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救命稻草到内卷重灾区,自选快餐困局:低价与品质如何两全?

自选快餐:从“救命稻草”到“内卷重灾区”,谁能打破困局?

昨天有一个顾客气急败坏的在视频下面评论说到底是谁研究的这个自选快餐呀?坑死人。

随便打点素菜就一二十,吃不起啊!


站在一个经营者的角度来说,顾客本身和商家就是对立的,无论你做出什么样的品质都总会有人说好说差,当下的自选快餐就是这样子口碑两极分化,有人说好, 花20块吃8个菜,只吃肉超划算,有人吐槽说荤素一个价太离谱 汤水都按斤称, 随便吃点素材都20多,”

其实自选快餐早在上十几年前就有了,只是一直不温不火,到了2021后口罩这几迎来井喷式爆发。但也成了行业内卷的开始?

核心原因有几个,我简单罗列一下,兄弟们听听有没有认同点点,有赞同的评论去扣个一

第一是口罩期间,大家都在倡导说要分开就餐,避免交叉接触。自选快餐“自己打菜自己吃”的模式,刚好踩中了这个点;

第二疫情这几年生意特别难做,大家的收入都缩水了,餐饮老板更是难上加难,营收直接腰斩,但是房租却1分钱都没降,所以倒闭的餐饮店也很多。

那怎么办呢?只能够从人员上面缩减开支,自选快餐模式,客人自己选菜自己打包,大一点的店至少要省3~4个员工。按人均3500算,一个月就省了1万多块钱。很多店一个月利润还没这么多。这笔账大家都算得很明白,所以再开新店的时候基本就没有了传统打菜模式,老店也接二连三的全改了自选

第三是“投资门槛没那么高了”。以前传统打菜的模式要三个门面、300平左右,现在80平、100平就能开一家自选快餐,投入少了,门槛自然低了。以现在的结果来反推看,自选快餐的现状,利弊都是从那时候开始积累出来的,利是什么呢?就是貌似在人员的用工成本上是省了一些钱。老板的经营压力变得稍微小了一点。弊是什么?就好似这个投资门槛变低了后,发现没,不管是外界跨行的,还是餐饮老炮高管,店长,厨师长都出来投资扎堆开店了,导致店越开越多,水平却参差不齐。

最核心的矛盾还是“荤素同价”的争议:部分顾客觉得荤素按一个算,打半盒冬瓜十几块太亏;但商家也委屈,荤菜陈本高,顾客只挑荤的好的剩下的没人要,若分开定价,顾客跟你玩心眼儿,人工和称重成本又会上涨,两难。

而内卷竞争让情况更糟,一个小区开34家快餐店的都有 你充100送50 我打折销售,杀敌800自损1000最后受伤的不仅是消费者,还有那些踏踏实实做品质的老板——客流被分流,利润被压缩,逼得只能跟着降价降质。

今天这个局面 无论是顾客习惯了低价,还是投资的风险也好,又或说做这个事儿的本身意愿,当整个行业习惯了‘低成本、易操作’的模式,再想回归品质升级,难度极大”

说到底,自选快餐从“救命模式”走到今天的“内卷重灾区”,本质是餐饮行业“降本与提质”的博弈。顾客要性价比,商家要活下去,难两全啦

你觉得自选快餐该怎么走才更合理?回归老模式是顾客太挑剔,还是商家太难做?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7

标签:美食   重灾区   困局   低价   快餐   品质   顾客   模式   商家   门槛   老板   口罩   说到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