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与问题
当前,我国正面临多重民生课题亟待破解:一是生育意愿持续走低,年轻人因“养育成本高”“无人带娃”不敢生、不愿生,直接加剧人口老龄化风险;二是2025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00万人,就业压力持续高位,而托育、幼教领域专业人才缺口显著,供需矛盾突出;三是学前教育普惠性虽有进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7%),但2-3岁托育服务缺口仍达400万个,0-6岁养育成本占家庭收入比重超30%,成为压在年轻人身上的“沉重负担”。
破解这些问题,需要从“源头减负”和“资源统筹”入手,通过逐步推进幼儿园及托育服务免费化,既能降低家庭养育成本,又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是一举多得的民生工程。
二、提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缓解就业压力,盘活人力资源
2025年1200万大学生就业压力亟待疏导,而托育、幼教领域存在巨大岗位缺口。按“每100名幼儿配备8名教师+2名保育员”标准,若实现幼儿园及托育服务全覆盖,可新增岗位500万个以上,直接吸纳师范类、护理类、艺术类等专业毕业生就业,既能解决青年就业难题,又能填补基层服务人才缺口,实现“就业与民生”的双向赋能。
(二)借鉴国际经验,彰显民生温度
幼儿园及托育服务免费化并非“国际特例”,俄罗斯、朝鲜等国家早已通过普惠性政策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免费服务,其“一切为了人民”的民生导向值得借鉴。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稳居世界前列,民生投入能力与经济实力相匹配,推进幼儿园及托育免费化,既是对国际先进经验的合理借鉴,更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三)契合党的宗旨,回应群众期盼
“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而“让老百姓生得起、养得好”是最直接的民生诉求。当前年轻人对“0-6岁养育成本高”的抱怨尤为突出,将幼儿园及托育服务纳入免费范畴,正是把政策重心放在群众“急难愁盼”上,通过实实在在的福利减轻家庭负担,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符合党的执政理念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破解人口难题,筑牢发展根基
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少子化”与“老龄化”叠加已成为影响长远发展的隐忧。国家虽出台多项鼓励生育政策,但若不解决“生下来没人带、养起来成本高”的现实困境,政策效果将大打折扣。将资源集中投向0-6岁托育、6-18岁教育阶段,通过免费化政策减轻家庭负担,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生育意愿,避免“老龄化中国”的发展风险。
三、具体建议
(一)分阶段推进免费化,兼顾可行性与普惠性
1. 短期(1-2年):扩大普惠覆盖,降低家庭支出
- 对公办幼儿园实施“学费全免”,仅收取餐费、杂费等成本费用;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由财政补贴70%以上运营成本,确保家庭实际承担费用不超过当地月均工资的5%。
- 优先在社区、企事业单位增设2-3岁托育点,财政按“每人每月1500元”标准补贴运营成本,填补400万个托位缺口,实现托育服务“低价可及”。
2. 中期(3-5年):试点全面免费,逐步全国推广
- 选择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及中西部省会城市先行试点“幼儿园全免费、托育全免费”,总结经验后向全国推开,优先覆盖农村、偏远地区及低收入家庭。
(二)联动就业政策,实现“民生与就业”双赢
- 将托育师、幼教(含体艺科教师)纳入“特岗计划”,给予“入职补贴”(本科毕业生每月补贴2000元,专科1500元,持续3年),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同步解决“就业难”与“人才缺”问题。
- 建立“校企合作”培训体系,由财政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费用,每年培养50万名专业托育、幼教人才,确保服务质量与岗位供给相匹配。
(三)保障经费投入,确保政策可持续
1.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全国教育经费中划拨10%专项用于幼儿园及托育免费化,初期年需经费约6000亿元,可通过以下渠道解决:
- 中央财政承担中西部地区80%、东部地区50%的经费,避免地方财政压力过大;
- 发行“民生保障专项债”,额度不超过当年GDP的1%,重点投向托育设施建设;
- 对企业捐赠托育事业给予税收抵扣(捐赠额12%以内可税前扣除),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2. 强化经费监管:建立“专款专用”机制,定期审计经费使用情况,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降低家庭负担、提升服务质量上。
(四)筑牢质量防线,避免“免费不优质”
1. 制定《托育服务质量标准》《幼儿园保教规范》,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估服务质量,考核结果与财政补贴直接挂钩,防止因免费化导致服务缩水。
2. 保障从业人员待遇,明确托育师、幼教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事业单位同等岗位水平,建立职称晋升通道,稳定服务队伍。
四、预期成效
1. 民生层面:家庭养育成本降低40%以上,0-6岁儿童托育、教育焦虑显著缓解,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2. 就业层面:新增500万个就业岗位,有效吸纳高校毕业生,青年就业结构性矛盾得到缓解。
3. 人口层面:试点地区生育意愿预计提升20%以上,为应对老龄化、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支撑。
推进幼儿园及托育服务免费化,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关乎国家未来的战略举措。恳请国家将其纳入“民生优先”工程,以“一切为了人民”的担当,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每个家庭,为民族复兴筑牢人口与民生根基。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