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盛顿,“水门”原本只是几幢普通写字楼的名字,这样的办公楼在这座城市里随处可见。美国许多机构和组织没有专属办公楼,通常在普通综合楼里租用几间办公室或一层。1972年,美国民主党总部在水门大楼6楼租下办公室,谁也没想到,这几间普通办公室,会让水门大楼“青史留名”。
1972年6月17日深夜,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一片寂静,一辆黑色面包车缓缓驶来,悄悄停在水门饭店附近的偏僻小巷。车门打开,5个身影迅速钻出,他们凑在一起低声交流后,沿着墙根向饭店门口摸去。不一会儿,4人蹑手蹑脚进入饭店,一人则在门外找地方躲藏放风。
十几分钟后,值班警卫弗兰克·威尔斯巡逻至此。他下意识拉了下门,竟发现门没锁,仔细一看,门锁被胶带贴着失效了。这让威尔斯心生疑惑,因为他上次巡逻时就发现过同样的胶条,当时他以为有人临时出去怕进不来才贴的,便撕下胶条去吃饭了。可现在胶条又出现了,而大楼此时漆黑一片,不像是有人加班的样子。威尔斯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不敢再耽搁,立即向上司报告并报警。
威尔斯的报警被转到正在附近巡逻的727号警车,车上两名警察身着便装,这身打扮骗过了门外放风者。他们与警卫沟通后,先前往8楼联邦储备委员会办公室,随后兵分两路展开搜索。
果然,在6楼发现了之前闯入的4人,他们正因为打不开民主党办公室的门锁而卸门。没有激烈格斗,也没有紧张追捕,几个闯入者就乖乖被擒。楼下望风的人见楼里灯光大亮,警车鸣笛飞驰而来,知道计划败露,仓皇逃回据点。
起初,几个“窃贼”称犯罪动机是盗窃,但从他们身上搜出的物品却令人费解。高精度手表照相机、一流窃听装置,这些可不是普通盗窃会用到的工具。很快,真相浮出水面:这是一起非法潜入民主党总部窃取竞选情报的秘密行动。后续对“据点”的搜查进一步证实:联号百元大钞、文件箱、记录白宫电话号码的通讯簿以及成套窃听器材,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起严重的政治窃听事件。
这起事件的背后,是尼克松为了赢得连任而采取的非法活动。随着调查深入,矛头很快指向共和党,让共和党的领导者陷入指责和丑闻的尴尬境地。
深夜,白宫总统办公室内,尼克松和助手们紧急商讨应对之策。烟雾缭绕,咖啡渐凉,讨论多次却仍无头绪。最终,尼克松打破沉默:“不是有3个古巴人吗?而且麦克德以前也参加过‘猪湾事件’,就说是古巴人为了自己民族利益进行的窃听活动。霍尔德曼,你马上去见中央情报局局长,让他出面,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别让联邦调查局插手。”“我们恐怕得用些……”“不就是100万美元吗,多花点没关系,叫他们闭紧嘴巴就行。还有,对大陪审团要谨慎点儿,别胡言乱语走漏风声,迪安,你来办吧!”
