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点刷朋友圈,我突然被同事李姐的动态戳中了——配文就一句话:“送走最后一位客户,转头发现办公室的昙花开了”,照片里那株藏在角落的昙花,花瓣白得透亮,在加班的冷光灯下,安安静静的,比白天会议室里的争吵好看多了。
说起来,白天部门为了季度标兵,吵得脸红脖子粗。有人拍着桌子报自己的业绩,有人翻着聊天记录抢功劳,唯独李姐,坐在会议室最靠门的角落,没说一句话,等散会了,默默把所有人漏记的客户数据、未对接的需求,整理成表格发在了群里。
这让我想起三年前,市场部总监写的那封“最特别的辞职信”——没有长篇大论,就写在一张便签纸上,字工工整整:“发现儿子近视涨了200度,决定去小学门口开家文具店”。后来我路过那家店,总看见她戴着老花镜,弯腰帮孩子削铅笔,玻璃罐里装满了学生送的折纸星星、小纸条,比以前在写字楼里穿西装、开大会时,眼里的光亮多了。
也想起杨绛先生在《我们仨》里说的那句话,现在越品越有道理:“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不争不是怂,是心里清楚,什么才是自己真正要的。
家附近菜市场的“豆腐西施”,也是个不争的人。其他摊位的老板扯着嗓子吆喝“新鲜豆腐,便宜卖喽”,就她慢悠悠地擦着案板,豆腐块切得方方正正,装盒时总多切一小块碎的,笑着说“给孩子尝尝鲜,不要钱”。有天早上我去买豆腐,撞见隔壁卖青菜的阿姨,偷偷往她三轮车上塞了一把菠菜,还叮嘱“昨天看你没带菜,给你拿点,够中午吃了”。后来才知道,去年阿姨家闺女发高烧,没人送医院,是她骑着自己的小三轮车,顶着大雨把孩子送到了急诊室。
你看,那些看似“吃亏”的善意,从来都不是白给的,就像存进银行的钱,总会在某天,带着温暖的利息悄悄回来。
我们小区顶楼的王老师,退休后主动管起了垃圾分类。有次晚上,一个醉酒的邻居没分好垃圾,被王老师提醒了两句,就指着她鼻子骂“多管闲事”,王老师没还嘴,就默默把邻居扔错的垃圾挑出来,重新分好。第二天一早,那邻居酒醒了,想起昨晚的事,愧疚地去楼下看,发现自己前一天堆在门口的纸箱,早被雨淋湿了大半,唯独王老师帮他挑出来的可回收物,用一块防潮布盖得严严实实,布角还压了块石头,怕被风吹跑。
从那以后,整栋楼的人都学王老师,扔可回收物前会洗干净、叠整齐,有人还会在分类箱旁边放纸巾,方便大家擦手。
之前有个读者@清风明月 给我留言,说她现在终于想通了:以前总在家长群里较劲,别人晒孩子的作业,她就赶紧拍自己家的;别人报补习班,她就跟风报好几个,每天搞得自己焦虑,孩子也累。后来索性不掺和了,每天陪孩子读半小时绘本,周末带孩子去公园玩,反而收到了孩子手工做的“最佳妈妈”奖状,上面还歪歪扭扭写着“妈妈不吵了,我好开心”。
还有楼下总抢车位的奔驰车主,以前为了一个车位,能跟人堵在小区门口半天,最近居然摇下车窗跟我打招呼:“姐,听说你会腌泡菜?能不能教教我?”原来上次他出差,车位被别人占了,是我妈帮他跟对方沟通,还把自己家楼下的临时车位让给了他。你看,当你停下争抢的脚步,反而会发现,世界其实特别愿意对你温柔。
寺院里的扫地僧常说“争是不争,不争是争”,以前觉得这话玄乎乎的,现在过了些日子才懂,这根本不是什么玄机,是生活给我们的参考答案。就像我闺蜜,去年放弃了晋升的机会,回家专心带娃,她跟我说:“上次幼儿园亲子运动会,我终于听见女儿站在跑道边喊‘妈妈加油’,那声音比我以前拿下大客户时,心里还敞亮。”
小区门口早餐铺的阿姨,也教过我一个实在理。她揉面的时候总跟我说:“面团要揉到不粘手,得先舍得加面粉;日子想过得不堵心,得先学会不较真。”她还说,“争来的是面子,守来的是日子”,这话我记到现在。
其实我们这一辈子,不用跟别人比,也不用跟生活争。你对别人多一分善意,日子就会对你多一分偏爱;你少一分计较,就会多一分轻松。
你们有没有过这种时候?明明没刻意争什么,却意外收到了暖心的回馈?评论区跟我说说,你最近一次“不争”,换来的惊喜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