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5日,郑智化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准备搭乘航班前往台北桃园机场。 他在登机过程中遇到轮椅无法直接推进机舱的问题,因为登机车与飞机舱门之间存在约25厘米的高度差。 郑智化随后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帖子,批评深圳机场的服务态度,称自己被迫以“连滚带爬”的方式进入飞机。 他还指出周围乘客与工作人员全程保持冷漠旁观的状态,并将此描述为机场对残疾人士的处理方式缺乏人性。
此帖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引发公众关注,并登上热搜榜单,许多网友表达了对机场公共服务忽视特殊群体需求的质疑。 部分网友支持郑智化的观点,认为事件暴露了无障碍设施的不足。

次日,即10月26日,深圳机场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声明,对事件表示歉意。 声明中解释了高度差的存在原因,指出飞机在装载货物或加油后会产生轻微沉降,因此预留间隙以防止碰撞,这是国际通行的安全规范。
机场承诺将全面优化无障碍设施,并欢迎社会各界监督其改进工作。 这一回应旨在平息争议,但郑智化最初的帖子继续在网上发酵,引发更多讨论。 机场的道歉被视为对公众压力的初步回应,却未能立即改变舆论方向。

10月27日,事件出现转折。 深圳机场公布了完整的监控视频,以还原登机过程。 视频显示,自郑智化抵达机场起,两名地勤人员全程提供贴身协助,包括一人扶肩、一人托臂,帮助他使用拐杖稳步迈入舱门。 同时,两名空乘人员主动接过他的随身行李。 整个过程井然有序,与郑智化描述的“冷漠无视”形成对比。
视频曝光后,网络舆情迅速转向,许多网友质疑郑智化的表述是否准确。 一些民航从业者通过平台科普,确认高度差为行业标准的安全措施。 同日,郑智化发布道歉声明,承认“连滚带爬”的说法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措辞有夸大成分。 他表示这一用词源于一时气愤,并感谢服务人员的帮助。 郑智化还强调,事件引发的对少数群体利益的关注,比个人感受更有意义,并交由社会各方讨论。 然而,他未删除原帖,这一点被部分网友视为道歉缺乏彻底性。

监控视频的发布改变了公众对事件的认知,从最初的同情转向对事实准确性的审视。 网友评论中出现“5个工作人员围着帮忙,怎么成了冷眼旁观”的声音。 尽管如此,仍有部分人指出残障人士跨越高度差的实际困难存在,呼吁关注无障碍环境的系统改进。 事件至此本可趋于平息,但随后介入的各方声音令其进一步升级。

10月28日,知名经济学者宋清辉在网络平台发表长文,对事件表达观点。 宋清辉为郑智化辩护,呼吁深圳机场立即下架监控视频,并向郑智化正式道歉。 他指出机场公开个人行程监控的做法可能触及隐私边界。
宋清辉认为,此举模糊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短板讨论。 他还表示郑智化的出发点在于推动社会改进残障人士出行条件,而非针对机构攻击,但表达方式过于情绪化。 这一表态被视为经济学家对事件的介入,引发新一轮网络讨论。 宋清辉的文章强调了隐私保护与公共服务改进的平衡问题。

同日,中央媒体开始跟进报道。 央视旗下多个新闻账号刊发相关内容,剖析事件本质。 央视报道指出,郑智化的发文最初可视为一次良性公共互动,有助于推动公共服务改进。 然而,随着监控曝光,舆情转向,将注意力置于郑智化本人身上。 央视强调,对于公共事件,应“对事不对人”,关注问题曝光而非情绪对抗。 报道呼吁理性解决问题,推动系统性进步,而非局限于个别事件。 此外,部分地方主流媒体也介入。
《浙江日报》刊发评论文章,指出“一旦人们放弃对基本常识的坚守,就会像某些人一样,在思想上‘连滚带爬’”。 该评论被视为对郑智化表述的直接回应,强调公共人物需谨慎言辞,避免夸大事实或颠倒是非。 文章还警告,在互联网时代,需权衡话语影响,不将小事放大成大事。 央媒的点名令事件影响力扩大,舆论场再度活跃。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