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全球港口打响?
主角不是士兵,是集装箱、吊机、货轮,以及背后那只操控资本与政策的手。
2025年9月,路透社披露:美国政府正系统性削弱中国企业在海外港口的影响力,试图将所谓“战略码头”重新置于西方控制之下。
这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一套高度战略化、系统化的行动。
主导者,正是重返白宫的特朗普政府。
港口只是装卸货物的地方?
错。
关键港口是经济命脉的阀门,是战时后勤的生命线,更是大国博弈的棋眼。
谁控制了咽喉要道上的港口,谁就掌握全球供应链的节奏。
中国过去十几年通过企业投资与特许经营,在全球129个港口项目中落子布局,织成一张覆盖亚非欧拉的港口网络。
这张网让美国坐不住了。
美国的焦虑并非凭空而来。
五角大楼早有内部报告提及“中国港口影响力扩张”的潜在风险。
但真正将焦虑转化为系统性行动的,是特朗普。
他反复强调“美国造船业衰落”和“商船队无法支撑战时需求”。
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曾在闭门会议上直言:“如果打仗,我们的军需连船都找不到。”
这话听起来极端,却暴露了美国对海上投送能力的深度不安全感。
数据不会说谎。
截至2024年8月,中国在全球投资港口项目129个。
更关键的是,中国造船产能是美国的230倍以上。
即便美国现在全力开动造船厂,也需几十年才可能追平。
面对这种差距,特朗普政府选择的不是提升自身,而是打压对手。
他们将中国正常的商业投资包装成“国家安全威胁”,甚至暗示冲突爆发时,中国控制的港口可能“切断美军补给线”。
这种说法有没有依据?
没人能证实。
但渲染恐惧,向来是推动政策最有效的手段。
于是,“港口争夺战”暗流涌动。
特朗普政府盯上希腊比雷埃夫斯港。
这座位于地中海东岸的港口连接欧洲、亚洲、非洲三大洲贸易航线,是中欧陆海快线南端起点。
中远海运集团持有港务局67%股份,已将其打造成地中海最繁忙的集装箱港之一。
如今,美国想动这块“蛋糕”。
消息人士称,白宫考虑支持美欧私营资本通过股权收购稀释中企控制权。
但希腊官员私下表示:“我们没听说任何要改变港口控制权的计划。”
这话客气,实则婉拒干涉。
西班牙同样被盯上。
中远海运在瓦伦西亚港和毕尔巴鄂港拥有集装箱码头长期特许经营权。
这两港是伊比利亚半岛通往全球的重要门户。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主张深化对华经贸合作,令华盛顿不安。
美国担心中国借此渗透欧洲供应链体系。
但西班牙外交部回应冷淡:“我们不知道有任何来自第三方的所谓担忧或接触,因此不宜发表评论。”
几乎等于说:你们操心太多。
加勒比海也没被放过。
牙买加近年与中国在港口建设上合作密切。
美国显然不愿“后院”出现太多中国身影。
前牙买加总理坦言:“我怀疑,美国接下来会对我们施加更大压力,逼我们减少与中国的联系。”
但牙买加外交和外贸部官方表态干脆:“我们没收到美方任何关于‘削弱中国海事影响力’的沟通或请求。”
官方与前政要说法的微妙差异,恰恰说明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两难——既想维持合作红利,又不敢公然得罪美国。
面对步步紧逼,中国不会坐视。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明确指出:中国造船业的发展是企业靠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拼出来的,不是靠“国家补贴”或“不公平手段”。
中国港口企业的海外投资,全在国际法和东道国法律框架下进行。
中国驻美使馆更强调:坚决反对任何非法、无理的单边制裁和所谓“长臂管辖”。
意思很明白:你们想用国内法管全世界,没门。
美国这次打法与以往不同。
过去可能只在某个项目设障,或通过外交施压。
现在玩的是“资本+政治+军事”三位一体组合拳。
最典型例子是贝莱德集团2025年3月宣布的收购案:计划以228亿美元收购香港长和集团旗下全球港口资产——明确排除中国内地和香港港口,只涉及海外43个港口,分布于23个国家。
明眼人看得出,这背后有美国政府影子。
贝莱德作为华尔街巨头,向来与白宫关系密切。
这次高调出手,很难说不是替美国执行“港口节点削弱”战略。
通过扶持西方资本收购关键港口,既能绕过直接政治干预的尴尬,又能实质性改变控制权格局,一箭双雕。
但这还不是全部。
特朗普政府同步推进配套措施,试图从根子上重塑美国海上力量。
2025年4月,他签署行政命令,要求联邦机构联合制定“重振美国造船业”方案。
这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要真金白银投入。
同时,美国研究在美属维尔京群岛设立新船舶登记处。
为何?
因全球多数商船挂方便旗(如巴拿马、利比里亚),极少挂美国旗。
而挂美国旗的船,战时可被征用为军用运输船。
美国想通过税收优惠、简化手续吸引商船“回归”美国籍。
这计划理想化,但至少说明美国已从制度层面想办法。
更狠的是2025年10月14日实施的“海运服务费”。
新规规定:任何由中国实体拥有或由中国公司运营的船舶停靠美国港口,须按每净吨位50美元缴费。
名义“服务费”,实为惩罚性关税。
一艘大型集装箱船十几万吨,一趟多付上百万美元。
这笔钱谁承担?
