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本是平阳侯府一名普通的歌女,却在汉武帝的一次偶然临幸后,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史书记载她“色艺双绝”,却鲜少提及她如何在暗流涌动的后宫站稳脚跟。
当陈皇后被废,她登上后位时,未央宫的铜镜映照出的不仅是她的容颜,还有那些不为人知的深夜谋划。
当灾祸的阴影笼罩宫墙,这位大汉最尊贵的女人,最终在冷宫的孤灯下结束了一生,只留下一枚褪色的玉簪和一封让汉武帝暴怒的遗书。
这个歌女到底是谁?她的这封遗书究竟又写了什么才让汉武帝暴怒呢?
卫子夫出生的时候,汉朝已经通过文景之治基本恢复了生机。
但像卫子夫家这样的平民,依然只能住着几间低矮的土墙茅屋。
从小卫子夫就很懂事,父母忙于生计,她就自己蹲在河边浣纱。
浣纱时,卫子夫常能听见远处未央宫的钟声,这样的声音让小小的卫子夫十分向往和憧憬。
卫子夫的母亲是个落魄的官家婢女。
她经常看着卫子夫念叨着:可惜我女儿如此样貌,要随我埋没在乡下了。
但命运的转折点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来临。
卫子夫十二岁那年,一辆华丽的马车碾过村里的泥路,那是平阳公主府的车驾。
从车上下来的是平阳公主府的管事嬷嬷,只见嬷嬷的指尖在十几个女孩中点了点,最后停在了卫子夫脸上。
进府那天,她穿着唯一一件没有补丁的青色衣裙,怀里揣着母亲连夜缝的绣花。
进了公主府之后,卫子夫和其他歌姬们住在西厢的偏院。
自从开始当歌姬,卫子夫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练功,所以卫子夫的膝盖总是青一块紫一块。
尽管如此用功,卫子夫还是经常挨打。
每次教习嬷嬷的藤条抽在手心上时,卫子夫都会想起母亲的话:再疼也不哭。
她只把眼泪憋回去,继续重新投入到练习中。
十五岁时,卫子夫已经能跳掌上舞了。
每次练舞,她都故意让轻纱随风扬起,在轻纱的衬托下,卫子夫像一只白鹭。
府里有个老乐师说她眉眼间有股子倔劲儿,不像个安分的舞姬,倒像……老乐师没说完,只是摇头。
那天夜里,卫子夫对着铜镜练习微笑,直到嘴角发僵。
公元前139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
公主府的海棠还没开完,就传来皇上要驾临的消息。
歌姬们连夜赶制新衣,卫子夫却偷偷把衣袖撕开一道口子……
谁也不知道,这个绿衣少女,正用余光数着天子案前的玉阶。
一共九层,比她这些年跳过的所有鼓点加起来还要多。
当皇帝的指尖掠过她斟酒的手背时,卫子夫不小心让酒盏倾斜了些。
酒水沾湿了汉武帝的衣袖,她慌忙地跪在地上擦拭,发间的木簪却不慎滑落。
后来史官写道:皇帝看见卫子夫的头发,很高兴。
只有平阳公主见状,微微一笑,当晚便安排了卫子夫去侍奉汉武帝。
此时平阳公主还不知道,她亲手培养了一个大汉朝未来的皇后。
和汉武帝在平阳公主府邂逅之后,卫子夫就自然而然地跟着汉武帝进宫了。
最初的几个月,卫子夫很少见到皇帝。
每日清晨,她要和其他宫女一起练习歌舞,午后则学习梳妆、奉茶等规矩。
教习嬷嬷常提醒她们,在宫里走路要低头,说话要轻声,见到穿紫色衣服的宦官必须让路。
偶尔有年长的妃嫔经过,她们要立即跪伏在地,直到对方的裙角消失在长廊尽头。
同来的舞姬中,有人因为偷懒被罚去浣衣局,也有人因为太过张扬惹怒了陈皇后身边的宫女。
卫子夫总是安静地完成所有要求,从不惹是生非。