助手们依言行动,尼克松也亲自出马隐瞒事实。在第一次竞选连任的记者招待会上,他信誓旦旦地向美国公众保证:“白宫的领导班子和本届政府里绝没有人受雇卷入这起荒唐的事件。”他还大言不惭地表示:“令人痛心的不在于发生了此事,因为在竞选中总会有过于热心的人做些错事。但是把做过的事掩盖起来,欺瞒选民,那才是令人痛心的。”凭借精彩表演和幕僚们的运作,尼克松暂时将此事遮掩过去,在大选中以压倒性优势获得连任。
然而,正当尼克松和助手们庆祝胜利时,一封封匿名信寄到法院,密告水门事件另有隐情。民主党占优势的国会决定成立特别调查委员会,对尼克松的竞选活动展开彻底调查。1973年3月23日,参与水门窃听事件的尼克松竞选班子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在调查中暴露了白宫法律顾问迪安。尼克松决定弃车保帅,让迪安当替罪羊。但迪安得知自己可能面临40年徒刑后,心理防线崩溃,不甘心坐以待毙,主动向检察官做了3个小时的交代,试图换取赦免。
迪安本是“圈外人”,未参与水门事件,却在“掩盖”行动中深陷其中。他的坦白虽未彻底揭穿事件真相,却已触及核心。为挽回局面,尼克松再次发表声明,称事先对水门事件毫不知情,事后也未阻挠调查,还为窃听活动辩护,宣称适当的“监控”是为了国家安全,是合法且必要的,还说从罗斯福总统时开始,每任总统都这么干过。
但水门事件调查委员会可不会轻易被糊弄。前白宫助手巴特菲尔德在参议会听证会上透露,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装有秘密录音设备,用于记录谈话和电话内容,尼克松入主白宫后也一直在使用。委员会要求尼克松交出相关录音带和文件资料,尼克松以行政特权为由拒绝,双方为此闹到法院。经过3个星期的考量,多数法官认为总统也要受法律约束,有义务交出录音带和文件。尼克松恼羞成怒,签署3份罢免令,一夜之间解除司法部长理查森、司法部副部长拉克尔肖斯和特别检察官考克斯的职务。这一举动引发美国舆论强烈谴责,国会弹劾总统的理由成立,并得到联邦法院支持。尼克松仍决心顽抗,一面组织销毁录音带上对自己不利的内容,一面强调行政特权。被交出的电话记录残缺不全,重要内容缺失,这种敷衍行为激怒了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裁决尼克松必须交出有关录音带。
最终,真相随着新证据的出现而大白天下。一盘水门事件发生后6天的录音带显示,尼克松曾指示助手让中央情报局阻挠联邦调查局调查此事。铁证面前,白宫众人震惊不已。一直声称自己清白的总统,原来从一开始就在掩盖真相,欺骗顾问、公众、国会乃至家人。就连共和党的参议员、众议员也建议他辞职,尼克松众叛亲离。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宣布将于次日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水门事件就此落幕。
在水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华盛顿邮报》的两名记者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追踪数月,报道了从詹姆斯·麦科德等5人闯入民主党全国总部到尼克松总统辞职的全过程。准确的信息和及时的报道,让大众得以了解事态发展,也促使社会舆论形成。1973年5月7日,该报凭借对水门事件的报道荣获普利策新闻奖。而这些惊人内幕的来源,是一位神秘的告密者——“深喉”。
多年来,“深喉”的身份一直是个谜,无数人被怀疑是“深喉”。直到2005年5月31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前二号人物马克·费尔特自称是“深喉”。1913年,马克·费尔特出生在爱达荷州双瀑布镇,虽家境普通,但他凭借努力修完法学课程,进入联邦调查局工作。在FBI,费尔特表现出色,成功瓦解黑帮组织,受到局长胡佛赏识,一路晋升至副局长。
费尔特在水门事件中扮演了重要的双重角色。一方面,作为秘密线人,他将事实真相透露给媒体;另一方面,作为联邦调查局主要官员,他反对总统干涉水门事件调查,并为此抗争到底。他这样做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白宫与联邦调查局积怨已久,尼克松的一些非正当要求让费尔特不满,如动用窃听器和测谎仪查泄密者,以及要求FBI伪造证据洗脱政府腐败丑闻,费尔特和胡佛的不合作使双方关系紧张。胡佛去世后,尼克松未让费尔特接任局长,而是选择他人,这让费尔特愤怒不已。二是费尔特成为尼克松监视目标,FBI调查水门事件时遭白宫重重阻拦,费尔特决定抗争。此时,曾在海军服役、后进入《华盛顿邮报》的伍德沃德打来电话,两人因在华盛顿大学学习而相识,一直保持联系。“水门事件”发生后,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的报道让他们意识到事件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大阴谋,于是伍德沃德联系费尔特,此后内幕信息通过这一渠道从政府内部传递到公众视野。
尽管费尔特的身份公开后仍有怀疑者,但大部分人选择相信。有人认为他作为国家公务人员,将机密透露给报界的行为不光彩;但也有人认为,他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个人举报和媒体监督对制约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的重要作用。2008年12月18日,马克·费尔特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95岁,他的名字和水门事件一起,被载入美国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