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2日讯 8月22日,一场围绕三维重建的技术论坛在烟台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 YOCSEF青岛学术委员会组织,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青岛算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智麟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支持。论坛执行主席由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阎维青教授与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张雪副教授共同担任。线上主席则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李春山副教授和山东大学(威海)徐东亮副教授携手出任。活动吸引了全国16家高校及企业的25位专家学者参与,其中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深圳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代表,以及苏交科集团、算能科技、山东智麟等企业专家,共同围绕相关技术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举勇认为:近年来,以3DGS为代表的可微辐射场表达以其强大的拟合表达能力、可微分等优点在人、物体与场景的三维重建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虚拟数字人要走向大范围应用落地,除高保真呈现之外,数字人的多模态驱动、外形与情感的编辑与生成等也非常重要。在本次论坛中,张举勇教授就基于单目视频或者单张图片等便捷输入下的高保真虚拟数字人高效重建、基于物理仿真的动作与衣服驱动、多模态编辑与生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做了详细介绍。
来自南京大学的姚遥副教授认为基于三维高斯溅射(3DGS)的可微渲染方法可以实现高真实感的新视点合成。然而,原始3DGS的重建结果并不支持重光照、动态重建等能力,因此限制了其在图形学管线中的应用。本次报告将介绍课题组在三维高斯点云重建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Relightable 3DGS, Gaussian-Flow等3DGS算法、Pointrix点云可微分渲染框架、以及校企合作的3DGS应用落地。姚遥副教授对3DGS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来自山东科技大学的周杰韩教授认为3D高斯泼溅(3DGS)是一种高效的三维场景表示与渲染技术。相比NeRF,3DGS在渲染速度、质量和训练效率上显著提升,并支持实时渲染与场景编辑。现有研究针对少视角、运动模糊、无先验姿态等问题提出优化,并拓展至动态场景与人体建模。未来方向包括多模态输入、极端环境应用及AIGC等领域。
本次论坛后半场聚焦三维重建技术落地可行性、产业实践目标定义、规模化挑战与突破路径三大核心议题,由南京大学李元淇、苏交科集团符润泽、深圳大学吕辰雷三位嘉宾引导发言,一场历时两小时的深度思辨就此展开,观点碰撞间迸发诸多洞见。
闪电新闻记者 庞军 报道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