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升级,特朗普另有图谋?高盛预测:中美可能永久冻结休战期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W.n

中美已经举行过四轮会谈,但中美贸易谈判取得的结果,却寥寥无几,距离最近一次的马德里会谈,也已经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原以为特朗普提出要在亚太峰会上,与中方领导人举行一次非正式会面,会让中美贸易战划上句号,不想在此之前,美国就打破马德里会谈达成的默契,按耐不住对中国下手。

会谈默契为何迅速瓦解?

2025 年 9 月 12 日至 14 日,中美贸易谈判团队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第四轮会谈,这是自 2024 年美国大选后双方首次面对面沟通。

会谈期间,中方提出 “以具体领域合作破局,逐步重建互信” 的建议,美方则承诺 “短期内不新增对华贸易限制措施”,双方就农产品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议题交换了技术层面的意见,并约定 “10 月通过视频会议跟进谈判进展”。

当时的会谈成果虽未形成书面文件,但国际舆论普遍将其视为中美贸易战进入 “休战观察期” 的信号,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甚至将 “中美贸易摩擦缓解” 相关期权合约交易量上调 23%。

然而仅在会谈结束一周后,美国便率先打破默契。

9 月 21 日,美国商务部以 “涉及国家安全敏感技术” 为由,将 23 家中国企业列入 “实体清单”,涵盖半导体材料、新能源电池等领域。根据清单要求,这些企业未来从美国企业获取技术或产品时,需经过美国政府的 “逐案审批”,审批周期最长可达 180 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被列入清单的企业中,有 8 家此前已与美国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协议,涉及金额超 45 亿美元,美方突然加码限制,直接导致部分合作项目停滞。

更引发争议的是,特朗普在 9 月 25 日的竞选集会上公开表示,“马德里会谈只是策略性暂停,美国不会在关键利益上让步”,同时暗示 “将在亚太峰会期间对中国提出更严苛的贸易要求”。

这种 “谈判后即刻施压” 的举动,与马德里会谈期间美方的表态形成鲜明反差,也让中方对美方的谈判诚意产生质疑。

10 月 8 日,中国商务部发布《美国贸易政策合规报告》,明确指出美方 “连续违反会谈共识,破坏贸易对话基础”,并宣布对美国农产品进口关税进行 “动态调整评估”,这一举措被视为中方对美方违约行为的直接回应。

特朗普的 “极限施压”

回溯中美贸易谈判历程,“谈判前极限施压” 已成为特朗普团队的标志性策略。

2024 年美国大选期间,特朗普曾在竞选辩论中直言,“对中国加征关税和列实体清单,是获取谈判优势的最佳方式”。

此次马德里会谈前,美方就已通过多种渠道释放 “可能扩大对华制裁” 的信号,9 月 10 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还特意公布《对华贸易政策评估报告》,罗列所谓 “中国非市场行为”,为后续加征关税铺垫舆论基础。

此次 23 家中国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后,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立即发布声明,警告 “限制措施将导致美国半导体材料企业失去 12% 的全球市场份额”,并呼吁美国政府 “重新评估政策影响”。

美方的频繁施压,实则暴露了其在贸易谈判中的底气不足。

高盛在报告中分析指出,美国当前面临 “通胀反弹压力与产业空心化加剧” 的双重困境:

2025 年 8 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 3.7%,核心 CPI 同比上涨 4.1%,远超 2% 的通胀目标,而对华贸易限制导致的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直接贡献了 0.8 个百分点的通胀涨幅

另一方面,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效果不及预期,2025 年 1-9 月美国制造业投资同比仅增长 2.3%,低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平均水平,而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升至 31%,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竞争力持续提升。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试图通过 “极限施压” 迫使中方让步,更多是为 2026 年中期选举争取选民支持,而非基于客观的经济利益考量。

高盛预警

高盛集团预测:若中美在未来 3 个月内无法重建贸易对话机制,双方自 2025 年 9 月形成的 “休战观察期” 将面临 “永久冻结”,即未来 2-3 年内中美贸易摩擦将维持 “高频次、多领域” 的对抗状态,且难以通过谈判实现实质性缓解。为支撑这一预测,高盛给出了三个核心依据:

高盛通过分析近四年中美贸易谈判记录发现,美方在谈判中 “违背共识” 的次数已达 17 次,而中方的 “政策一致性指数” 始终保持在 85% 以上。报告指出,“信任基础的缺失使得双方难以建立长期有效的谈判机制,每次会谈成果都可能因美方单方面政策调整而失效”。

2026 年美国中期选举临近,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已将 “对华强硬” 作为核心竞选议题,近期美国国会众议院更是通过《2025 年对华贸易竞争法案》,要求政府 “每季度评估对华贸易限制措施的执行效果”,并 “加大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打压力度”。

高盛认为,“选举政治主导贸易政策,将使美方在谈判中更难做出妥协,甚至可能为博取选票而主动升级摩擦”。

过去五年间,中美贸易依存度已出现明显下降:中国对美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从 2020 年的 17.2% 降至 2025 年 1-9 月的 12.3%,美国对华出口占比从 8.3% 降至 5.1%。

与此同时,中国与东盟、中东等地区的贸易额年均增速分别达 15.6% 和 21.4%,美国则加快与墨西哥、加拿大的产业链整合。高盛指出,“产业链的区域化分流,使得中美双方通过贸易谈判解决分歧的紧迫性下降,也为贸易战的长期化提供了客观条件”。

若 “休战期永久冻结” 成为现实,全球经济将面临多重冲击。

高盛预测,中美贸易摩擦长期化将导致全球 GDP 年均增速下降 0.3-0.5 个百分点,其中半导体、汽车、农产品等行业受影响最大。

以半导体行业为例,中美在设备、材料、设计等环节的相互限制,已导致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投资成本增加 18%,2025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同比减少 4.2%。

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中美贸易战的外溢效应将导致其出口市场分化,部分依赖中美市场的国家可能面临 “选边站” 的压力,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的碎片化风险。

结语

尽管当前中美贸易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但国际社会仍普遍认为 “对话协商” 是唯一可行的破局路径。

当前距离亚太峰会召开仅剩不足两周时间,特朗普提出的 “非正式会面” 能否成行,成为观察中美贸易关系走向的关键窗口。

在全球经济面临多重不确定性的当下,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都肩负着维护全球贸易秩序稳定的责任,对抗升级没有赢家,合作共赢才是唯一正确选择。

官方信源及链接

高盛集团:《全球贸易风险报告(2025 年 10 月)》,
https://www.goldmansachs.com/insights/pages/global-trade-risk-report-october-2025.html

中国商务部:《美国贸易政策合规报告(2025 年第三季度)》,
https://www.mofcom.gov.cn/article/ztbg/usa/gxyb/202510/2025100000000000795.shtml

中国商务部官网:《APEC 贸易部长会议中方立场文件》,
https://www.mofcom.gov.cn/article/ztbg/apec/202510/2025100000000000789.shtml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7

标签:财经   中美   图谋   贸易战   美国   贸易   美方   马德里   中方   中国   政策   全球   半导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