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巨头暴雷!亏损1.18亿,被证监会立案,超7万股民踩雷

文章均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图源:网络


引言:“假发第一股”被立案,瑞贝卡摊上大事了。


7月25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600439.SH)及其控股股东双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不到三个月前,公司刚因信披不规范连吃两张警示函。整改期尚未过去,立案就已落地。


图源:瑞贝卡公司公告


这家曾在非洲假发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品牌一度与耐克比肩的中国公司,如今陷入亏损、违规、质押、套现的多重漩涡:2024年巨亏1.18亿元,为上市21年来首次年度亏损;控股股东高位质押率超70%,近期紧急转让股份套现2.17亿元,引发市场持续震动。


从“非洲爆款”到资本市场警报拉响,瑞贝卡到底怎么了?


当行业红利转向新消费逻辑,曾经的龙头开始脱节。看似“掉了一根头发”的事,背后或许牵动着整个中国发制品出海模式的调整曲线。


瑞贝卡的发家路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河南许昌,有“世界假发之都”之称。全国90%以上的假发出口都出自这里,年产值超百亿。从最早的家庭作坊到产业集群,从手工扎发到工厂流水线,假发几乎成了许昌人“头顶上的GDP”。


瑞贝卡也是在这片土地上崛起,它不是最早起步,却是走得最远的。


1993年,瑞贝卡在许昌成立。它是由许昌县发制品总厂与美国新亚国际合作创立,那时市场刚起步,假发多靠手工扎发、缠网,没品牌、没规模,靠便宜人工拼低价。而瑞贝卡的第一步,就迈在了“自有品牌”这条路上。



2000年代,瑞贝卡把目光投向海外。彼时,它在尼日利亚设立首个分支机构。非洲市场虽不显眼,却是需求高地:黑人消费者对假发的刚需远高于其他人群,那时市场竞争尚不激烈,最巅峰时期,它在非洲市场的占有率高达60%以上。


图源:网络


2003年7月,瑞贝卡在上海证交所敲钟上市,成为A股“假发第一股”,也是行业唯一的资本化代表。一时间,“郑有全=假发大王”的形象深入人心。


2008年胡润富豪榜上,郑有全以29亿身家一度成为河南首富,胡润富豪榜上位列287。



这家公司掌握从原料采购、工艺制造到全球销售的全链条优势,在许昌产业带中几乎是“食物链顶端”的存在。


彼时的资本市场也给予积极反馈,在2015年期间,其市值一度攀升至125亿元。


高点之后,行业周期翻转、用户结构更新,旧有的增长曲线开始出现裂缝。


2022年之后,瑞贝卡的营收增长开始放缓,净利润连续滑落。销售费用逐年攀升,但转化成效却愈发有限。同时,公司治理问题逐渐显露,频繁的股权质押、资金占用、信披瑕疵屡次遭监管关注。


2024年,瑞贝卡其披露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归母净利润亏损1.18亿元,同比下滑超1000%。在业绩巨亏、治理承压的同时,也因信息披露问题频频“上榜”。近半年更是接连三次收到监管函,最终被证监会正式立案调查。


数据显示,瑞贝卡控股股东质押率接近70%,今年一季度减持超700万股,套现超过2亿元。从2015年高点至今,股价腰斩再腰斩,市值蒸发超80亿元。


“假发第一股”的神话写到这里,开始变得沉重。


烧钱不止,增长未至:

“老将”瑞贝卡与“新锐”OQ Hair的落差


从非洲渠道王者,到“内容电商”追赶者,瑞贝卡的动作,似乎有些吃力。


随着传统线下红利消退,发制品企业不得不向线上转型寻求新增长。瑞贝卡也不例外。


这几年,公司明确加码内容电商、跨境电商等新渠道,试图从“非洲线下零售模式”切换到“海外线上运营逻辑”,以应对消费趋势变化。


但转型的财报数字里,讲出了另一个故事。


根据财报披露,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2.58亿元、12.26亿元和12.39亿元,增速缓慢;而净利润却呈现断崖式下滑:2022年为3393.75万元,2023年降至1230.23万元,2024年则首次亏损,归母净利润为-1.18亿元,同比暴跌1056.08%


