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本文摘自《金寨文史》第二辑(1985年8月),作者辉池,原标题《抗日时期的安徽省会——金寨镇》
正文
金寨镇古名金钗镇,又名金家寨,是大别山腹地,东临史河的一座小镇,由于抗日的风云突变,骤然间成了安徽省首府驻地。
一九三八年上半年,日寇侵陷了安徽省的平原地带,省城安庆沦陷。省政府为避兵锋一再退避,初退六安,最后才在皖西万山丛中的金寨镇驻足。计安徽省政府自一九三八年六月至一九四五年冬,蜗居这座山城达七年半之久。
金寨镇约建于唐末,有千余年历史,但由于山河险阻,交通不便,发展缓慢。一九三二年立煌建县,以此为县治,人口约三千余人,从上码头至下码头的主街道长1.5公里。
街道随山势转折,不甚规整。新市区形成后,原街市被称作“老城”。这座小镇向有“三省通衢”之称,但实际上,这里陆路都为村道,不能行车辆,水路也仅通竹筏。当地商业以营运竹、木、茶、生丝、桐油、皮油、山纸等为主。手工业产品有纸伞、蜡烛、丝线、盘香等。
抗日时期,省府迁驻金寨镇,因老城区促狭,无可扩建,便从龚家畈沿包公祠、石稻场至戴家岭方向建立市肆,蜿蜓直达古碑冲,长约二十五华里。新市区主干道名中山路,时称十里长街,其中包公祠街为闹市中心。其余几条干道名为干部路、中山路、民族路、民权路、驿运路等。
为便于防空和疏散人口,各级党政军及群团、学校各部门,均分散构筑于各山丘湾地中。省政府驻桂家湾,省党部、保卫司令部、警察局、企业公司与立煌剧院散居石稻场附近,田粮处、安徽日报社及省图书馆居包公祠之右,省参议会、特党部与农民银行隐于民族路诸山湾间,皖报社、三青团靠戴家岭右侧,菜市场后警备司令部与省地方银行错列其间,干训团建于民权路,电灯厂建于戴家岭,二十一集团军总部驻市郊红石岩。其他机关单位都建于市区周围。
新市区面积约为老区的六倍。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5公里,人口约八万一千余人。戴家岭以下、红石岩至古碑冲一段公路沿线的街房、人口尚未计算在内。
省会初移立煌时,由于物资艰难,生活清苦,建设上颇显简陋。一一九四三年以后,国内形势有了变化,日寇战线拉长,渐形支细,华东与华中地区无大战事,立煌县的交通运输也有改善,商业渐趋活跃。待到立煌电厂建成后,市面日渐繁荣。山城入夜,繁星点点,电灯通明,锣鼓阵阵,弦歌声声,安徽省党政大员远避硝烟,沉湎于灯红酒绿之中,已把那人民之苦,亡国之忧,通统置诸脑后了。
廖磊主政期间,国共合作尚有进展,中共省县级机构也在金寨附近设立。新四军驻立煌办事处和中共皖西省委均曾在余家湾留驻。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安徽省动委会驻船舫街塔子河。当时中共与各界进步人士携手共进,推动了抗日救亡工作,还有一些共产党员参加了省动委会和抗日工作团或变换身份打进国民党的党政军机关。如《大别山日报》虽为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所办,而其编辑人员则为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由于办报方针明确,成为抗日军民的舆论阵地。新四军军长叶挺来立煌视察时,该报就刊登了《欢迎叶挺将军》的文章。当时立煌还办了《立煌抗日小报》。这个报社还由省动委会派进一些工作人员。立煌市区邹韬奋的“生活书店”,以及“救亡书店”、“北新书店”都有进步书刊出售。如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延安出版的《解放周刊》、《红军四讲》、《中国青年》与《两万五千里长征》等,还有鲁迅、矛盾、张天翼及高尔基等进步作家的作品均公开出售。
一九三九年春季,美国革命女作家史沫特莱从皖南新四军基地转道立煌,曾会见了鄂豫皖区党委的领导同志,访问了省妇工会,还出席了省动委会和进步文化界代表举行的欢迎会。史沫特莱女士在会上发表了热情的讲话,给抗日军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九三九年十月,廖磊病死,李品仙继任省主席兼任省党部主任委员,在军事上则任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秉承蒋介石意旨,搞一元化领导,推行管教养卫合一制,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在措施上,首先解散动委会和省县工作团,迫走进步人士,使抗日救亡工作消沉下去。其次,李品仙大办党政工作训练班,培训党政干部,以掌握地方实权并作反共反人民的资本。此外,他一手抓党务,一手抓特工,植党立私,以便于进一步反共,镇压革命人民。鉴于李品仙到任后立煌形势急剧变化,中共党组织再次转入地下活动,并由城市转入农村,而各界进步人士也都纷纷离开立煌,转移到其他地区工作。这样一来,活跃的山城,顿时沉入阴森森的气氛之中。
李品仙在立煌先后制造了数起反共惨案。一九四O年五月十三日制造了“双河惨案”,立煌警备司令部逮捕了我革命同志共产党员和抗日人士冯伦文、杨习典、余嗣永等三十六人,统被活埋或枪杀;一九四一年,李指令党政大队(特工组织,后改党政总队)秘密处死了省动委会成员、立煌县政府秘书、共产党员刘洪;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又制造了“大别山反共惨案”,以异党罪名处死了担任国民党桂系军政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麦世法、刘敦安、史迁、詹运生、陈务信等十位爱国志士。李品仙还在金寨镇史河西岸的洪家湾设立特训处,经常以各种“罪名”迫害革命同志和进步人士。
李品仙反动透顶,在立煌盘踞时镇压革命,祸害人民,罪行累累,罄竹难书。在经济上,李则利用一切手段剥削民脂民膏,中饱私囊,坑害人民,其罪恶也是令人发指的。他在财政、银行、田粮、贸易等部门都利用职权安插亲信。如财政厅长安徽地方银行行长是广西人张岳灵,田粮处处长是苏民,省企业公司经理是罗圆仙(李品仙第三个老婆罗啸如之兄)。李品仙利用这些人大发国难财,后来抗日胜利,还发了“接收”财。
李品仙接任省主席后,自诩治皖有功,一九四二年他还向蒋夸说大别山是固若金汤的防务。可就在他回防途中,事变突起,日寇数千人分别从瓮门关、长岭关侵入大别山窜扰立煌。四三年元月二日铁蹄踏入金寨镇,一场浩劫发生了。国民党安徽省党政军人员数万人一枪不发即四散逃走。残酷的日寇到处纵火、抢劫、屠杀、奸淫,无恶不作,惨绝人寰,只三日间,新市区的十里长街,数千栋屋宇,顿成灰烬,而未及逃难者则抛尸露骨,各机关团体物资未转移的,统被劫掠一空。
桂系李记政府的腐败无能,经此一事,暴露无遗,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日寇将元月一日会场上“庆祝元旦”的会标,略加改动,变为“庆祝完旦(蛋)”四字,真令人哭笑不得。
金寨镇作为抗日时期的临时省会已成了历史。建国后,这里是金寨县城关镇,成为全县的政治中心。一九五四年,金寨县人民改天换地,在史河下游修建了梅山水库,金寨镇没入水中,其往昔风貌,只能见诸历史了。
(原注:县志办供稿)
资料来源:
《金寨文史》第二辑(1985年8月)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