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暖心提醒,音乐相伴更有感觉~
乔颖
电子游戏之所以令人难以抗拒,在于它精准叩响了青少年的心门:即时反馈带来满足感,阶梯式挑战赋予成就感,团队协作提供归属感。采用“用游戏打败游戏”的干预方式,不是要拆除孩子心中的城堡,而是在现实世界为他们建造更美的花园。
从神经科学视角看,电子游戏通过精巧的不确定奖励,持续激活大脑的多巴胺系统,编织出令人沉醉的快乐网络。而我们的策略,是引导这条快乐的河流流向更广阔的天地——当孩子在现实中破解难题、完成挑战时,同样能收获那种怦然心动的喜悦。这不是一场对抗,而是一次迁徙,让心灵在真实世界里找到更持久的栖息地。
案例一:“王者”的真谛
14岁的晨晨在游戏“王者荣耀”里所向披靡,却在现实的成绩单上节节败退。心理老师建议:何不将学习也变成一场荣耀之战?父母与晨晨共同绘制了一张“知识王者”地图:数学公式化身“法术秘籍”,古诗文成为“团队增益”,每次考试都是“段位晋级赛”。令人惊喜的是,晨晨此后不仅成绩稳步提升,更意识到,真正的王者不需征服虚拟的城池,而应主宰自己的人生。
案例二:阅读的魔法
10岁的雯雯沉迷于短视频的碎片世界,对书本毫无兴趣。爸爸没有说教,而是开启了一场“家庭阅读马拉松”。他们绘制奇幻的“阅读地图”,设置神秘的“故事驿站”。当书中的文字在客厅里活起来,当想象力在笑声中绽放,雯雯渐渐明白:每一本书都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那里的风景远比几十秒的短视频更加辽阔、深远。
打造现实“游乐场”
为孩子创造迷人的现实挑战,需要家长和老师们将身边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转化为充满惊喜的游乐场。例如,让语文告别死记硬背,成为家庭剧场里由孩子亲手创作的“原创剧本”;步入自然奇遇,与公园里藏着的神秘“藏宝图”不期而遇。
而要让这些现实体验也如同游戏般引人入胜,离不开三大秘诀:首先,铺设一条成长的可见之路,通过设计“能力徽章”与“成就勋章”,让孩子的每一次努力都被看见,每一点进步都被铭记。其次,设置恰到好处的挑战,任务既非唾手可得,也非高不可攀,而是精准落在孩子们能努力够到的地方,持续激发征服欲。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编织一张温暖的联结网,让家庭成员、同学伙伴在合作中培养默契,在竞争中学会尊重。
家长和老师不是孩子行为的评判者,而是同行者。要成为他们现实中的“游戏向导”,需要放下身段、真诚投入,以智慧读懂渴望:孩子沉迷游戏“我的世界”,或许他渴望创造;热爱“王者荣耀”,可能他追求团队荣誉。读懂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才能为孩子们找到真正的心灵归宿。
提供全面支持系统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障碍(Gamingdisor-der,GD)正式列入《国际疾病分类》,为提供相关干预提供了权威依据。在我国,相关医疗机构已建立起一套科学、系统的工作机制,其核心是将GD视为一种需要专业干预的精神心理问题。相关工作流程始于识别与转诊。当家长或老师发现孩子对游戏失去控制,并将其优先于其他一切活动,甚至出现戒断反应和社交退缩时,便应寻求专业帮助。
进入医疗机构后,首要环节是通过临床访谈和标准化量表,对孩子进行系统性评估。其中关键在于鉴别诊断,即判断游戏障碍是原发性问题,还是抑郁症、焦虑症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其他问题的继发性表现。这一诊断直接决定了后续的干预方向。
明确诊断后,医疗机构会启动多元化的综合干预方案。心理治疗是核心手段,其中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孩子改变导致成瘾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学习时间管理与情绪调节;动机性访谈旨在提高其改变现状的内在动力。此外,家庭治疗至关重要,治疗师会着力改善亲子沟通、建立有效的家庭规则,指导家长提供情感支持。若存在共病问题,医生会辅以药物治疗来控制原发症状。整个治疗过程强调长期随访,通过定期复诊来评估效果、调整方案并预防复发,确保干预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可见,医疗机构通过评估—诊断—综合干预的科学流程,为存在GD的孩子们提供了全面的支持系统。
“用游戏打败游戏”,本质上是一场心的对话。在这一过程中,也许我们会发现,孩子并非真的迷恋虚拟世界,只是现实太过单调;他们并非只想在网络上交友,只是现实中的陪伴太少。这趟旅程的终点,不是让孩子彻底告别电子游戏,而是帮助他们在广袤的现实世界中,找到那种全神贯注的“心流”体验,发现那个闪闪发光的自己。

文: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 乔颖
编辑:魏婉笛 肖琰(实习) 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