卫子夫本以为自己和汉武帝就只有一面之缘了,但转机就发生在了一年夏天。
那年夏天特别炎热,皇帝到清凉殿避暑时想起了平阳公主送来的舞姬。
卫子夫被安排在第二排左侧的位置,跳的是新编的《采菱曲》。
跳到一半时,她手腕上的银铃突然脱落,清脆的声响让皇帝抬起了头。
三日后,汉武帝一纸诏书将她晋为夫人,赐居兰林殿。
成为夫人后,卫子夫的生活有了很大变化。
兰林殿里有专门的宫女伺候,每日的饮食、服饰都比从前精致许多。
但她依然保持着谨慎的性格,从不与其他妃嫔争执。
皇帝喜欢她温顺的性子,来兰林殿的次数越来越多。
有时候,皇帝批阅奏章到深夜,她就安静地在一旁研墨。
后来陈皇后因犯错被废,卫子夫又因为生下皇长子刘据就被立为了皇后,她的弟弟卫青也被召入宫中担任侍卫。
未央宫的中宫换了主人,卫子夫搬进了椒房殿。
作为皇后,她每天要处理许多宫务,从嫔妃的月例到宫女的调配,事事都要过问。
卫子夫对后宫管理很有章法。她将嫔妃们的住处重新安排,每月定期召见她们听取诉求。
遇到节日庆典,她总是亲自查看各项准备。
太子刘据渐渐长大,她每天都要检查他的功课,有时候还会陪他一起读书。
后来,随着卫青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卫家的地位越来越高。
公元前121年,卫青被封为大将军,外甥霍去病也因战功显赫而受到重用。
每当边关传来捷报,皇帝都会来椒房殿与卫子夫分享喜悦。
那些年,是卫子夫最风光的时候。
然而岁月不饶人。随着卫子夫容颜渐老,宫里也陆续来了几位年轻貌美的妃子。
李夫人能歌善舞,王夫人精通音律,尹婕妤熟读诗书。
此后汉武帝来椒房殿的次数渐渐少了,有时候一个月不见得和卫子夫见一面。
卫子夫并不抱怨,只是将更多心思放在教导太子和处理宫务上。
卫子夫本以为自己会这么平静地在皇宫度过余生,殊不知,一场意外竟让她和她的儿子共赴黄泉。
公元前92年,长安城里开始流传着奇怪的童谣。
有许多江湖术士在民间传言,宫中阴云笼罩,恐有灾祸。
同年秋天,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用术数暗害天子,牵连到阳石公主。
皇帝命官员江充进行彻查,一时间长安城的狱中人满为患。
卫子夫派去打听消息的宫女回来说,江充带着胡巫在宫里到处挖掘,连皇后寝殿的花圃都被翻了个底朝天。
次年正月,灾祸终于降临。
江充声称在太子宫中挖出桐木人偶,刘据连夜派人向母亲求救。
卫子夫取出中宫玺绶,调发长乐宫卫队前去帮助太子。
随后,在长安巷战中,太子的人马与丞相刘屈氂的军队大战五天,最终太子败下阵来。
刘据逃到湖县泉鸠里不久,就被当地亭长带兵围捕,当天刘据就自缢在一间茅草屋中。
消息传回未央宫时,卫子夫正在抄写《道德经》。
笔尖的朱砂突然断裂,在竹简上溅开红点……
她平静地吩咐侍女备好白绫,将三十八年来皇帝赏赐的珠宝首饰一一登记造册。
而后,卫子夫来到桌前,一字一句地写下太子起兵的来龙去脉,并和汉武帝叙述了刘据的才华和品行,希望能够打动汉武帝的心。
写完这封信,卫子夫来到未央宫大殿,自缢在殿中。
汉武帝知道后大为震惊,他颤颤巍巍地打开卫子夫留下的信。
起初汉武帝看到信内心还是有些动摇,但他还是更坚信太子谋反的说法,认为卫子夫只是想掩盖事实,对着卫子夫的遗书痛骂。
就这样,互相陪伴了彼此49年的夫妻,在晚年也难逃兰因絮果的结局。
这个从歌女到皇后的传奇女子,最终还是被深宫的漩涡吞噬。
千年后,我们仍能在《汉书》中听见未央宫梧桐叶落的簌簌哀音——那是一个女子用生命写就的,最沉默的誓言。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