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传播和平,为什么这么难?”法国友人马库斯在社交平台上的无奈发问,将他和他刚开业十几天的成都“和平小屋”卷入了舆论漩涡。
这位曾因捐赠618张日军侵华历史照片而被中国网友称为“自己人”的法国友人,今年11月初在成都成华区祥和里社区创办了公益展馆“和平小屋”,免费展出抗战历史照片,传播和平理念。
然而,这个承载善意的空间,开业仅十余天便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麻烦。小区“居民自治管理小组”成员多次上门,以占用公共区域为由,要求每月缴纳800元“管理费”。

马库斯的和平行动始于今年8月。他在巴黎完成了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将其外祖父在1930年代上海拍摄的618张历史照片无偿捐赠给中方。这些成为揭露日军暴行珍贵史料的照片,让马库斯在中国赢得了广泛敬意。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马库斯的善举并未止步于捐赠。11月1日,他与几位中国友人在成都租下紫薇名居小区底商,创办了“和平小屋”公益展馆。展馆免费向公众开放,主要展出抗战历史照片的复制品,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历史、珍视和平。
然而,善意与现实很快发生了碰撞。在装修期间,小区“居民自治管理小组”成员贾某、杨某便多次上门,要求每月缴纳800元“管理费”。与周围其他商户从未缴纳此项费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和平小屋团队认为该要求缺乏政策依据,明确拒绝。
矛盾在开业前后迅速激化,形成了两次明显的冲突升级。
10月25日,贾某驾车调头时车轮压坏了小屋外摆地板边角,与团队成员钟某某的母亲施某发生冲突,施某当场报警要求赔偿道歉。这一看似普通的民事纠纷,实际上为后续更大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11月1日开业当天,杨某与钟某某再次发生争执,双方被带到派出所调解。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这个旨在传播和平理念的公益空间开业之日,它的创建者却不得不为捍卫它的生存权利而奔波于调解途中。
事情在11月12日发生决定性转折。感到委屈的马库斯发布求助视频,称“和平小屋”遭破坏并被要求缴纳“保护费”,视频迅速引爆网络。许多了解马库斯捐赠善举的网友纷纷表示愤慨,“做好事的人为何被刁难”成为舆论焦点。

在11月12日晚的直播中,钟某某透露的一个细节成为舆情“爆点”:社区书记李某某曾带贾某深夜上门道歉,但期间询问其母亲住址,令团队感到不适和不安。
这一细节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不少网友质疑:道歉为何选在深夜?询问住址是否有威胁之意?尽管街道办后续解释这是“工作方法不当”,但该行为已造成严重后果。
根据成华区联合调查组的通报,社区书记李某某确实存在饮酒后工作方法不当的问题,目前已被停职处理。这一处理决定虽然回应了部分舆论关切,但也暴露出基层干部法治意识和职业素养的欠缺。
面对汹涌舆论,11月13日,成华区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揭示了事件的全貌。
通报确认,所谓的“居民自治管理小组”实为居民自发成立的组织,其收费行为缺乏充分依据。调查表明,车轮压坏地板属民事纠纷,未发现故意损害财物的犯罪行为。
更具说服力的是,调查组明确指出自治管理小组的收费要求没有合法依据,其行为暴露出基层治理中的规范缺失问题。这种“土政策”与法治社会建设的要求格格不入。
在调解进展方面,11月13日下午双方曾进行初步调解。对方口头表示愿意道歉,但提出的附加条款被马库斯团队认为“态度不诚恳、难以接受”而拒绝。当晚,马库斯表示将继续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但不会停止公益活动。

截至11月14日,和平小屋仍在正常开放。马库斯团队表示不会因风波而放弃传播和平理念。这场风波照出的不仅是个别基层组织的失范,更是整个基层治理体系的考题。
当国际善意遭遇地方“土办法”,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如何在法治框架下规范基层权力运行,让善意不再被琐碎纠纷消耗,这是和平小屋风波留给每个城市管理者的思考题。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