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街头的 “入冬三件套”:板栗、烤红薯、糖葫芦,好像不变的老画面。
但今年,这幅画里突然冒出一串新主角。
在街角默默无名的糖葫芦,被裹上一层“奶皮子”,售价从几块钱跳到几十元,队伍从稀疏变长龙。
奶香+山楂酸甜+糖衣脆,这串小吃到底怎么就成了“顶流”?


在多个城市,从北京、上海到杭州、南京,“奶皮子糖葫芦”成为冬日打卡热物。
比如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一家糖葫芦店从营业开始就排起队,“想买两串得排俩小时”。
南京迈皋桥地铁站附近,一家糖葫芦摊主10月下旬推出奶皮子款后,日销量稳定200串以上,周末甚至突破300串。

让人注意的是,这次奶皮子糖葫芦不只是“营销热点”,背后原料供应端也显现变化。
奶皮子作为内蒙古和新疆地区常见乳制品,其销量在电商平台飙升,售价也被拉高。

传统街头糖葫芦常见售价在3–10 元左右,但奶皮子款一串卖到20元、30元、甚至40元以上也有。
一些新闻报道中写到,一串奶皮子糖葫芦售价为普通款的10倍,在上海,甚至出现98元一串的传闻。

但说到这东西毕竟就是普通的糖葫芦,还是让价格上涨产生了两极反响。
消费者有人觉得“贵得没道理”,有人却觉得“值得尝鲜”。店家也坦言奶皮子成本涨、原料难调、制作工序多,利润空间反而被压缩。

奶皮子最初是内蒙古和新疆地区牧民将牛奶大火熬干,形成的一层乳皮。
将其与酸甜山楂串和糖衣结合,是一种地域与传统小吃的结合。
制作流程其实和普通糖葫芦没有什么区别,先串山楂或草莓或者晴王葡萄。
再裹一层奶皮子,再浇糖衣、撒炒米,最后芬芳四溢,剥开奶皮的那一口奶香辅以糖衣脆与果酸甜。

消费者拍照、发抖音、小红书晒图,直接形成了视觉、味觉、社交三重组合。
奶皮子糖葫芦不仅在北方城市热,在南方城市也排起队,南京、杭州等地均有排队现象。
上游乳制品厂家、奶皮子供应商也因此受益,奶皮子原料价格被推高,甚至出现“预售”现象。

除了上面一直夸赞的言论之外,也出现负面声音。
有人觉得性价比不高,比如等待时间太长、价格溢价严重、代排代购盛行。

奶皮子糖葫芦的火爆,不仅是因为味觉新鲜,更因为这串甜食带来一种“童年记忆+地方文化+都市体验”混合感,酸甜奶香里,是一种情绪的投射。
奶皮子糖葫芦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吃,借助地域特色、创新搭配,再加上社交打卡,升级为当季最火的小吃。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