哥一声弟弟一声地成为了好朋友

他们无话不谈,两小无猜,闰土给幼年鲁迅带来的,是对农村淳朴生活的无限向往。后来闰土就跟着父亲回去了,但这并没有断绝闰土和鲁迅的交情。

离别之后,两个好朋友一直都有来往。甚至在鲁迅去南京读书时,两个人还相约一同游览绍兴古城。他们一同登临应天塔,古城的美景一览无余,行舟临秀川,同醉江南。这时的两人,还并未因为社会地位的悬殊而疏远,仍然保持着初见时的纯真。

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的友情,是不可能健康地维持下去的。后来,鲁迅去了日本留学读书,闰土的父亲也离他而去,一切,都变了。

如果说什么可以摧毁一个人,我想,答案只有生活。父亲离世后,全家的生活重担就落到了闰土一个人身上,在生活的压力下,闰土很快就被磨平了棱角,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农民。

由于他们家的那一块儿是沙地,根本就不能通过种粮食来维持自家的生活,因此,他只能去租赁地主家的地来维持生计。后来,又经历了大旱,为了生存,他又只能选择卖出仅剩的一点贫瘠的土地,成为毫无土地的雇农。

每天都要为了生活而担忧,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年的鲁迅见到了他思念许久的闰土。但是,令鲁迅震惊的是,再见的闰土不但没有小时候的亲近,更可怕的是,他居然称自己为老爷。

这句“老爷”,就像一块大石重重地压在了鲁迅的心头,他再也找不到儿时的玩伴,那个天真纯朴的闰土哥了,面前的闰土,成为了鲁迅最讨厌的样子,这无疑是令人痛心的。

尽管只是文章,但闰土现实中确有其人,闰土原名叫章运水,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县杜浦村的一个农村家庭。身为家中独子,他本是受尽宠爱的,在当时农村就能带上银锁,可见父亲对他是寄予厚望的。

可奈何天公不作美,在他最需要受教育的年纪,父亲却早早地离开了人世,银锁也没能锁住闰土的性命,他因为过度劳累,生命最终便定格在了57岁。闰土大儿子名叫启生,不幸在早年就染了瘟疫,离开了人世。其他4个孩子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早早地去世,还好,启生留下了个儿子,他没有重蹈爷爷和父亲的覆辙

在章贵小时候,也只是被寄养在叔叔家,如果没有后来的变数,他的人生也是一眼望得到头的。偏偏命运之神眷顾了他,在1954年,浙江绍兴成立了鲁迅纪念馆,纪念馆招募工作人员。这对于章贵来说可是个天大的好机会,尽管他反复强调自己不识字,可纪念馆还是坚持录用了他。

因为,这所纪念馆是纪念鲁迅先生的,而面前这个人和鲁迅先生有着这么大的渊源,他站在纪念馆,就是对鲁迅先生的一种纪念,当然要毫不犹豫地录用。从此,章贵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写,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如果没有这所纪念馆,可能他也是和祖父、父亲一样成为时代的牺牲品,没有人会记得他。在纪念馆,章贵实现了自己祖父、父亲两辈人都没能实现的读书梦,终于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底层阶级。

闰土的悲剧,无疑是那个时代造成的,他就是那个“吃人”的时代的缩影,是时代的悲剧。而章贵所生的时代,是我们新中国成立,蓬勃发展的时代,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社会阶级大变化的时代,他的成功,也是我们新中国探索的缩影,是时代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历史   鲁迅   后代   玩伴   华丽   纪念馆   父亲   时代   好朋友   缩影   农村   祖父   悬殊   老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