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6 日晚,深圳某大型会展中心内灯火璀璨,“国际模特大赛” 广东赛区总决赛在此举行。舞台上,来自全省各地的数十名参赛选手依次登场,通过休闲装、礼服、创意装等多个环节的展示,角逐冠军荣誉。经过专业评委的打分与现场观众的投票,最终 15 号选手凭借其独特的表现脱颖而出,摘得广东赛区冠军桂冠,捧起奖杯的瞬间,现场响起了混杂着掌声与疑惑的声音。
据现场观众回忆,15 号选手的外形与大众印象中的模特存在明显差异。她既没有传统模特高挑纤细的身材,也没有精致立体的五官,反而体型偏圆润,面部轮廓较为普通,整体气质更偏向于邻家女孩的亲和力,与时尚界推崇的 “高级脸”“超模身材” 标准相去甚远。在创意装展示环节,她身着一套色彩鲜艳的民族风格服饰,走秀步伐略显拘谨,与其他选手自信从容的台步形成鲜明对比。
“当时看到 15 号选手夺冠,我身边不少观众都愣住了,甚至有人当场发出了质疑声。” 一位到场观赛的时尚博主表示,“并不是说她不够优秀,只是从专业模特的角度来看,她的身材比例、台步技巧、时尚表现力等方面,确实与其他晋级总决赛的选手存在差距。” 该博主透露,总决赛现场有多位选手的表现更为亮眼,无论是身材条件还是舞台感染力,都更符合大众对模特大赛冠军的预期,15 号选手的夺冠让不少人感到意外。

赛事结束后,15 号选手夺冠的视频和照片被网友发布到社交平台,迅速引发全网热议。相关话题 #国际模特大赛广东冠军突破认知# #15 号模特夺冠引争议# 等在短时间内的讨论量突破百万,网友们的观点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
支持方认为,这场赛事的结果体现了审美多元化的趋势,打破了传统模特行业 “以瘦为美”“以貌取人” 的刻板印象。“模特行业不应该只有一种标准,不同体型、不同样貌的人都有权利追求时尚梦想。” 有网友留言道,“15 号选手的夺冠,恰恰证明了时尚的包容性,让更多普通人看到了实现梦想的可能。” 还有网友表示,15 号选手的笑容很有感染力,身上散发着自信乐观的气质,这种内在魅力比外在条件更重要。
反对方则质疑赛事的专业性和公平性,认为 15 号选手的表现不足以支撑冠军荣誉。“模特大赛有其专业的评判标准,比如身材比例、台步、镜头感等,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考量因素。” 一位从事时尚行业多年的网友表示,“如果忽视这些专业标准,仅仅因为‘突破认知’就授予冠军,不仅是对其他优秀选手的不公平,也会损害模特大赛的公信力。” 还有网友猜测,15 号选手的夺冠可能存在 “内幕”,比如与主办方存在利益关联,或者是为了制造话题而刻意炒作。
公司撇清:成都某企业紧急声明,与赛事无关联
随着争议的持续发酵,一家注册地位于成都的公司意外被卷入其中。有网友发现,此次 “国际模特大赛” 的宣传物料中,曾出现过该公司的名称和 LOGO,因此猜测该公司是赛事的主办方或主要赞助商。
面对突如其来的舆论压力,该成都公司于 11 月 17 日紧急发布官方声明,明确撇清与此次赛事的关系。声明中表示,经公司内部核查,“国际模特大赛” 并非由该公司主办、承办或协办,也未对该赛事提供任何形式的赞助支持。宣传物料中出现公司名称和 LOGO 的行为,属于赛事方的擅自使用,公司对此并不知情,也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
“我司从未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该赛事中使用我司名义进行宣传,对于赛事方的侵权行为,我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声明中强调,公司一贯重视品牌形象维护,坚决反对任何未经授权的侵权行为。同时,该公司提醒广大网友和消费者,注意辨别赛事真伪,避免因虚假宣传造成误解和损失。
该声明的发布,让事件的走向更加扑朔迷离。网友们纷纷猜测,赛事方为何会擅自使用成都某公司的名义进行宣传?是为了提升赛事的知名度和公信力,还是存在其他不可告人的原因?有网友表示,赛事方的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也让赛事的正规性受到质疑。“连赞助商信息都可能是虚假的,这样的赛事能有多少专业性可言?”
