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厨房,是生活,是艺术,是战场,也是江湖。
近日,美食竞技综艺《一饭封神》出圈,从市井灶头到米其林、黑珍珠后厨,节目集结百位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大厨”与“小厨”,用传统功底与先锋创意展开“封神之战”,为观众展现了一场兼具激烈竞技与温暖故事的美食狂欢盛宴。可见,厨师早已不仅仅是后厨的“掌勺人”,更能站在聚光灯下“闪闪发光”。
除了美食竞技综艺之外,记者注意到近年来越来越多厨师开始拍摄美食短视频,杭州餐饮圈更是如此,他们到底都在拍些什么呢?
流量是一把双刃剑
好了增流引客,反之把自己逼向绝境
“饭吃三大碗,绝对没问题”每次刷到宋大厨的视频,片尾都会有这样一句台词。
“宋大厨”本名宋小军,是一位“70后”杭州老炮。家里三代从厨,外婆、妈妈、到现在自己和老婆都是厨师出身,后来有幸拜浙菜宗师叶杭胜为师,厨艺大涨。三十四年厨艺生涯,从经营中山路的小饭馆,到现在的运河家宴和浙菜工作室,深耕餐饮行业越来越深。
宋小军的视频账号叫“宋大厨开饭了”,全网已拥有200多万粉丝。此前发表的500多条视频,内容主要包括“教你最地道美食”“出门觅食探店”“全国各地寻找食材”。
善于琢磨和对互联网的敏感度是宋大厨的特点,这可能跟他同时是国家级沙滩排球裁判的不同视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多维度的视角看清未来视频对于企业IP的重要性。宋小军的视频号更新频率很快,基本做到了日更。
“我没有团队在专门拍视频,自己是制片人、编剧、导演加演员,一个摄影师同时要剪辑,两个人打造了这个美食账号。”2022年4月开始拍短视频,从厨房到田间,从山里到大海,他用最朴实直白的生活状态和互联网流量撞了个满怀。宋小军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过去了,年轻人吃饭前先刷手机,网上没水花,等于从消费选项里消失。并且第三方平台只要花钱就可以胡乱吹,花钱找人吆喝,不如自己给自己吆喝,自己为自己代言。
凭借着专业形象和资深履历,宋小军开始拍摄教人做菜的视频、给粉丝们科普最烦恼的买菜选菜知识,以及解密那些藏在后厨的独门配方。在他看来,真诚的分享可以吸引更多关心他们的顾客,况且“宋大厨”最大的竞争力在食材和厨艺。宋小军说拍了视频后,对餐厅的转化是显而易见的,目前餐厅生意一直保持正常,且年年有增长的趋势。
“厨师个人IP的塑造就是要真实,不能刻意塑造,随性而为。”宋小军说自己拍视频不写脚本,不写剧情,追求生动的真实叙事。“厨师拍视频要对自身行业有深刻的理解,结合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这样的视频才有黏性,才能好看。”在宋小军看来,拍视频的确会带来流量,而流量却是一把双刃剑,好了增流引客,反之把自己逼向绝境。
短视频是餐饮文化的新载体
如同当年的食谱典籍
《一饭封神》的评委之一叫张勇,杭州的厨界也有张勇。
今年初,国际烹饪大师、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副总经理张勇也开始拍美食短视频了。视频号“会堂佳味”就是他的美食账号。
在张勇看来厨师和厨子是有区别的,短视频时代,厨师既要握锅铲,也要讲门道,拍短视频是一种专业竞争力的全新体现。
“短视频是餐饮文化的新载体,如同当年的食谱典籍。”张勇说,千人千味,但专业分享得有根基,一道菜能传百年,靠的是背后的门道,他想把这些门道分享出来,更好地传递杭州的美食文化。比如,糖醋里脊藏着浙菜“精细”魂:生粉多、面粉少,炸后外酥里嫩,放久不软。
在张勇眼中,短视频是后厨的延伸,每个细节都经“会堂标准”推敲。拍杭州酥鱼,必讲“火候分寸”,“初炸定型、复炸锁嫩,鱼骨酥、鱼肉嫩。”
“我不追求日更的流量,有好的内容才发。”张勇说,与其凑数,不如每条视频内容做扎实。在他的视频里,每种食材用的切板都要区分开来。绿盘时蔬、蓝盘海鲜、红盘熟食。他称这是处理食材的章法,这种细节比宣传更有说服力。
“2025年后的餐饮短视频‘拼的是思想,更是坚持’,AI学不会‘火候三分烫’的手感,专业、坚守才是根本。”张勇说。
每条视频几乎都带着“纠错”
他用镜头为杭帮菜正名
“猪爪应该加葱姜料酒去腥?”
