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国共第三次合作?九三阅兵,大概率会邀请哪些国民党高层

80年前重庆街头的鞭炮碎屑还没扫净,台南乡下的老阿公正把“光复”两个字描在门板上。同样的喜悦,隔着一道海峡同时绽放——这是1945年9月3日,中华民族终于把侵略者赶出去的那天。

如今,天安门广场将再次举行阅兵。观看受阅的部队,会不会出现来自台湾的身影?那些曾在不同年代为两岸交流搭过桥的国民党人,如果真能站在观礼台上,他们心中装着的,既有老一辈没讲完的抗战往事,也有年轻人期盼已久的团圆心愿吧?

一、朱立伦:在桃园田埂边听懂的道理

1961年出生在桃园的朱立伦,童年常跟着祖籍义乌的父亲去农田。“你阿公当年就是跟着队伍从浙江打到台湾的,这片地的肥,跟老家的黑土一个味儿。”父亲的话让他从小就知道,海峡那边不是异乡。

从纽约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他没留在华尔街,反而回台湾当起了桃园县长。2009年台风“莫拉克”过后,他带着大陆救援队走在泥泞里,“你们看,灾民手里攥的还是闽南语的祷告词,这跟泉州乡下有啥不一样?”2025年8月15日,在台北忠烈祠的纪念仪式上,他指着墙上的抗战地图:“这上面没有海峡,只有一条从卢沟桥到台儿庄的血路,是全体中国人踏出来的。”

担任国民党主席这几年,他总把“两岸同属一中”挂在嘴边,却不是喊口号。去年台湾菠萝滞销时,他连夜联系上海的经销商,“咱们农渔民的损失,不能让政治给耽误了”。这种实在劲儿,让他成了当下最适合坐在观礼台的国民党人。

二、马英九:在南京中山陵许下的诺言

1950年出生在香港的马英九,满月时就跟着父母到了台湾。但湖南衡山老家的族谱,父亲总在清明拿出来晒。“你爷爷当年在抗日战场上断了一条腿,就为了让你们这些后代能说一句‘我是中国人’。”

2008年他刚当上台湾地区领导人,就顶着压力开放了大陆游客赴台。那年冬天,他在台北孔庙碰到一群来自山东的老人,“我们就想看看,阿里山的日出是不是跟泰山一个样”。老人的话让他红了眼眶,回来就推动了两岸直航。

2025年8月,他带着台湾青年学生重走滇缅公路,在惠通桥遗址指着江水:“当年这里的中国士兵,有穿草鞋的大陆兵,也有穿木屐的台湾兵,他们都叫中国军人。”这种对历史的敬畏,让他的每句话都有分量。

三、洪秀柱:在台北夜市听到的乡音

1948年出生的洪秀柱,童年最清晰的记忆是母亲抱着她去了台湾。“你外婆在余姚的酱园,泡的萝卜干能香一条街。”母亲临终前的话,成了她后来多次到大陆寻根的动力。

2016年她以国民党主席身份访问大陆,在上海城隍庙吃汤包时,老板用宁波话问她“阿妹要醋吗”,她突然掉了眼泪:“68年了,乡音一点没变。”那天她在座谈会上说:“‘一中同表’不是空话,就像这汤包的褶子,两岸得捏在一起才成形。”

2025年8月的抗战纪念会上,她指着民进党官员胸前的“太阳花”徽章怒斥:“你们敢不敢去问问台南的老荣民?他们当年扛枪打仗,保的是中国,不是什么‘台独’!”这种敢说敢做的性子,让她成了两岸统派心里的“定盘星”。

四、连胜文:在鼓浪屿石阶上踩出的脚印

1970年出生的连胜文,第一次到福建就被父亲连战拉到鼓浪屿。“你曾祖父在这开的洋行,门槛被厦门人踩得发亮。”踩着百年前的石阶,他突然懂了“根”字怎么写。

2024年海峡论坛上,他掏出手机展示曾祖母沈太夫人的墓碑照片:“去年我去西安扫墓,看到碑上刻着‘福建龙溪人’,突然明白——台湾人就是中国人,就像这碑上的字,刮不掉。”台下的厦门乡亲给他鼓了三分钟掌。

这几年他总带着台湾青年逛故宫,“你看这翠玉白菜,原料来自新疆,雕工学自苏州,最后存放在台北,这就是咱中国人的家底”。去年他还组织两岸学生合编了本《抗战童谣集》,“要让娃娃们知道,王二小和台湾的阿辉仔,都是打鬼子的小英雄”。

再过几天,天安门广场的号角就要吹响。当礼炮掠过长安街时,或许有几位台湾客人会想起长辈的话:“当年我们并肩打跑了侵略者,现在也该一起把家拾掇得更像样。”

国共两党这百年来的故事,说到底就是中国人自家的事。当两股力量合在一起时,促进台湾统一的大业一定会更快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1

标签:历史   国共   国民党   概率   高层   台湾   两岸   台北   桃园   乡音   鼓浪屿   天安门广场   当年   海峡   台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