图源:百度


公司解释称,2024年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线上营销投入,特别是在内容电商与跨境独立站的建设方面加大了宣传和投放,销售费用同比增长61.87%,达2.26亿元,直接侵蚀利润。


与此同时,线上销售收入占比已经接近30%。换句话说,瑞贝卡的确在加快电商转型,但短期内“烧钱换流量”效果不明显,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批后浪品牌正改写假发出海路径。


以OQ Hair为例,这家同样起源于许昌的假发品牌,近两年通过独立站+TikTok矩阵打法,实现了快速增长。


据similarweb数据显示,2025年6月,其独立站月访问量达到12.5万次。


在TikTok平台上,OQ Hair粉丝超过27万,累计合作带货达人8337人,实现总销量25.58万单,总销售额突破262万美元,形成“视频种草+直播转化+红人带货”闭环,内容转化效率显著高于传统投放模式。


图源:TikTok


这也揭示出瑞贝卡面临的现实困境:其传统零售基因深厚,但在新媒体环境下缺乏内容产出和转化的机制积累。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一季度,瑞贝卡营收为3.05亿元,同比增长11.26%;归母净利润636.06万元,同比提升18.59%。一定程度上表明,其新渠道布局初显成效。


根据TikTok电商数据显示,2024年海外美发类直播间整体GMV同比增长超180%,但主要份额被新锐品牌抢占。


面对行业激烈竞争,瑞贝卡正处于“电商转型期的阵痛期”,背负着传统品牌转型的沉重包袱,又需要在内容电商的战场上学会讲一个全新的品牌故事。


图源:TikTok


假发仍然是一个高需求、高潜力的赛道,但品牌如何穿越周期、跳出单一市场依赖、适应新消费场景,是瑞贝卡接下来必须直面的挑战。


“假发第一股”是否还有机会找回讲故事的节奏,仍待时间给出答案。


假发赛道还热,规则却变了


尽管瑞贝卡陷入经营困境,但假发行业的整体热度并未减退。


根据义乌指数数据预测,2024年中国假发制品出口总额有望突破375亿元,中国依然掌握着全球假发80%以上的出口份额,但产业的控制权,正从“生产制造能力”悄然转移到“品牌表达力”和“内容转化效率”上。


图源:抖音小红书


需求侧的表现同样强劲。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假发及接发产品市场规模已达100.6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增长至132.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


非洲市场是最稳定的传统增量来源,黑人女性群体对假发的高度依赖让这一市场持续释放刚性需求。


而在欧美等地,假发也逐渐从功能性用品转化为个性表达的工具,随着Z世代消费群体的审美多元化和短视频社交文化的崛起,假发被赋予了更多潮流属性,市场边界正在扩大。


然而,虽然市场依然广阔,但行业的运行逻辑正在悄然转变。这背后是对供应链、内容运营、品牌定位的重大调整。快反制造、定制款设计、网感审美、用户互动能力,都成了新一轮竞争力的“基本盘”。


图源:网络


从供给端来看,原有以代工和低价出货为主的模式面临瓶颈,品牌溢价能力较弱。


从消费端来看,用户购买决策更加依赖社交媒体内容、达人种草与社区口碑,品牌传播路径正在重塑。


在这样的变局中,一些许昌本地商家早已在小红书、TikTok、YouTube Shorts等平台布局内容渠道,建立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销售闭环,并通过博客、KOL合作、教程视频等方式增强用户粘性。


这种模式较传统货架电商更能适应当下流量环境,但对内容运营能力、数据分析、用户触达等提出更高要求。


但在营销策略调整的前提下,若企业失去了“信用护城河”,资本市场的容忍度也会迅速收紧。瑞贝卡这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冲击的不只是短期股价,而是它赖以维系公众信任的底线。


这个行业还在快速发展,但留给传统玩家的窗口期,已经不多了。对于瑞贝卡而言,下一轮的突围,更是一次信用的重新校准。


结局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靠故事起家的企业,必须靠实力站稳。


风口吹大的市值,总要靠治理来稳住。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首席商业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1

标签:财经   证监会   股民   巨头   贝卡   假发   许昌   非洲   内容   品牌   市场   传统   净利润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