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得从1937年9月20号说起。
那时候,平型关战役的炮火声还没散尽,灵丘县城人心惶惶。突然,日军在城西门楼上挂出了一块大白布,上面用毛笔写着四个大字:“安抚百姓”。不仅如此,一队日本兵还煞有介事地押着几个俘虏,对着城外犹豫不决的百姓们又是鞠躬又是“哈伊”,那架势,就好像在说:“良民们,快回来吧,皇军保证你们的安全。”
这套“亲善”表演,在当时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心理战。 很多躲在城外的老百姓信了。你想想,家里的粮食、铺子里的货,谁不惦记?于是,人们陆陆续续地回了城。他们以为,噩梦结束了,生活可以继续。
但他们谁也没想到,当他们踏入城门的那一刻,身后的城门就成了鬼门关的单向阀。
三天后,也就是9月23日的凌晨,天还没亮,除了东门,灵丘所有的城门都被悄悄锁死。城中日军一声哨响,撕下了所有伪装。他们不再是“和善”的皇军,而是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挨家挨户踹门抓人的野兽。
这不是一场混乱的泄愤,而是一场计划周密的围猎。那张飘在西门城楼上的“安民告示”,成了史上最讽刺的谎言,它不是安民,而是“安息”的通知单。
日军把抓来的男人和女人分开处理,设立了三个主要的屠杀点:大云寺的大马场、东北角奶奶庙前的大桑园、西北财神庙和老君庙后的小广场。
男人们被成队地押到这些地方。没有审判,没有理由,就是杀。当时的日军军官甚至下达了命令,让士兵们进行杀人竞赛,看谁砍得快、砍得多。一个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晚年在回忆录里写道,上级会因为新兵不敢下手而扇耳光,会因为大刀砍钝了而破口大骂。
有的同胞被逼着自己挖坑,刚挖好,就被一脚踹进去,然后一刀刺穿后心;有的被活埋了一半,还在泥土里挣扎,日军就用刺刀从他的天灵盖捅进去……大云寺的马场,血水混着泥土,腥臭味几个月都散不掉。
如果说对男人的屠杀是纯粹的暴力,那对妇女的暴行,则是把人性最阴暗、最龌龊的一面,毫无保留地撕开给人看。
在奶奶庙前,上百名妇女被剥光衣服,被迫排成队列。日军用刺刀逼着她们跳一种被称为“鸡步舞”的怪诞舞蹈,以此取乐。70岁的老人李王氏,因为动作慢了一点,试图用手遮挡身体,当场就被一名日军军官开枪打死,尸体就倒在旁边的桑树下。
更多的妇女被拖进空屋和破庙里,遭受了惨无人道的虐待。东街的赵寡妇,在反抗时被日”军用刺刀从胸口生生挑开,然后开枪射杀,尸体被挂在庙里的观音像前示众,整整五天,无人敢收尸。
地狱之中,也并非没有光。
大云寺的和尚广显,是个值得我们记住的名字。屠杀开始时,他没有只顾着念经祈祷,而是悄悄把几名躲进寺里的妇女引到后墙,放下绳索,让她们逃了出去。
但他自己没有走。当日本兵冲进寺里时,他坦然地站在寺门前,双手合十,似乎想用佛法感化这群恶魔。回应他的,是日军兜头浇下的一桶汽油和熊熊烈火。广显和尚被活活烧死在了自己守护的寺庙前。
如今,八十多年过去了,据说大云寺观音像的底座上,依然能看到当年汽油燃烧后留下的黑色焦印。那不仅仅是历史的痕迹,更是广显和尚用生命点亮的一盏不灭的佛灯,照见了他舍己为人的慈悲,也照见了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残暴。
屠杀并没有在城里结束。当天晚上,日军分兵七路,对周边的村庄进行了“扫荡”。南梁村、关沟村、小寨村……一个个村庄被大火吞噬。躲在地窖里的村民,被直接扔进炸药;藏在麦垛里的母子,被活活烧成焦炭;17岁的少女周盼弟,因反抗凌辱咬掉一名日军的耳朵,被活活撕裂身体……
这,就是“灵丘模式”的最后一步:焚毁灭迹。
一个月后,当八路军115师和杨成武独立团收复灵丘时,进城的战士们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的恶臭,墙上、地上,到处是干涸的暗红色血迹。幸存者丁仰轩在北城墙下,靠着衣服上的一块补丁,才从一堆模糊的尸体中认出了自己的弟弟。
历史的证据,有时候需要时间才能重见天日。 2008年,灵丘县在扩建一个菜园时,就在当年奶奶庙的旧址附近,挖出了一堆堆的白骨。考古人员发现,有的头骨上嵌着子弹,有的骨骼呈现出被钝器反复击打的碎裂痕迹。
这些深埋地下的白骨,与史料形成了冰冷的印证。在日军自己的档案——《华北治安战资料汇编》里,对灵丘的行动是这样总结的:“震慑明显、效果良好”。他们甚至把这套“诱骗返城—封锁城门—集中屠杀—清剿村庄—焚毁灭迹”的流程,作为成功经验,在后来的河北、山东等地的作战中加以推广。
看,在他们眼里,这根本不是屠杀,而是一次高效的“治安整顿”。
到了我们今天,山西的抗战史研究者们,正利用数字技术,将当年的档案、幸存者的口述、甚至是广显和尚被烧死的寺门焦印,进行三维扫描和数据化存档。
一个名为“抗战记忆云”的数字档案库正在建立, 我们的后代,哪怕再过一百年,也能通过VR设备,“亲眼”看到那段历史的每一个细节。
这很重要。因为对岸的一些人,依然在试图篡改历史。就在去年,日本新版的历史教科书,依然在用“进入”来形容“侵略”,用“事件”来模糊“屠杀”。他们以为,只要时间够久,只要声音够小,罪恶就会被遗忘。
记住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 仇恨是廉价的情绪,它除了让我们变得和当年的施暴者一样狭隘,别无用处。
我们记住它,首先是为了那些逝去的、连名字都没能留下的同胞。为了那个70岁还想维护最后尊严的李王氏,为了那个用生命反抗的赵寡妇,为了那个舍身救人的广显和尚。他们的遭遇,不该被遗忘。
我们记住它,更是为了警醒自己。要认识到,当一个国家的军国主义思想失去控制时,人性会堕落到何种地步。 要认识到,我们今天拥有的和平、安宁和尊严,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无数先辈的鲜血和牺牲换来的。
如今的灵丘,早已不是当年的残破县城。高楼建起来了,人们安居乐业。当年的屠杀场,如今也成了公园和居民区。但我们依然修建了灵丘惨案纪念馆,把那些白骨、那些物证,都陈列起来。
不忘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砥砺前行。我们发展经济,强大国防,不是为了去欺负谁,而是为了确保1937年在灵丘发生的一切,永远、永远不会再在这片土地上重演。
这,才是我们今天重提这段历史的,全部分量。
参考文献:
《华北治安战资料汇编》(日文原版),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
程绩. (2015). 日军在晋暴行令人发指. 新民晚报. 转载于环球网.
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994). 灵丘县志. 山西人民出版社.
更新时间:2025-08-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