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小圆!最近,一场所谓的“国际模特大赛”广东赛区结果出炉,冠军得主不但没有迎来掌声,反而引来全网围观和调侃。这位15号选手以其与众不同的台风、略显丰腴的体态和始终如一的严肃表情,迅速成为网络焦点。
很多人直言看不懂这波操作,甚至开始怀疑评委的审美是不是临时出了故障。更戏剧性的是,随着争议发酵,不少网友转头向之前也被吐槽过的辽宁选美冠军道起了歉——果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究竟是一场审美多元的进步,还是一次专业底线的崩塌?小圆给大家从头说起。


先来看看这位广东赛区冠军在现场的表现。她一共换了四套服装,但无论穿什么,似乎都摆脱不了一种“下班顺路来参赛”的松弛感。第一套造型中,她面容严肃、步伐略显僵硬,有网友调侃说“这脸的得房率高”,意思是五官分布非常开阔,辨识度极强。
等到侧身镜头拉近,她微微隆起的小腹和不够流畅的腰线进一步引发讨论——这跟很多人印象中模特该有的紧致线条好像不太一样。后面的几套服装也没有改变观众对她的整体印象。

动作依旧有些笨拙,表情始终保持“威严”,甚至有人开玩笑说,要不是背景写着模特大赛,还以为是隔壁菜市场热心阿姨来友情客串。到了领奖环节,画面就更微妙了:冠军本人一脸淡定,而旁边的人却表情复杂,想笑又不敢笑,仿佛在努力配合完成一场谁都知道结局的戏。
有意思的是,就连媒体报道时也措辞谨慎。某媒体形容她“体态丰腴、步伐拘谨,但脸上写满了自信和骄傲”。这话翻译过来,大概就是:虽然外形和台步不太符合传统模特标准,但心理素质绝对一流。看来,这场大赛从一开始就走的是“非一般”的路线。


随着舆论不断发酵,大赛组委会终于出面回应,不过方式有点敷衍——负责人病了,暂时不接受采访,承诺后续会给交代。可这边话音刚落,那边就有评委跳出来说,自己连评分表都没见到。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现场观摩居然还要交钱?
一位做美容行业的观众透露,她所在公司就付了一千多块才拿到入场资格。好家伙,一边收着观摩费,一边连评分流程都成谜,这不是把“有内幕”三个字直接打在公屏上了吗?

也难怪网友纷纷开启嘲讽模式,有人说从此对“选美”二字有了新理解,还有人忧心忡忡地表示: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说不定哪天我家楼下广场舞队伍也能组队去国际大赛走一圈。
说起来,这类赛事之所以引发这么大反应,倒不是大家非要苛责某一位参赛者,而是受不了那种把观众智商按在地上摩擦的操作。当规则成了摆设,专业成了笑话,选美就不再是选美,而成了大型人情秀场。这不,很快有人翻出其他省份的冠军选手,开启了一场全国范围的“比美”大赛。


广东冠军引发热议后,各地选美冠军也被拉出来集体亮相。四川赛区的冠军同样以高度自信闻名,无论是姿势还是表情,都透着一股“本姑娘最美”的气场;陕西的某届环球小姐最佳身材奖得主,则让不少人陷入沉思——这奖到底是怎么评出来的?
至于辽宁冠军张倩,之前没少被吐槽,如今却风水轮流转,很多人觉得她至少外形贴近传统审美,甚至开始为她鸣不平。

此外,还有号称“亚洲至尊小姐”华南总冠军的赵灵儿,她的画风更加独特,被形容为“压迫感十足”,仿佛不是来比赛的,而是来视察工作的。
也有人试图从正面解读,称她们“雍容华贵”“气场强大”,代表了多元化的审美方向。但问题在于,当大多数人都觉得无法理解时,究竟是大众审美太狭隘,还是赛事标准太飘忽?也许,我们真正反感的并不是哪一位冠军的长相或身材,而是那种明目张胆把潜规则当正经事办的行业风气。


回过头看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模特大赛,表面上大家是在吐槽冠军的外形和台步,实际上是在质疑赛事本身的专业性和公正性。当评分表不见踪影、观摩需要付费、评委都说不清流程时,所谓的“国际大赛”难免显得像个笑话。
这并不是说选美比赛不能包容多元审美,而是任何比赛都该有基本的规范和底线。毕竟,群众的眼睛也许会被一时蒙蔽,但长久来看,真正经得起考验的永远是实力与公平。

、、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