“其实猪爪的腥气要靠冷水下锅、敞盖煮才能散,加调料、加盖子只会闷住腥气。”
打开“伊家之言”视频号,每条短视频几乎都带着“纠错”。有人把西湖醋鱼做成甜腻糖醋鱼,“伊家之言”账号就会专门出一条视频拆解西湖醋鱼的做法:“西湖醋鱼的酸要先跳出来,甜再跟上来,最后用盐收住,而‘醋鱼’,其实是种烹饪手法”。
“伊家之言”视频号背后的主理人是杭州伊家鲜掌门人伊建敏,这位国家特一级中式烹调师想用视频为杭帮菜“正名”。对他而言,短视频从不是流量工具,而是纠正美食烹饪手法的讲台。
伊建敏是2024年9月开始做视频的,目前账号已经更新了近200条和美食相关的短视频。“老祖宗的手艺不能被带歪,很多年轻厨师会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做杭帮菜,做出来就有很多问题。”伊建敏说。
讲“荷叶新风鸡”这道菜的时候,伊建敏拎着鲜荷叶对着镜头说:“叶脉完整,清香才能渗进肉里。”“鸡肉腌制20分钟入味,切鸡时鸡皮朝上别碰墩头,这是老窍门”。做黄鳝时,在滑油这个步骤,他强调:“得用菜油,香才能钻到食材里。”伊建敏拍花胶视频,不讲美容养颜,只说“60年的老胶帮我父亲稳住了身体”。讲荷叶好处,不提“网红吃法”,只说:“泡水、煮粥对身体好”。镜头里全是藏在锅铲里、菜谱里、老辈人叮嘱里的那点“不能丢的是真味道”。
“在拍短视频这件事上,伊建敏的儿子跟他是有一些分歧的,他儿子更关注的是短视频的流量,而伊建敏关注的是短视频的质量。”伊建敏说:“流量像宴席浮沫,撇去才见真汤,我拍美食拍视频不是为了流量,能留住一个真味道,就不算白忙。”
把做杭州菜的关键点拍出来
为这个时代留点东西
“我是2024年5月中旬开始拍短视频的,当时全国盛传‘杭州是美食荒漠’,作为一个从业四十多年的餐饮人,我们有责任出来做点什么。”杭州邵老爹餐厅主理人邵文辉说,他就想把做杭州菜的关键点拍出来。
邵文辉是杭州人,热爱研究美食,是杭州望湖宾馆招的第一代厨师,人称“望湖大师兄”。目前以“大师兄—邵老爹”为名开设了抖音账号,已有2万粉丝。他没有所谓的专业拍摄团队,找了一个人兼任拍摄+剪辑,他是“导演”兼厨师,拍摄设备就是一部手机,就是这样一个略显“草台”的班子,让邵文辉在美食视频赛道圈粉无数,并且坚持不带货。
点开“大师兄-邵老爹”的视频,内容大多是教网友学做菜的内容。从杭州家常白切鸡、天目笋干扎肉到香卤大肠,每一个视频都从食材、配料,详细地向网友展示了菜肴的制作方法。截至8月13日,“大师兄—邵老爹”抖音号一共发布视频200多个,最受欢迎的是“香卤大肠”的做法,有5000多人点赞。视频留言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讨论哪个地区的大肠最好吃,也有网友照着视频步骤做好了一盘香卤大肠@邵老爹鉴赏。
“我做菜的视频里,都会讲出关键点,每次视频发出来也会有不同的声音,每个厨师做菜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能说谁对谁错,都是一个探讨、学习的过程。”邵文辉说。
