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AI零碳韧性城市主题论坛在山西太原举行

  洪涝、高温、极寒等极端灾害天气频发,如何实现“双碳”目标以应对气候危机?如何在AI时代下构建起抵御冲击的“韧性城市”?9月27日,共建AI零碳韧性城市主题论坛在太原举行。
  论坛上,参会嘉宾以“智汇零碳创新、共筑绿智未来”为主题,围绕“理论引领与战略前瞻”“实践创新与协同攻坚”展开交流。多位专家从技术应用、规划实践与安全维度方面深入探讨AI赋能城市绿色转型的路径,并强调守住安全底线的重要性。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做了题为《生成式AI大模型与未来城市》的主旨演讲。他认为,任何运转良好的智慧信息系统都是“生成”与“构成”的有机结合。智慧信息系统最终目的是为了便利民众对政治绩效的监督和评价,从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当前,生成式AI大模型正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火车头”,其发展需要依托大公司、大平台及持续投入。
  韧性城市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键支撑。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张辰,在《统筹发展与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之道》主题演讲中指出,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需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城市自然灾害防治,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同时,应构建安全韧性城市评价与综合集成管理平台,并形成防灾技术体系,开展强韧工程应用示范,为提高城市安全发展能力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此外,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强调绿色更新需借助AI实现减碳与韧性协同;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徐锭明建议山西企业拓宽视野、加强培训,融入全球绿色发展浪潮。山西航产集团副总经理丁国栋分享了全国首个零碳机场建设试点经验;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教授朱月琴介绍了“AI风险评估+物联网监测”技术框架;中国联通数智应用首席专家杨海明展示了“城市生命线智能感知网络”,并结合山西实际明确成果转化路径。
  在“AI赋能—零碳韧性城市以场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路径探索”主题圆桌论坛上,嘉宾们通过讨论形成了“以场景推技术、以市场引企业、以产业促创新”的清晰路径共识,并一致认为,山西应优先围绕能源转型、防灾减灾等真实场景推动技术落地,打通数据共享壁垒,助力乡村提升科学应急能力,同时依托联通的算力支持、灾害建模能力,结合巨灾保险机制,推动“技术+保险+场景”融合,通过开放场景吸引优质企业集聚,最终构建AI零碳韧性产业集群。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剑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科技   韧性   山西太原   主题   城市   论坛   山西   场景   技术   路径   生命线   自然灾害   能力   未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