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断与大陆企业的合作,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曾放言:中国半导体无能为力。可纵观现在的半导体圈,到底谁被打脸了?
2023年,张忠谋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曾说,如果台湾想扼杀中国,那他们真的无能为力。而今年6月,台湾当局紧跟美国政策,将大陆601家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名单。
但是一个月过去了,好像也没对我们产生什么太大的影响。
当年台湾跟着美国瞎折腾,真的限制住了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了吗?
曾几何时,这句话在西方世界被奉为“技术铁律”,因为在他们眼中,中国在半导体领域靠的是“砸钱”,而真正的核心技术,全掌握在美日荷手中。
但是时间在改变一切,2023年中国芯片行业在“全球断供潮”中,竟然硬生生杀出了一条血路。
华为Mate 60横空出世,中芯国际成功量产7nm芯片,长江存储不靠美国设备搞出了国产闪存芯片。
这些壮举,就像一记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看衰论”的脸上。
张忠谋曾经的那番话,如今再听起来,味道是不是有点变了。
今年6月,台湾方面突然宣布,对大陆601家企业实施出口管制,涉及领域包括芯片设计、晶圆代工、材料供应等等。
名单上赫然写着华为、中芯国际、寒武纪等众多中国半导体核心企业。
消息一出,台积电紧跟官方步伐,宣布“配合政策”,叫停与中国企业相关订单。
这是自2019年以来,台积电再一次全面中断与大陆高科技企业的合作。
但这一次,台积电的算盘并没有那么精。
本来他们想复刻2019年的“成功模式”,当年台积电切断华为订单后,拿下了大量欧美客户,营收蹭蹭上涨,还借机搭上了美国的“芯片法案快车”。
可这次情况却变了,中国大陆不仅没乱,反而表现得异常平静。
张忠谋说中国“没办法反制”,其实反映的是一种西方式的傲慢。
他出身宁波,18岁就去了美国留学,后来加入德州仪器,并成为美国公民,他骨子里更像是个“美国商人”,而不是一个站在两岸之间看局势的“科技中立者”。
所以当他说“大陆没办法反制”时,他可能真的相信,但这恰恰说明他低估了中国的韧性。
中国如今的成果不是靠现成技术堆出来的,而是靠一步步努力钻研出来的。
不给光刻机,那我国就自己研究刻蚀机、光源技术,分段突破,不给EDA软件,我国就从零造出自己的国产设计平台。
越是封锁,中国越是有干劲,这种从“卡脖子”里挣脱出来的劲儿,不是靠理论分析能理解的。
过去几年,美国不断加码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打压,先是禁止向华为、高性能计算企业出售先进芯片,接着要求台积电、三星等代工厂交出客户数据。
随后又推出“芯片与科学法案”,向美企撒钱,诱导其撤出中国市场。
台积电这时候选择站队美国,看似明智,实则埋下了长期风险。
因为美国的目标从来不是“扶台打中”,而是全盘技术回流,换句话说就是台积电在美国投资的那1650亿美元,不是扩张,而是迁徙。
等到美国掌握了台积电的运营流程、人才管理、技术流程后,肯定不会让台积电继续在美国赚钱了。
这不是产业合作,而是技术殖民。
台积电高层也开始意识到不对劲了,发现越是靠近美国,就越远离大陆市场,而大陆恰恰是它过去20年营收的中梁砥柱。
很多人担心中国撑不住这些制裁,毕竟高端芯片产业链确实很长,短期内要全部自主化太难。
但中国的应对方式很清晰,自己干!
2023年,中国半导体产业投入达1500亿美元,研发强度为GDP的2.6%,远超全球平均。
中芯国际在没用EUV的前提下干到了7nm,华为的手机芯片重新上线,阿里平头哥、寒武纪继续推进AI芯片自主架构,长江存储、合肥长鑫填补了存储器的缺口。
最关键的是,国产替代的氛围,已经形成了,大家都明白,芯片这东西,靠不住别人,必须靠自己。
而且,中国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优势,就是庞大的市场,14亿人口的应用场景,让任何一家全球芯片公司都舍不得彻底失去中国。
再回到张忠谋这个人。
他确实是天才企业家,能把台积电做到全球第一不是偶然,但他对大陆科技判断的“片面性”,也注定了他的视野有限。
但中国不是1980年代的日本,更不是任人宰割的韩国,你封锁我,我就造自己的;你不给我技术,我就走国产替代。
就像当年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造出“两弹一星”,今天也能靠一代又一代工程师,在全球封锁中杀出一条血路。
这,就是中国的科技底色。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