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无现金时代需警惕?为何越是发达的国家,越不流行移动支付?

文|孑亥史谈

编辑|孑亥史谈


数字支付在中国已经成了日常的一部分,不带钱包出门早就不稀奇,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超过157万亿元,渗透率达到91.3%。

但你要是走进纽约、东京或者柏林的超市,很多人还是习惯刷卡、掏现金,看起来挺奇怪,技术早就不是问题,为什么一些最发达的国家反而不爱用移动支付?问题出在哪?

发达国家对移动支付“不感冒”的深层逻辑

先别急着说他们落后,其实是思路完全不一样,美国人均有3.7张信用卡,67%的零售交易靠刷卡完成。

信用卡体系在美国已经运作了70多年,不只是支付工具,更是一整套信用体系,你花钱、你还款、你积累信用积分,未来贷款买房买车都靠这个。

信用卡公司也有一整套返现奖励机制,越刷赚得越多,对很多人来说,信用卡本身就是移动的,而且有成熟的风控和服务,没必要换。

更关键的是这套体系背后藏着巨大的利益链,信用卡公司、银行、清算机构形成了稳定的市场格局,如果让苹果支付或谷歌钱包进来抢饭碗,谁都不愿意动自己的蛋糕。

2025年上半年,《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美国银行系统对科技公司支付中介持强烈防备,明确拒绝与部分平台共享用户支付数据,这直接卡住了移动支付进一步扩张。

欧洲更讲究隐私,78.3%的消费者担心移动支付泄露个人信息,欧盟数据保护条例本身就很严,移动支付平台要想合规,得投入更多成本、接受更严监管,在现实中就没那么划算

对比一下中国消费者中有63.7%愿意牺牲部分隐私换来便捷,这种文化差异直接决定了移动支付在不同国家的接受度。

再看日本,很多人以为日本很高科技,但实际情况是2025年移动支付渗透率依然只有16.2%,连中国的零头都不到。

日本人普遍认为现金支付更有礼貌,而且更能控制消费,德国人更极端85.3%的受访者明确表示现金更能让人理性消费,这不是技术问题,是社会心理和文化认知的差异

从基础设施看,发达国家移动支付也没我们想象得那么方便,美国全国只有20万座基站,覆盖偏远地区的网络质量差,移动支付体验打折。

而中国呢?早在2024年中国基站数量就超过400万座,信号覆盖从城市到乡村无死角,这种先建网后创新的路径,发达国家根本没法复制。

“无现金社会”不是万能解药

中国移动支付确实带来了巨额红利,数据显示2024年小型零售商接入移动支付后,平均收入增长18.3%。

非洲国家肯尼亚的M-Pesa平台甚至覆盖了73%人口,帮他们绕过银行、直接实现金融普惠,是不是越快进入无现金社会,就越先进?

这可不一定,2025年3月中国央行发布报告指出,移动支付虽然提升了效率,但也放大了系统性风险。

比如断网、手机没电、平台故障,这些看似小事,一旦发生就会导致支付全面瘫痪,对依赖程度极高的中国来说这种风险不容忽视。

还有老年群体,中国60岁以上人群中,只有8.7%每天用移动支付,这不是他们落伍,而是他们不熟悉智能设备,甚至会担心被骗,强推无现金,对他们来说不是进步,而是被抛弃。

更别说隐私问题,二维码支付虽方便,但也成了诈骗的温床,2025年上半年,全国各地公安通报了多起二维码木马案例,黑客通过盗码篡改收款账户,导致用户资金被盗。

这些问题在发达国家也存在,但他们选择的是慢慢来,瑞典是全球去现金化最彻底的国家之一,截至2025年,现金交易只占2%。

但他们从没取消现金渠道,反而立法保护现金支付权利,这就是一种平衡,让技术发展同时也照顾到每一个人。

不是所有国家都能照搬

中国的移动支付能爆发式发展,靠的是政策和技术的双轮驱动。早在2011年央行就发放了支付业务许可证,允许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机构进入市场,国有银行也积极配合,完成绑卡认证,推动用户习惯迁移。

反观美国银行和科技公司之间的博弈始终未解,美国移动支付发展缓慢的核心障碍并非技术,而是金融利益格局难以打破。

中国还有一点是别的国家没有的,我们跳过了信用卡阶段,直接从现金迈入移动支付,这种跨越式创新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但这也带来一个副作用,在我们大力拥抱移动支付的时候,原本的支付体系变得越来越边缘化,很多人不再带现金、不再记得实体卡的密码,一旦系统出错,风险集中爆发的概率更高。

所以央行也开始反思,强调为不同群体提供多元支付选择,2025年初全国多地推出现金友好商店计划,强制要求商家不得拒收现金,这不是倒退而是补短板。

从全球角度看,支付方式未来不会只有一种标准答案,美国虽然慢,但高盛预测未来五年内移动支付渗透率将提升到27.3%。

但即便如此,也很难追上中国的节奏,因为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文化、政策、利益和习惯的综合结果。

结语

移动支付不是先进文明的标签,也不是国家水平的衡量尺,它只是众多支付方式中的一种选择。

中国路径很成功,但放在别的国家未必合适,我们要做的不是强推无现金,而是在便捷和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从个人到国家,选择对的,而不是最快的,才是未来真正的智慧。

信息来源:

《瑞典渐成“无现金社会” 现金结账仅有不到三成》——环球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0

标签:科技   现金   我国   国家   时代   中国   美国   信用卡   发达国家   央行   技术   体系   未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