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一场看似安静却震耳欲聋的芯片风暴在全球上演。
一边是荷兰“重拳出击”,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冻结了我国闻泰旗下的安世全部资产。
另一边,我国却在第八天扔出了一颗真正的“科技炸弹”——全球首款亚埃米级快照光谱成像芯片“玉衡”。
这场时间差仅八天的“技术攻防战”,让荷兰的算盘突然打空,也让西方对华科技封锁的外壳,第一次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裂纹。
2025年10月初的欧洲,表面风平浪静,但暗流汹涌。
就在9月29日至30日,美国和荷兰几乎同时动了手。
美方率先宣布将我国芯片巨头闻泰科技还有他们的子公司纳入管制,引用的是那套老掉牙的“50%规则”。
意思是,只要你被美国制裁了,那么你旗下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无论身在何地,也一样要被制裁。
紧接着,荷兰也拿出一纸部长令,对安世来了一次“冻结+托管”的组合拳。
这次冻结,可不是象征性的。
荷兰直接引用了冷战后从未动用过的《商品可得性法》,一口气冻结了安世在全球30个实体的资产和知识产权,连人员任命都被限制。
理由冠冕堂皇:要“确保关键技术安全”和“维持供应链稳定”。
听起来像是在维护秩序,实际上却是在赤裸裸地接管别人的公司。
10月7日,荷兰法院又添一把火,宣布暂停我方委派的CEO,任命三名外籍董事。
并把所有股份托管给第三方,只留了一股象征性股份给我国母公司闻泰。
换句话说,这家公司现在名义上还叫“中国安世”,实际上已经成了“欧洲控股”。
荷兰官方解释说,这是“临时接管”,为期一年。
可熟悉这一套操作的人都明白,这种“临时”大多意味着“永久”。
安世是干啥的?
它是全球老牌芯片制造商,被闻泰收购后,成为我方布局半导体的重要支点之一。
要知道,2024年安世赚了147亿元人民币,占闻泰总额的1/6,这可不是个小数。
所以荷兰这一刀下去,不只是冻结了资产,更是卡住了我国芯片产业链里的一根“主动脉”。
可笑的是,他们嘴上说是担心“技术外流”,实际上却是担心“我国技术反流”。
毕竟,安世这些年在我国市场越混越熟,反倒让欧洲老牌芯片厂显得“又贵又慢”。
荷兰人打的算盘很简单,反正你是外资,我现在用“安全审查”把你赶出去,这资产、技术、订单,说不定都能留下来。
其实,荷兰的这一出,不过是美国导演的剧本中的一幕。
从2022年英国强行阻止安世收购晶圆厂开始,整个西方就在有条不紊地布棋。
英国打头阵,荷兰接后手,美国坐镇后台,口号只有一个——“不能让我国掌握关键技术”。
因为过去几年,我国的芯片技术在封锁中反而越跑越快,像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虹集团纷纷实现量产突破。
连AI训练芯片都能自给自足。
这让美国人和他们的欧洲盟友非常焦虑。
他们原以为只要卡住光刻机,就能卡死我们,结果发现我们不仅没趴下,还开始在另一个方向上“超车”。
阿斯麦也被裹挟其中。
作为唯一能生产顶级EUV光刻机的公司,它几乎成了地缘政治的人质。
美方要求它不得向我们出口高端设备,荷兰配合得极其卖力。
阿斯麦总部
可这几年我国稀土、镓锗、氟化物等材料管制一出,阿斯麦的供应链反倒开始“哑火”。
一来一回,荷兰人突然发现自己成了那个被拧住脖子的“中间人”。
所以当他们在9月底对安世下手时,其实已经是被逼着表态。
他们以为这样可以向美方交差,也能“稳住科技地位”。
不想,就在荷兰以“国家安全”为名冻结我国资产的第八天。
我国科学家以“自主创新”的方式,让全世界都看清楚了: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靠封锁得来的,而是靠突破创造出来的。
2025年10月15日,《Nature》的电子版首页上,一行标题闪着光——一款能看清原子级能量变化的光子芯片,来自清华大学。
这不是一篇普通的论文,而是一记真正的“科技反击”。
清华大学方璐教授带领的团队,历时多年,终于攻克了光谱成像中的世界级难题。
他们做出了全球首个亚埃米级快照光谱成像芯片,名字极富东方意象——“玉衡”。
“玉衡”光谱成像芯片概念图
别看这芯片只有指甲盖大小——大约2厘米见方、0.5厘米厚。
却能在一次成像捕捉千万像素级的空间信息,实现0.5埃的光谱分辨率。
0.5埃是什么概念?
那是百亿分之一米,能清晰分辨原子能级间的细微变化——换句话说,它能“看到”原子振动的影子。
传统的光谱仪器,要么分辨率高、但速度慢,要么速度快、但模糊不清。
而“玉衡”芯片,用的是一种叫RAFAEL的技术:可重构计算光学成像架构。
它不再依赖传统的“分光棱镜”,而是利用铌酸锂材料的电光效应来调制光线,通过AI算法“PSAIR”完成光谱重建。
每个像素都像一个能自我调整的小棱镜,当光线通过时,芯片会以惊人的效率将海量光谱数据压缩成二维图像,再通过计算“解码”。
结果就是:既快、又准、又亮。
它的光学透过率高达73%,是传统技术的几十倍,成像速度88帧/秒,完全实现了“快照式光谱成像”。
过去科学家要花几个小时才能得到的实验数据,现在0.7秒就能拍下来。
清华团队在青海的实验中,用普通短焦镜头,仅700毫秒就获取了2000多颗恒星的完整光谱。
每秒近万颗恒星的光谱指纹被捕获,人类第一次有可能绘制出真正意义上的“宇宙光谱图谱”。
而这项技术并不仅仅属于天文望远镜。
未来,“玉衡”还可用于机器视觉、遥感探测、医疗检测等领域。
比如它能分出真叶子和假叶子的区别,能判断水果的甜度,甚至能通过皮肤光谱识别疾病信号,实现无创早筛。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芯”:不是仿制、不是模组拼接,而是从底层物理机制到计算架构全自研。
当西方国家还在纠结“要不要继续禁运光刻机”的时候,我国科学家已经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方向——智能光子芯片。
八天的时间,世界见证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
一边是政治家动用法律冻结资产,以为这样就能掐灭技术。
另一边是科学家埋头做实验,让一个足以改变科技版图的芯片在实验室里亮起。
荷兰没想到,我国也没多说。
但全世界都看到了——封锁可以拖慢脚步,却挡不住方向。
参考文献:
明抢了?荷兰政府接管中资芯片制造商,中企强烈抗议,观察者网,2025-10-13
“强制”接管中资芯片企业,荷兰急辩:不是美国让干的,纯属巧合,观察者网,2025-10-14
荷兰政府罕见干预中资芯片制造商,防止技术外流,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5-10-14
中方已禁止安世半导体从中国出口产品?外交部回应,观察者网,2025-10-15
荷兰冻结闻泰半导体资产 安世外籍高管们要求转让控股权,财联社,2025-10-12
全球首款亚埃米级快照光谱成像芯片“玉衡”问世,科技日报,2025-10-16
芯片“玉衡”出世!清华团队成功研发,京报网,2025-10-16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