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标志着炎热到了尾声,暑气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通常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加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民间有“煎药茶、食老鸭、吃龙眼”的习俗。
古人将处暑节气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如肃;三候禾乃登。意思是鹰开始大量捕食飞鸟,天地万物开始凋零,农作物即将成熟。
处暑养生
处暑养生要点——滋阴润燥
节气养生茶
【材料和做法】玄参6克,麦冬9克,玉竹9克,煮水代茶饮。
【宜忌】尤其适合秋燥伤津、便结难行、口舌干燥的人群;寒湿体质、舌苔白腻者慎用。
节气灸
【取穴】中脘、关元、照海、天枢。
【操作】艾条悬灸,交节开始,每天10分钟,连灸3天。
节气歌
一杯养生茶,10分钟节气灸,清通肠道好舒畅。着衣常把神阙暖,饮食偏润汤为先。夜眠早卧半时辰,晨起蜂蜜润喉间。
处暑的衣食住行
1.衣 秋季温差大,要适当增加衣物,不盲目秋冻,以不感到寒冷为目的,尤其注意头部、腹部、足部三个部位不能冻。
2.食 注意减辛增酸,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糯米、银耳、百合、蜂蜜、芝麻、雪梨等。
3.住 早卧早起,适当增加睡眠时间。睡觉不晚于22:00,起床不晚于6:00。
4.行 秋高气爽宜运动,但运动量不可过大,不可汗出过多。
贴秋膘,御寒凉
秋风阵阵,天气逐渐寒凉,气温下降时要增添衣物,小心着凉。
入秋后有“贴秋膘”的习俗,是因为夏季天气炎热,人们胃口普遍不好,而到了秋冬季节天气寒冷,人们需要补充营养,抵御风寒。
但如今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贴秋膘”不再适用于所有人,瘦弱、体重不达标、抵抗力低的人才最适合“贴秋膘”。
同时应注意,贴秋膘不是胡吃海塞,而是进食些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如鸡肉、牛肉、鸭肉等。
此外,秋季气温下降,当因受凉或食积出现腹泻、腹痛时,可以通过按摩天枢来缓解,天枢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用食指的指腹段轻轻揉按此穴,可起到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配合中脘、足三里效果更佳,同时可以围绕肚脐逆时针摩腹1~3分钟,能理气和胃、止痛止泻。
处暑健身
太极拳·闪通臂
闪通臂又名扇通背,将自己脊背比作扇轴,将两臂看成扇柄。在腰脊的作用下,两臂横侧分张对拉,像折扇打开一样。
本式两臂的前后展开动作能起到舒胸扩肺的作用,可锻炼心经、心包经、肺经,增加肺通气量,改善血液循环;能起到防治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如失眠、抑郁症、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心绞痛、哮喘、咽喉部炎症等。
太极拳·转身搬拦捶
搬移和阻拦对方进攻之拳,迫使对方打开正门,并乘虚用拳攻其中路,拳似捶故称“搬拦捶”。搬拦捶是圆柔和直刚的结合,不丢不顶、顺应自然、因势利导,体现出太极拳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的技击原则。
此式动作使手、腕、臂、膊、肩、胸、腰、胯、腿都做各种弧形运动,脊椎则旋曲进退,不仅有益于全身肌肉群的活动,对脊椎、神经和脏腑也大有裨益,能够促进消化、循环和排泄。
此式行进时需保持尾阊中正,切不可身体偏斜,注意松肩拧胯的同时,又必须时刻用意,使呼吸与动作高度协调。
内容来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令养生健康手册(2025版)》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