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香港瑞吉酒店,与万豪国际大中华区奢华品牌掌舵人聊“奢华的未来”

最近,我在湾仔的香港瑞吉酒店住了两三天。落地窗外是维多利亚港的潮湿光影,房间里的静谧与城市的躁动仿佛在一条窗帘后交汇。

我习惯性地会到每家瑞吉的酒吧,点一杯当地特色的血腥玛丽(Bloody Mary)。这款经典鸡尾酒可追溯至1934年,法籍调酒师Fernand Petiot 在纽约瑞吉酒店King Cole 酒吧将伏特加与番茄汁完美融合,并因「Bloody Mary」之名略显直白,而优雅更名为「红鲷鱼」(Red Snapper),自此开启了品牌的标志性传承。这里的广东玛丽(Canto Mary)正是香港瑞吉酒店对这一经典的独特诠释。以陈皮、优质酱油和五香粉浸渍调制,融汇湾仔「香料之路」的风味底蕴,喝一口就是鲜活的港味;加之奥罗索雪莉酒的优雅香气、烟熏托索利尼格拉帕酒的悠长余韵,让口感更具记忆点。

中午,我在酒店内的L’Envol 法国餐厅,品尝了由大厨Olivier Elzer 主理的米其林二星法式晚餐,虽然是法餐,但每道几乎都看得到香港的影子,很多造型都是点心模样,非常用心。在香港瑞吉住过不下五次了,但这次体验得最透彻 。午后,我步升至27 层套房,坐在沙发的一角,与Bart Buiring——万豪国际大中华区奢华品牌掌舵人,一起对谈。因为我特别热爱酒店,所以这也是我个人很期待的一次采访。

他的语气不急,不做“愿景型开场”,而是以一种极具运营者逻辑的方式,将“奢华”逐步拆解。“在大中华区做奢华,是机会,也是一种责任。我们拥有八个奢华品牌、七十多家酒店,集团全球奢华管线中超过四分之一在这里。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回答两个问题:增长是否可持续,以及品牌是否在本地真正建立意义。”他说话时并不追求华丽表达,而是格外注重逻辑顺序,这让我意识到,他所说的奢华不只是风格,而是一整个系统。

“品牌不是被复制进城市,而是要与城市对话”

Bart提到最近开业的深圳前海华侨城瑞吉酒店也是万豪国际集团奢华品牌的新典范之一。

他反复强调的一个词是“relevance”——相关性。“一个奢华品牌进入上海、成都或深圳时,它不能只输出品牌特质,还要吸收城市节奏。”在他看来,品牌的全球基因必须坚守,但必须通过本地叙事方式来表达。他举例说,在一些城市,客人更看重精致度与低调氛围;而在另一些城市,情绪能量与社交性才是驱动体验的核心。

香港瑞吉酒店大厅The Great Room

他说:“客人不是来听我们完整的品牌故事,而是希望品牌能够与他们的旅程产生连接。”这种“连接”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空间动线、服务语言与节奏感逐步建立。“奢华不是展示,而是共鸣。”他特别提到,设计感只能决定“目光是否被吸引”,但体验机制决定“记忆是否被激活”。

从“抵达感”转向“停留感

当谈到体验,我们进一步讨论旅客心理的变化。他说:“后疫情时代,奢华客人不再追求‘看过’,而是追求‘共鸣过’。”他特别区分了“arrival impact”(抵达时的冲击)与“lingering value”(停留后的价值)。前者可以由设计、气势、场景完成,后者依赖的是“再思考性”——离开之后是否仍愿意与这段体验对话。

香港瑞吉酒店露台池畔酒吧(Verandah Pool & Bar)

他说得很平静:“如果客人只是说‘这酒店很好看’,那是一次消费体验;如果他离开后觉得‘我好像还没把这家酒店体验透’,那这家酒店才真正进入了他的记忆结构。”

餐饮与本地社交能量:酒店是否真正“进入城市”

Bart出身于F&B管理体系,他毫不避讳强调餐饮是奢华酒店构建在地意义的重要载体。“当一家奢华酒店的餐厅只服务住客时,它仍是一个封闭系统;当本地人将其视为社交选择之一时,酒店才真正融入这座城市。”

香港瑞吉酒店“润”中餐厅Tea Pavilion

在他看来,餐饮并不是“附属模块”,而是品牌文化与目的地之间的“链接区”。一个高质量的奢华酒店,必须能够创造出“本地人愿意进入、住客愿意停留”的第三空间——“这不仅提升品牌相关性,也能确保酒店生态具备持续活力。”

经营奢华,不是只面向客人,还要面向投资人与团队

我问他,在追求体验与文化深度的同时,如何面对投资人回报的压力。他直接回应:“奢华酒店的投资回报期通常较长,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教育市场理解‘长期品牌价值与体验记忆’的商业意义。”他将奢华视为“可持续溢价体系”——当客人的忠诚与情感粘性被建立后,奢华酒店的收益模式从“交易式”转向“关系式”。

与此同时,他强调组织能力是支撑奢华运营的关键。“人才是体验设计的第一载体。”他说,奢华品牌团队需要具备“双速能力”——既能在激烈市场节奏中迅速推进项目,又能在服务执行中坚持细致打磨。他笑说:“奢华运营是一场必须同时会冲刺和跑马拉松的比赛。”

中国奢华市场的未来:不是“更多酒店”,而是“更深关系”

当我问起他对未来中国奢华酒店市场的判断,他没有谈扩张速度,而是谈“纵深感”。他说,他现在更关注的不是“我们在哪进入市场”,而是“我们是否在市场内部构建独特的品牌情感联结路径”。

他提到,在众多即将开业的项目中,他特别期待的大理艾迪逊酒店(The Dali EDITION),是一种“目的地与品牌关系”的新实验。酒店预计明年春天开业,这是EDITION 在中国的第三家酒店。“大理不是一个新市场,而是一种新的心境,”他说,“那里的自然和人文有一种共振的频率,我们希望通过EDITION 去探索奢华的另一种表达——它可以更轻、更情绪化,也更有在地呼吸感。”

他说:“在未来,中国奢华消费者会更快分层,高净值客人的价值观将逐渐分化,对品牌的期待也会多元化。我们的任务不是追逐趋势,而是构建具有长期意义的旅程体验结构。”

离开套房前,我问他奢华的下一个关键词是什么

他沉默了两秒,说:“停留。”然后解释,“奢华不再是被瞬间认出,而是被持续记住;不是瞬间震撼,而是形成关系;不是一次访问,而是‘还有下次’的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美食   奢华   掌舵人   香港   未来   酒店   品牌   国际   客人   城市   湾仔   中国   市场   玛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