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编辑|朝暮古今
整整47万人连夜逃离以色列,瞬间以色列通往国外的机场等地方被围地水泄不通,机票也几乎全部售罄。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出逃的人并非是一般的难民,大部分都是高等人才,比如医生、工程师、教授等。
这些人本应该是国家栋梁,在以色列危急之时应当出手帮助国家。
为何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集体出逃?
这一幕让人想到了80年前的欧洲,也出现了类似的一幕,难道历史又要重演了吗?
根据以色列中央统计局及国际媒体报道,截至 2025 年 6 月,已有 47 万以色列公民选择永久离境,占全国总人口(约 995.8 万)的 4.7%。
这一数字在 7 月第一周达到峰值,单日最高离境人数达 3 万人,创历史纪录。
特拉维夫本・古里安国际机场成为核心枢纽,所有国际航班连续多日售罄,候机大厅日均滞留超 5 万人,排队队伍延伸至机场外 3 公里。
这一群体中,工程师占 15%、医生占 12%、大学教授占 8%、企业家占 20%,几乎都是持有双重国籍、拥有海外资产及国际迁移能力的人。
他们的离开直接导致海法大学实验室空置率超 60%,特拉维夫 Sourasky 医疗中心手术等待时间从 3 天延长至 17 天,英特尔以色列研发中心项目进度滞后 40%。
更严重的是,约 25% 的离境者为持有双重国籍的企业高管,他们将总部迁往柏林、里斯本等地,带走每年约 35 亿美元的税收贡献。
而且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战争难民,而是主动选择离开。
其实这些人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如今以色列同时在加沙、黎巴嫩、叙利亚、也门四线陷入军事冲突。
防空警报在特拉维夫等城市常态化响起,当地居民需随身携带防毒面具,长期的安全威胁导致民众心理防线逐渐瓦解。
在这种局面下,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居然还贪腐,公开的内容有收受以色列商人阿尔农・米勒汉价值约 28 万美元的奢侈品,包括雪茄、香槟、劳力士手表和钻石珠宝。
澳大利亚亿万富翁詹姆斯・帕克向内塔尼亚胡夫妇赠送价值19.5 万美元的雪茄和香槟,另向萨拉赠送价值3100 美元的钻石项链。
剩下还有大量未公开的内容,2025 年 7 月民调显示,内塔尼亚胡支持率跌至 32% 的历史冰点,73% 民众认为他 “为保权力不择手段”。
再加上7 月,其执政联盟因 “哈瑞迪教徒兵役特权” 争议出现裂痕,极右翼政党退出后,政府陷入瘫痪状态。
因此以色列货币谢克尔汇率大幅下跌,科技领域投资骤降 43%,包括英伟达、谷歌在内的国际企业将研发团队从以色列迁至美国硅谷,特拉维夫办公楼空置率飙升,曾经的 “创业之国” 光环不再。
社会层面的撕裂进一步加剧了局势恶化。国内 150 万哈瑞迪教徒享有免服兵役特权,引发前线士兵强烈不满。
政府呼吁 “全民团结”,但精英群体选择以离开的方式表达态度,普通民众则因缺乏迁移能力而被困。
此次撤离还引发了连锁性的人道危机。加沙地区有 47 万人处于联合国定义的最高灾难级(IPC-5 级)饥荒状态,以色列军队多次轰炸援助点导致 800 名平民死亡,这一行为遭到 28 个国家的联合谴责,以色列的国际形象受损,进一步加速了精英群体的离境。
从历史看,以色列此次大规模撤离事件并非第一次。
1948 年,巴勒斯坦地区发生 “大流散”(Nakba)事件。
在以色列建国战争中,75 万巴勒斯坦人被驱逐或逃离家园,成为难民。
这一事件的背景是联合国 181 号决议对巴勒斯坦地区进行强行划界,阿拉伯国家在战争中战败,巴勒斯坦人因此失去土地。
彼时,犹太人以 “回归者” 的身份进入这一地区,而如今却成为了导致人口迁移的一方;当年巴勒斯坦人是被动流亡,如今以色列精英则是主动逃离。
更早的 1938 年,欧洲犹太人因纳粹迫害加剧,数十万犹太人携带财物逃离德国及东欧,其中多为富裕阶层,如银行家、学者等。
由于缺乏接收国,许多人最终死于集中营。
80 年前,犹太人是为求生而逃向以色列;80 年后,部分以色列人却为寻求安稳而离开以色列。
对比这几次历史事件,异同之处显著。
1948 年巴勒斯坦人的逃离源于外部军事压迫,而 2025 年以色列精英的离开则是内部系统性崩溃的结果。
从群体构成看,1948 年的巴勒斯坦难民以底层平民为主,2025 年以色列离开者则主要是中产以上精英阶层。
大国干预的阴影在这几次事件中均有体现。
1948 年,以色列建国得到美苏支持,阿拉伯国家战败后,巴勒斯坦人成为地缘政治的牺牲品;2025 年,以色列因过度依赖美国每年 38 亿美元的军援,外交自主性受限,被卷入代理人战争的泥潭。
同时,这几次事件中,政治领袖均存在将内部矛盾外化为军事冲突的倾向。
1948 年,阿拉伯国家以 “驱逐以色列” 为名转移国内压力;2025 年,内塔尼亚胡政府则通过扩大战争来应对内部司法危机,延续个人权力。
不过,不同历史事件的驱动因素存在明显差异。
1948 年巴勒斯坦人的逃离是外部军事压迫的结果,2025 年以色列精英的离开则是内部安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系统崩溃的产物。
当前,以色列面临的局势折射出其国家发展中的深层困境。
随着精英群体的持续离开,其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动力可能进一步削弱,而政治僵局、社会撕裂与国际形象受损等问题相互交织,使得以色列的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困境交织,让这片土地的命运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