主办方回应:赛事涉及多个赞助,具体由负责人解释
在成都某公司发布撇清声明后,赛事主办方终于打破沉默,对此事做出回应。11 月 18 日,主办方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 “国际模特大赛” 广东赛区的赛事确实拉了多个赞助,涉及服装、美妆、文旅等多个行业,但对于具体的赞助商名单、赞助金额以及赛事的评判标准等细节,工作人员并未给出明确答复。
当被问及 15 号选手夺冠引发的争议时,该工作人员表示,赛事的评判过程是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委均为时尚行业的专业人士,会从多个维度对选手进行综合打分。15 号选手之所以能够夺冠,是因为她在创意表现、个人魅力等方面有突出亮点,符合赛事 “多元审美、鼓励创新” 的办赛理念。
对于网友质疑的 “赛事是否存在内幕”“评判标准是否合理” 等问题,该工作人员表示,具体情况需要由赛事负责人邓某进行解释。“邓负责人是此次赛事的主要策划者和执行者,对赛事的相关情况更为了解,后续会由他通过官方渠道向公众说明情况。” 该工作人员同时表示,主办方尊重网友们的不同意见,也愿意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希望能够通过沟通化解误会。
然而,主办方的回应并未平息网友的质疑。不少网友表示,这种 “由负责人解释” 的模糊回应,更像是在拖延时间,回避问题的核心。“既然赛事号称‘国际级’,就应该具备完善的组织架构和透明的评判机制,为什么不能直接公开评委名单、打分细则和赞助信息?” 有网友质疑道。还有网友表示,希望赛事负责人邓某能够尽快站出来,正面回应公众的疑问,而不是一直回避。
截至 11 月 19 日,赛事负责人邓某仍未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任何解释说明,网友们的等待和质疑仍在持续。有网友发现,此次 “国际模特大赛” 的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已经将部分引发争议的视频和照片删除,但这一行为不仅没有平息舆论,反而被网友质疑是 “欲盖弥彰”。
行业反思:模特大赛的核心,是专业还是流量?
15 号选手夺冠引发的争议,不仅是一场单纯的赛事结果之争,更折射出当下模特行业乃至时尚界的审美困境与发展瓶颈。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审美多元化” 的呼声越来越高,传统的模特行业标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对 “以瘦为美”“白幼瘦” 等刻板审美,倡导接纳不同体型、不同肤色、不同样貌的美。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打破传统标准的模特开始受到关注,比如大码模特、老年模特、残障模特等,他们的出现为时尚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时尚的包容性。
另一方面,模特大赛作为选拔时尚人才的重要平台,其专业性和公平性始终是大众关注的焦点。如果赛事为了追求话题度和流量,忽视专业的评判标准,随意授予冠军荣誉,不仅会损害赛事的公信力,也会对整个模特行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模特大赛应该是发掘和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而不是制造话题、博取眼球的工具。” 一位时尚行业资深从业者表示。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行业内对模特大赛评判标准的重新思考。究竟什么样的标准才是合理的?如何在坚持专业性的同时,兼顾审美多元化的趋势?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时尚从业者深入探讨。有业内人士建议,模特大赛的评判标准应该更加透明、细化,不仅要考量选手的身材条件、台步技巧等外在因素,也要关注其时尚理解力、创意表现力、个人魅力等内在素质,同时应该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让评判标准更加符合大众的期待和行业的发展需求。
对于普通网友而言,这场争议也让大家对 “美”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美没有绝对的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这是审美多元化的核心内涵。但同时,任何行业都有其专业的底线和标准,模特大赛作为时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为了追求 “突破” 而放弃专业性,更不能为了制造话题而忽视公平性。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