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二年(757年),大年初一深夜,洛阳皇宫寝殿。
一个330多斤的胖子,躺在一张巨大的床上,不停呻吟着、喝骂着。
呻吟,因为他身上的毒疮溃烂,剧痛难忍。
喝骂,是他发泄病痛的一种方法。
可他不知道,一柄短刀,正对准他肥大的肚子,狠命刺去。
胖子叫安禄山,刺杀他的人,是宦官李猪儿。
当剧痛从腹部传来,安禄山发出一声惨叫。
他一边摸身旁的佩刀,一边大喊:“是我家贼!”
可惜,刀早被李猪儿悄悄拿走了。
寝殿门口,还有两个人。
一个,是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另一个,是安禄山的首席谋士——严庄。
听到安禄山的呼喊,他们不仅没救驾,反而面露喜色。
鲜血喷涌而出,锦缎被褥瞬间变成血红色。
这位曾横扫大唐半壁江山的“大燕皇帝”,就这样在痛苦中,在亲生儿子期待的目光中,气绝身亡。
安禄山死后,严庄、安庆绪、李猪儿迅速行动。
他们费力移开那张巨大的龙床,挖下一个深坑,将安禄山的尸体埋了进去。
严庄对外宣称,皇帝陛下病重,需要休息静养。
第二天,他假传圣旨:传位给安庆绪,安禄山荣升太上皇,度假休养去了。
实际上,即便没有这场刺杀,安禄山也活不了多长时间了。
尽管节节胜利,尽管已经定都洛阳,建立大燕,但,安禄山的身体,并没有像他的造反事业一样,蒸蒸日上,反而是每况愈下。
实际上,从起兵开始,安禄山的健康状况就不断恶化。
本就患有肥胖症的他,先是得了眼病,视力越来越差,临死前已基本失明。
更惨的是,他的身上还长了许多恶疮,而且大面积溃烂。
正月初一,安禄山接受臣子们的朝拜,可疮痛发作,中途便结束了朝会。
根据现代医学知识,不少历史学家推测,安禄山可能患了糖尿病。
搁现代社会,糖尿病如果控制得好,对生活影响并不大。
但在1000多年前,糖尿病相当于绝症。
谁都知道,安禄山来日无多。
既然如此,这三个人为什么要冒险痛下杀手?
眼看他病发而亡,不香吗?
原因是,真等不了了!
先说这起凶杀案的主谋——首席谋士严庄。
按说,他是最不应该有杀心的一个人。
因为,在大燕,严庄权倾朝野。
安禄山手下大将,要汇报事务,必须通过严庄。
安禄山称帝后,严庄被封为御史大夫,迁中书侍郎。
杀安禄山是性价比最低的风险投资,毕竟,即便再立一个皇帝,他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权臣而已,和现在没有区别。
但是,最希望安禄山死的,也是这个严庄。
因为,他无法忍受安禄山无休止地羞辱和毒打。
身体上的疼痛,往往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情绪和智商。
疾病让安禄山变得越来越暴虐、残忍。
他对身边的太监、宫女,甚至是大臣,非打即骂,稍有不如意,就动刀动斧。
即使是他最信任的谋士严庄,也难逃他的鞭挞。
严庄甚至成了安禄山的人形出气筒、人肉止痛阀。
忍无可忍,就无需再忍。这位首席谋士,动了杀心。
有杀心,还得有帮手。
在严庄看来,安庆绪是最佳拍档。
安禄山虽然很胖,但挺能生,安庆绪是他与原配夫人所生的次子。
安禄山起兵反叛时,留在长安的长子安庆宗被唐玄宗处死。
按照常理,身为晋王的安庆绪,应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
然而,安禄山称帝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他想废长立幼,立宠妃段夫人生的安庆恩为太子。
安庆绪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他明白,一旦父亲立安庆恩为太子,不远的将来,自己会死得很惨。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
安庆绪和严庄,一拍即合。
李猪儿的加入,让这场谋杀的成功率飙升。
李猪儿是契丹人,10多岁时,就被安禄山选为亲兵,他非常聪明,但正是这个聪明,让他永远失去了男人最重要的东西。
因为,他被大领导看中了,安禄山要提拔他当太监。
安禄山蛮横又粗野,也不给李麻药,就亲手操刀,活生生把李猪儿给阉了。
那惊魂一幕,李猪儿终生难忘:
安禄山手起刀落,李猪儿血射数升。
眼看快要死了,安禄山用灰火涂抹在他伤口上,躺了一天一夜,李猪儿总算醒了过来。
从那以后,李猪儿成了一个太监。
尽管成了安禄山最信任的人,但这段经历,让李猪儿刻骨铭心。
安禄山失明后,对李猪儿也是张口就骂,抬手就打,完全不把他当人看。
正因此,当严庄找到李猪儿时,他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加入了“谋杀三人组”。
“谋杀三人组”是一个高效的团队。
总策划:严庄,安禄山的首席谋士,负责策划整个谋杀行动;
把风人:安庆绪,作为安禄山的儿子;
凶手:李猪儿,作为安禄山的贴身侍从,他掌握着安禄山的作息规律和防卫情况,而且,他要还安禄山给自己的那一刀。
谋杀时间,选择在安禄山接受群臣朝贺后,因为这个时候,安禄山因“疮甚”,情绪低落,防卫最为松懈。
整个行动干净利落,事后,他们迅速掩埋尸体,封锁消息,并假传圣旨,使安庆绪顺利继位。
然而,“谋杀三人组”还是失算了。
安禄山死后,局势没有朝着仨人设想的方向发展。
安庆绪没有他老爹的军事才能,无法延续军事上的胜利,在唐军的反攻下,一退再退。
大燕将领更是离心离德。
手握重兵的史思明,对安庆绪极为不满,叛军内部分裂为范阳、洛阳两大势力,严重削弱了叛军的战斗力。
758年,唐军集结九路节度使,号称60万大军,将安庆绪围困在邺城。
无奈之下,安庆绪向史思明求救,没想到引狼入室。
解了邺城之围后,史思明诱杀了安庆绪及其四个弟弟,并诛杀了高尚、孙孝哲、崔乾祐等安禄山旧部,自立为“大燕皇帝”。
可史思明同样在继承人问题上犯了错误。
最终,长子史朝义效仿安庆绪,将自己的父亲缢杀于军营。
持续了8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
安禄山是盛唐的送葬者,他的死,乃至安史之乱的底色是背叛。
安禄山背叛了唐玄宗,安庆绪背叛了安禄山,史思明背叛了安庆绪,史朝义又背叛了史思明……
在权力的面前,忠诚、道德,甚至是亲情,都一文不值。
安史之乱暴露了唐代中期政治军事制度的一些缺陷。
唐玄宗为制衡朝堂,放任胡将坐大,甚至让安禄山认杨贵妃为母,最终,养虎为患。
安史之乱后,唐朝被迫赋予藩镇更大自主权,形成 "河北三镇" 等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名存实亡。
这种藩镇割据的局面,一直延续到唐朝灭亡,成为中晚唐政治的一大顽疾。
可叹,可叹。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