做了近一年的视频,邵文辉觉得短视频对餐厅人流的转化并不明显。哪怕有粉丝大老远跑来吃一餐,这对餐厅来说也算不上什么转化。“我拍视频也不是为了引流,我就想把烧菜的过程拍出来,为这个时代留点东西。另外这也是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等我八十岁的时候,再看这些视频,我会很有满足感。”
不只是“一群厨师在拍视频”
更是“传统职业在时代里的生长与温度”
对于越来越多厨师开始拍摄美食短视频,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沈爱国教授认为,大厨们投身短视频创作,看似是职业身份的“跨界”,实则藏着几层值得深挖的传播意义:
首先,打破职业滤镜,让“专业”落地。过去厨师的形象多停留在后厨的烟火里,短视频却把颠勺、调味、刀工这些看家本领拆解成“可看、可学、可互动”的内容。比如宋大厨教家常菜的小技巧,伊建敏展示宴席菜的简化做法,本质上是把“高大上”的厨艺从酒店后厨拉到普通人的灶台边,让专业技能变得有亲和力。
其次,重构美食传播的“双向性”。传统美食传播是“厨师做、食客看”,短视频却让厨师成了“创作者”,观众可以点赞、提问甚至“点单”。比如有人留言想要某道菜的教程,厨师可能真的会专门拍一期。这种互动不仅拉近了距离,更让美食从“成品展示”变成了“过程共享”,传播链条从单向输出变成了双向共创。
第三,为职业价值开辟新出口:对厨师而言,短视频不只是“秀手艺”,更是职业成就感的延伸。一个爆款视频带来的关注,可能让一位地方大厨被全国网友认识,甚至带动餐厅客流、衍生出线上课程等新可能。这种“手艺+流量”的模式,其实是给传统职业装上了新媒体的“翅膀”,让专业价值在更广阔的场域里被看见、被放大。
如果只聚焦“厨师拍短视频”的现象本身,沈爱国教授认为内涵上可能存在几个值得补充的点:
第一,缺少对“传统与现代碰撞”的深挖。厨师的核心身份是“守艺者”,短视频是“新载体”,两者结合时,其实藏着传统厨艺的“变与不变”。比如刀工技法不能变,但呈现方式可以更活泼;宴席菜的精髓不能变,但家庭版的简化思路可以更贴近生活。如果忽略这种碰撞,容易把内容写成单纯的“技术展示”,少了职业背后的文化张力。
第二,对“传播价值的深层解读”不足。大厨拍短视频,不只是“教做菜”,更可能是“地域饮食文化的输出”或是“行业生态的新探索”。如果只停留在“他们拍了什么”,而没说清这些内容如何连接起“厨师-观众-产业”,就少了对传播链条的立体思考。
第三,缺了“人的温度”:厨师在镜头前的状态、拍视频时的趣事、面对网友提问的反应,这些细节能让职业形象更鲜活。如果只写“他们在传播技能”,而忽略了“传播者本身的故事”,比如为什么开始拍视频、遇到过哪些困难、收获了怎样的认可,就容易让内容显得生硬,少了能打动读者的情感共鸣。
简单地说,内涵的补足,关键是从“现象描述”往“背后的文化、产业、人性”多走一步,让读者看到的不只是“一群厨师在拍视频”,更是“传统职业在时代里的生长与温度”。
【来源:每日商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