船公司扛,利润缩水;转嫁货主,推高商品价格。
无论哪种,最终扰乱全球贸易成本结构。
网友调侃:“这哪是收服务费,分明是收‘中国船过路费’。”
但美国这套组合拳真能奏效?
业内人士多持怀疑。
首先,全球港口运营高度市场化,东道国未必愿配合美国政治意图。
希腊、西班牙、牙买加的冷淡反应就是明证。
其次,中国港口企业竞争力靠效率、服务和长期投入。
比雷埃夫斯港在中远接手前常年亏损、设备老化;如今成地中海效率最高港口之一。
这种实打实成绩,不是几句“国家安全”就能抹杀。
再者,美国造船业积重难返。
研究报告指出,美国造船业几十年前就因过度保护、缺乏竞争丧失成本优势。
现在甩锅中国,既不公平,也不解决问题。
更讽刺的是,美国保护主义做法最终伤害全球供应链。
港口是全球贸易枢纽,任何人为壁垒都会推高物流成本、延长交货时间,最终让消费者买单。
2023年红海危机致苏伊士运河绕行,全球运费暴涨、物价上涨,就是前车之鉴。
如今美国主动制造新“人为红海”,只会让本就脆弱的全球供应链雪上加霜。
网友质问:“你们一边喊稳定供应链,一边在港口设卡收钱,这不自相矛盾?”
这场“海运暗战”本质早已超越商业竞争。
它反映美国对自身霸权相对衰落的焦虑,以及试图通过非市场手段维持主导地位的执念。
特朗普政府清楚:单靠关税战已不够用。
过去几年,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结果中国出口未减,反通过转口、产品升级继续增长。
于是,他们转向更上游环节——海运。
若能让中国货物“卖不掉”(关税战)同时“运不出”(海运战),才算真正掐住命脉。
这种“双线作战”思路,不可谓不狠。
但历史经验表明,试图通过封锁打压遏制一个经济体发展,往往适得其反。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半导体产业猛烈打压,结果日本虽暂时受挫,全球半导体格局却更趋多元,韩国、中国台湾地区趁势崛起。
今天美国想用同样套路对付中国海运,恐怕也会遭遇类似反弹。
中国不是孤立的,背后是140多个国家的贸易伙伴。
许多发展中国家恰恰需要中国港口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物流效率。
美国若强行逼迫这些国家“选边站”,只会把自己推向对立面。
再看贝莱德228亿美元收购案。
表面是资本市场正常交易。
但细想:长和集团为何偏偏此时出售海外港口资产?
是否也感受到某种压力?
市场人士猜测,这或是多方博弈下的妥协结果。
但即便交易完成,新东家能否复制中远在比雷埃夫斯港的成功?
未必。
港口运营不是买地皮就完事,需长期本地化管理、劳工关系协调、技术升级投入。
中远在希腊扎根近十年,才建起高效运转体系。
换资本玩家进来,光靠钱未必搞定一切。
还有一点易被忽略:海运从不孤立。
它与造船、航运金融、海事保险、港口自动化技术等环节紧密相连。
中国在这条产业链布局远不止港口投资。
造船领域,中国不仅产能大,还在LNG船、大型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船型不断突破。
港口自动化方面,上海洋山港无人码头已成全球标杆。
这些技术积累,不是靠打压就能抹掉。
美国若只盯港口股权,忽视整个生态系统竞争,注定顾此失彼。
当然,不能低估美国决心。
特朗普二次执政后,明显把“重振海上力量”当核心议程。
除港口和造船,他还推动海军扩大商船队征用权限,加强与盟友海上联合演习,甚至考虑在关键航道部署更多海上监控设施。
这些动作看似分散,实则服务于同一目标:确保美国在全球海运体系中的主导权。
这场博弈,才刚进入深水区。
普通老百姓能感受到这场“暗战”吗?
短期内或不明显,长期影响无处不在。
进口商品突然涨价?
可能因海运成本增加。
所在城市港口项目被叫停?
可能因大国角力。
刷到新闻里“供应链安全”讨论?
也都与此有关。
海运看似遥远,实则与每个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中国有没有反制手段?
当然有。
可加强本国港口智能化升级,进一步提升效率优势。
可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合作,打造更多替代性航线。
还可推动国际海事规则改革,反对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
更重要的是,坚持走市场化、法治化道路,用事实证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是互利共赢,而非“战略威胁”。
时间会证明,靠合作赢得的信任,远比靠胁迫获得的控制更持久。
回头再看美国这套打法,暴露其战略思维困境:当自身竞争力相对下滑,不是提升自己,而是急于拉别人下马。
“零和思维”或许短期制造麻烦,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全球贸易本质是互联互通,不是割裂对抗。
试图用冷战思维处理21世纪经济问题,注定碰壁。
眼下,这场围绕港口的较量仍在继续。
贝莱德收购能否顺利落地?
美国“海运服务费”会否引发WTO诉讼?
希腊、西班牙等国会否顶住压力?
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但可以肯定:未来几年,全球海运格局将经历深刻调整。
而在这场调整中,谁更能顺应全球化潮流,谁更能提供高效、稳定、低成本服务,谁就能赢得未来。
至于那些试图靠政治操弄和资本围猎维持霸权的做法——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孤立。
你有没有想过,一艘从上海出发的货轮,要经过多少国家港口,才能把一件衣服送到你手上?
现在,这条看似平常的航线,正被一双无形的手悄悄改道。
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大博弈的见证者,甚至是参与者。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