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叠加中秋假期,8天“Plus版”度假模式即将开启。年轻人打算怎么度过这个假期?准备打卡哪些景点?必吃美食都有啥?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于2025年9月面向1990年后出生的青年群体发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年轻人的假期模式渐趋多元化,陪伴家人和外出旅游两不误,美食之旅、奔向山野、反向旅游成为最受年轻人青睐的旅行风格Top 3,他们善用AI工具做旅行攻略,满足个性化需求。专家分析,年轻人的假期消费模式正在从传统的“补偿性消费”全面转向“疗愈式消费”,其核心目标是进行“精神修复”与“心理能量”的主动管理。
陪伴家人外出旅游两不误
美食之旅、奔向山野、反向旅游受青睐
今年国庆中秋“小长假”,让年轻人的期待值拉满。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年轻人的过节模式呈现多元化,一方面利用假期弥补忙碌生活中错过陪伴家人的时光,选择比例为45.03%,另一方面年轻人也对世界保持探索热情,选择外出旅游、聚会聚餐的比例分别占43.32%、41.61%。还有部分受访青年打算假期探店、看展、逛市集、遛猫遛狗、“痛”消费,各种丰富活动都统统安排上。
国庆假期准备出游的年轻人当中,59.68%的受访青年表示愿意为美食奔赴一家店一座城,54.15%打算奔向山野,享受户外徒步、露营等,还有48.62%选择反向旅游,探索冷门小城、乡村旅游,酒店或民宿“躺游”也成了年轻人的旅行新style。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2025年国庆文旅预订同比增速达73%,00后年轻游客占比达62%,高星酒店订单人次同比增速115%。国庆文旅增速Top 10目的地为:海南、新疆、内蒙古、云南、广东、西藏、安徽、甘肃、四川、青海。超长假期激发异地长线游、周边短途游、本地沉浸游等多重玩法。据美团旅行国庆假期“00后”新玩法预测,文物游、国门游、观星游、高空游、小众民族妆造体验、跟非遗传承人学手艺、住早市附近酒店、探秘工业遗址、做复原妆造打卡古建、追演唱会与音乐节,将掀起假期旅游新潮流。
对“特种兵式”旅游Say No
舒适感、体验感、松弛感拉满
越来越多年轻人对“特种兵式”旅游Say No,转而追求更具个性化和体验感的旅程。中国青年报社发布的《2025中国青年旅游观察报告》显示,沉浸式“慢游”和“自由行”是更受年轻人喜欢的旅游方式,另外,在旅程中追求小众景点也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
本次调查亦呈现相同趋势,舒适度、体验感、松弛感的重要性已经超过性价比,为当下年轻人出游时所最看重。
值得一提的是,AI也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旅游搭子”。调查中,大部分受访青年表示使用过AI工具辅助制定旅游攻略,其中41.11%表示“AI是主要的旅游规划师(如生成大部分行程)”,48.22%的受访青年用“AI辅助查询特定信息(如查询信息、优化细节)”。
GG(昵称)就是活学活用AI工具的一分子。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她表示用豆包做了一份很详细且令人满意的长沙旅游攻略。“以前出游前,我都会在小红书疯狂搜索,零零碎碎地整理信息,还需要核实。现在用豆包做行程规划,输入具体指令如‘三天两夜长沙旅游攻略,包含所有热门景点,避开人流,不早起,不赶路、少走路、内容包括游玩路线、住宿、门票、每个景点之间的交通时间和交通工具等。’不到一小时就完成了这份旅游攻略,而且都是最新资讯,比较客观。”
餐饮娱乐稳居消费榜首
假期预算多在3000元内
追求个性化体验的年轻人,舍得在哪些方面花钱呢?调查发现,餐饮娱乐方面稳居假期消费榜首,有66.27%的受访青年认为将花费较多,其次是旅行(47.26%)、情绪消费(45.72%)方面。
此外,有六成受访青年认为自己更倾向于理性消费,也有三成表示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具体而言,大部分受访青年愿意在假期消费,总预算多在1001元-3000元,占45.38%,其次是3001元-5000元,占33.39%。
难得放一次超长版国庆中秋假期,50.17%的受访青年认为“犒劳自己,放松身心”是这次假期消费的主要期待,其次是“追求情绪价值”“记录生活,留下回忆”“体验新鲜事物新玩法”,比例各占40%以上。
专家观点:
从“补偿性消费”转向“疗愈式消费”
纵观本次调查结果,暨南大学财税研究所所长、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杨森平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这届年轻人的假期消费模式正在从传统的“补偿性消费”全面转向“疗愈式消费”,其核心目标是进行“精神修复”与“心理能量”的主动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调查中情绪消费的预计花费比例几乎与旅行花费持平,这说明购买能提供即时精神慰藉的小物件,在年轻人消费心智中的重要性,几乎等同于一场完整的旅行。当‘犒劳自己’和‘追求情绪价值’成为消费的首要目的时,这些商品不再是简单的玩具或纪念品,而是被赋予了‘情绪急救包’的功能。其中‘痛’消费就是具体表现之一,年轻人追求的是以情感共鸣为核心、以身份认同为目标的圈层化、体验式消费,是一种深度的精神满足与自我表达。”
杨森平教授还指出,年轻人的旅行模式也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从过去以“目的地为中心”的标准化观光模式,转变为如今“以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个性化探索模式。这背后反映了三大核心趋势:追求深度体验、追求情绪价值、追求智能效率。传统的景点打卡模式正在被年轻人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对更真实、更具沉浸感体验的追求,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只“看到”风景,他们更渴望“融入”风景,获得独特的个人故事。“反向旅游”的兴起是年轻人旅行心态变化的最佳注脚。他们主动避开人潮和高价,将假期的主导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核心是为了情绪的放松和精神的愉悦。而AI工具在旅行规划中的普及,标志着年轻人对效率和个性化的极高要求,作为数字网络“原住民”,他们更善于利用新技术为自己的独特需求服务。
在杨森平教授看来,这届年轻人正以一种高度务实和内省的方式,将假期和消费视为一种自我“精神健康管理”的必要手段。他们清晰地知道日常生活的压力源,并精准地通过消费选择来对冲这些压力。市场和品牌如果还停留在提供“奖励”和“炫耀”的价值层面,将无法触及其真实需求。未来的商业机会,蕴藏在那些能够提供真实慰藉、帮助年轻人进行“精神修复”、实现“心理能量收支平衡”的产品与服务之中。
样本概述: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于2025年9月16日至9月19日发起本次网络问卷调查。从性别来看,男性受访者占56.85%,女性受访者占43.15%。从年龄段来看,90后占27.40%,95后占30.99%,00后占37.33%,05后占4.28%。从月收入来看,3000元以下占6.51%,3001元-5000元占23.97%,5001元-8000元占33.05%,8001元-10000元占22.95%,10001元以上占12.33%。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策划:王卫国 邹莹
统筹:张纯
采写:南都研究员 麦洁莹
设计、动效:何欣 郭文哲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